唐末,说不出来的诡谲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11-12 11:23:33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后梁太祖 朱温 绘像)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唐朝灭亡,后梁建立。

朱温登基之后,支持者有很多,不支持者也有很多,这其中很多人的故事,我们都讲过了,不支持的如前蜀的王建,南吴的杨行密,我们讲过了,讲南吴的时候,我们顺道还把南吴之后的南唐给讲了。

支持者如南汉刘隐,南楚马殷,闽国王审知的故事,我们也都讲过了。

天下枭雄如过江之鲫,下一位,是河北的王镕。

对于不太熟悉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朋友们来讲,很多人是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的。

所以,我们的故事,也要从乱世的序章,开始讲起。

王镕呢,是回鹘人,他的祖先叫做没诺干。

这个没诺干啊,早年曾经在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的手下做了个统领骑兵的将领。

唐朝时的河北,那是一块好地方,非常非常好,有些史料上说当时河北地区的赋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河北的富庶。

而且吧,这河北的风气和习俗是淳厚朴实的,百姓们果断勇敢,不仅擅长耕作,还擅长打仗,这个地方还大规模的培育有强壮的马匹,因此骑兵力量就相当的扎实。

往上追溯,要追溯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就把一些将领安排到了河北做节度使,其中有李怀仙,在幽州做节度使,田承嗣,在魏博做节度使,张忠志,则在成德做节度使,从他们开始,这河北三镇就算是逐渐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而且还是那种大唐朝廷极难控制的割据势力,也就是范阳,成德,魏博。

为什么说河北三镇朝廷控制不了呢,因为这三镇的节度使啊,是自行废立,不需要朝廷指派,有时候是节度使传给自己的儿子啊侄子啊,在这个家族里传,有时候闹兵变,三镇里的将士们以下克上,把老节度使杀了,自行拥立新节度使,反正那是很乱套,外界根本控制不了。

(河朔风光)

而这个王武俊,就是三镇之一的成德节度使,在当时来说也是割据一方的大人物了。

没诺干拜到了王武俊门下,还挺受到王武俊的赏识,王武俊还把没诺干收为了养子,因为五代十国时期有这个传统,枭雄就喜欢认干儿子来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没诺干成了王武俊的儿子,遂改名王姓,因为在王武俊的养子中排行老五,时人称为王五哥。

王五哥的儿子叫做末垣活,末垣活的儿子叫做王升,王升的儿子叫做王廷凑。

到王廷凑这一代的时候,王氏在成德一直都是中高层的军事将领,但是王廷凑做将领的时候,成德节度使已经换人了,就是成德的领导换了,换成了一个叫做田弘正的人,王廷凑不买新领导的账,干脆发动兵变,把田弘正给杀死,他摇身一变,自己成了新一任的成德节度使。

王廷凑的儿子,是王元逵,王元逵的儿子,是王绍鼎,王绍鼎的儿子,是王景崇,王景崇的儿子,就是王镕。

王镕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大唐咸通年间,那个时候的大唐皇帝是十八代君王唐懿宗李漼,已经是晚唐时期,天下巨变,混乱不堪了。

他们王氏一代一代传下来,到王景崇的时候,王景崇还是成德节度使,王景崇死了之后,那王镕自然就接了老子的班,成了新一任的成德节度使。

不过有意思的是,王镕做成德节度使,掌握河北三镇之一的时候,他才不过十岁。

坏消息是,对王镕来说,他这个岁数,还真是很危险,因为当时正是天下大乱,忙着争抢地盘的时候,一个孩子要在这样残酷的乱世中生存下去,实在是很艰难。

而好消息是,没有人把王镕当成孩子。

王镕割据成德的时候,他面对的最大的威胁,是河东李克用。

(成德节度使 王镕 形象)

这李克用啊,武力值那是点满了,非常能打,那是指哪儿打哪儿,王镕没办法,只好联合幽州军阀李匡威共抗李克用。

李匡威的事情,我们之前有讲过,本来幽州是哥哥李匡威和弟弟李匡筹两个人共同治理,可是这个李匡威心术不正,贼不要脸,有一次趁着弟弟带兵出征,竟然把李匡筹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妹给强奸了,这兄弟二人就算是有仇了,不过李匡筹很懂得隐忍,当时没有发作,后来等到李匡威带兵出征的时候,李匡筹则彻底把大门一关,不让李匡威回来了。

这乱世之中你没有根据地,你领着一支队伍在外头游荡,瞎逛,那你纯纯就是找死,总有人会想要吞并你,或者把你消灭掉,万一你被秦宗权那种大魔头给盯上,好嘛,那你就是移动的军粮。

好在,李匡威带兵出征,目的是为了帮助王镕击退李克用,王镕看在这个交情上,他十分大方的就把李匡威给收留了。

要不说王镕年轻岁数小,他阅历不行,不会看人,光是李匡威欺辱弟媳这一条,就知道他铁定不是什么好人,你把李匡威收到门下,那纯粹就是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其实,以王镕之年轻,你让他以道德价值去评判和分析一个人,他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他完全可以通过能力去识别身边的每一个人。

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是否可靠,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能力。

作者说的这个能力,不是指人的个人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能力,能不能够威胁的到你。

你有没有能力威胁到我?如果你有能力威胁到我,那我绝对不会把你留在我的身边,而如果你没有能力威胁到我,那么你就是安全的,值得信任的。

很显然,以这个标准来分析李匡威的话,李匡威就是有能力威胁到王镕的。

这李匡威到了成德之后,他很不开心,因为他总觉得幽州丢的莫名其妙的,这幽州丢了的话,如果自己死了也就算了,可自己没死,既然没死,那就还得接着活下去,人活着呢,城池没了,你说难受不难受。

(梅园杀机)

他难受之余,就开始惦记上了王镕的成德。

他一看,王镕岁数小啊,好糊弄,于是他就联系上了王镕的一个部下,名字叫做李正抱,这个李正抱也是一个鸱目虎吻,阴刻乐祸的奸邪小人,因此李匡威和李正抱一拍即合,俩人暗中密谋,就要取王镕而代之。

成德地区有个偏僻荒芜的园子,名字叫做梅园,李匡威有天就诓骗王镕,说自己李氏先祖的忌日到了,自己要到梅园去祭拜,王镕说这祭祀是大事儿,我也得去,得去上柱香,所以这王镕为了表示尊重,他是只身和李匡威同去了梅园。

梅花凌寒绽放,红白相间,竞相斗艳,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梅树枝干苍劲,疏影横斜,与水波相映成趣,如此美景中,却隐隐暗藏杀机。

果然,等到王镕到了梅园之中,他立刻就被李匡威事先安排在梅园中的甲士们给劫持了。

那么这个时候,李匡威也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把刀剑架在王镕的脖子上,逼迫王镕让位。

这个操作,在很多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因为既然你要取王镕而代之,那你干脆把王镕杀掉,然后宣布自己是新一任的节度使不就得了么?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这很难。

河北三镇虽然动乱异常,总是频繁的变更节度使,但是成德却是三镇中比较稳定的一个,王氏节度使已经传了好几代了,因此在成德军中是有威信的,不然以王镕十岁的年龄,他怎么可能安然无恙的在节度使的位置上干这么多年?那说白了还是大家拥护。

所以,李匡威如果要取王镕而代之,他不能武力夺权,只能和平演变。

王镕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对李匡威的回复是:

李克用几次攻打我,都是你救我于危难之际,我十分感谢你,你要做成德节度使,那没有问题,我心甘情愿,所以请你跟我一起返回军中吧,我和大家宣传一下这个消息。

要说李匡威聪明,他也不太聪明他,他懂得设计诓骗王镕,把王镕骗到梅园来,但是他却不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计谋,叫做将计就计。

(李匡威 形象)

王镕一说要公开宣布让位给自己,李匡威美的那是不要不要的,二话不说就带着王镕往成德军的军营里奔。

结果这半路上,被一个叫做墨君的人看到了李匡威和王镕的踪迹。

墨君,属于是五代十国历史上典型的三无人物,无生卒,无籍贯,无事迹,只知道墨君在成德军的后勤部门工作,专门负责屠猪宰羊,是管伙食的。

不过墨君虽然是个屠夫,但却十分忠心于王镕,他一看王镕竟然被李匡威给挟持了,骑马就追,一把就从李匡威的手里把王镕给拉到了自己的马上,然后飞奔离去。

咱说有这本事干什么后勤啊还,直接封帅挂印不是美滋滋么?

从这里也可以体现出河北三镇的战斗力的确是很强悍,一个屠夫都有这么大本领,也难怪中晚唐的皇帝们费尽心思也没能把他们平定了。

从天而降的墨君救了王镕一命,王镕返回成德军中,当即派出军队围堵,杀掉了李匡威和李正抱。

化险为夷,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啊。

经历过这件事儿的王镕暗自叹息,差点就因为自己识人不明而把性命交待了。

可是王镕不知道,乱世就是这么的复杂,乱世就是这么的残酷,方才命悬一线不过是这修罗场中的开胃小菜,真正的历练,才刚刚开始。

如今兴亡谁人来定?你我胜败岂能无凭?

王镕的父辈,祖辈,他们已经穿越了大半个唐朝,在漫长的时间里延续了下来,而王镕,他没有别的想法,与其说他吃一堑长一智,倒不如说,他就像当时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他要活下去,活下去!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二》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

[1]向传君.唐代河北三镇储帅制度的演变考述[J].西部史学,2024,(01):153-171.

[1]师瑞青.唐代中央与河朔三镇节使家族人事流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292/d.cnki.gsxfu.2020.002075.

4 阅读:118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