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生变,奸生杀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8-07 11:57:25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王仁达)

龙启三年,公元935年,闽国开国皇帝王延钧找来了当时朝廷里的大将王仁达问话。

这个王仁达,长久以来一直是王延钧的心腹,王延钧能当上这个皇帝,王仁达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可以说没有王仁达就没有王延钧的今天。

王延钧刚刚登基的时候,他还十分倚重王仁达,可是到了执政中后期,王延钧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君王对臣下的猜忌和怀疑,很多时候都来自于统治者他不够自信。

王仁达手握大权,能调动指挥军队,很有威望,王延钧一看这不行啊,一不留神你要是变成权臣,那我不完蛋了么?

于是,王延钧干脆把王仁达叫来,意味深长的问了他这么一句话:

听说秦朝的宦官赵高曾经指鹿为马,糊弄秦二世胡亥,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王仁达的回答,很有技巧,他说,指鹿为马这事儿是司马迁记载的,估计是真的,可是以前会发生,现在不一定还会发生。

以前胡亥愚昧,所以赵高才能欺骗他,可今日天子圣明,朝廷里大大小小的官员,日常起居,生活工作,您都时刻洞悉,也能看在眼里,谁要是敢欺瞒您,您雷霆之怒降下,灭他的九族就是了。

您瞅瞅王仁达这话说的,那真是智商顶级情商拉满,一方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肯定不做赵高,另外一方面大力吹捧王延钧天纵圣明肯定不是胡亥之流,最后更是直接表明心志,我连诛灭九族都不怕,我还怕陛下您怀疑我吗?

可以说,王仁达颇有上将之风,因为他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而且,他拥有在危机面前常人所不能拥有的坦然。

(王延钧)

本来王延钧还对王仁达很有戒心,但现在他听王仁达这么一说,反而脸上有点挂不住了,自己这不纯纯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么?这王仁达是不是君子不知道,反正自己肯定是成小人了,王延钧当时相当不好意思,面有愧色,连连称是,还赏赐给了王仁达不少的金帛。

可是,王延钧的羞愧之心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等到王仁达走了,他自己在屋里呆着时候,他就开始寻思,这王仁达要战斗力有战斗力,要境界有境界,这是牛人高人啊,自己活着的时候能控制的了王仁达,可是要等到自己死了,就没人能震慑住他了,王延钧是越想越怕,他认为绝不能给后世子孙留下隐患,所以王仁达在君臣关系中已经足够谨小慎微,足够开动脑筋全身远害了,可是后来王延钧还是随便找了个理由把王仁达给杀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么好的帅才让他杀掉,他不仅心狠,他还没有识人之明。

这不仅仅体现在滥杀大臣的问题上,王延钧作为皇帝,他对后宫这块的管理也是一团糟。

王延钧的发妻早亡,当了皇帝之后,他又娶了一个叫做金氏的女子为妻。

金氏贤惠,但是不善言辞,不爱说话,因此不得宠,王延钧也不喜欢她,王延钧喜欢谁呢,他喜欢另外一个叫做陈金凤的女人。

这个陈金凤,原本是宫中婢女,而且还是王延钧的父亲王审知的贴身婢女,《资治通鉴》里说陈金凤“陋而淫”,就是说她长相狐媚风流,性格还非常的淫荡,可见是个妖艳至极的女人。

王延钧对她是非常宠爱,宠爱到甚至直接把陈金凤从婢女升为了皇后。

(陈金凤)

您说你册封个妃子啊,甚至册封个贵妃啊这都很正常,但是封皇后,那不是闹着玩的。

作为皇后,她在礼仪上和皇帝是平等的,皇后和皇帝那是出时同车,入时同坐,皇帝管理朝廷,而皇后则管理后宫,皇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帝国精神的一种体现,所谓,贤内助安,家无横灾,妻贤家和,福泽绵长,您让陈金凤这么一个狐媚妖艳的女人做皇后,那还能有好么?

没好。

皇后陈金凤,先不说她作为皇后,她能不能把她的工作干得称职,又能不能为天下女子和后宫女眷做个表率,单是她的这个人品,就很有问题。

陈金凤平时寂寞难耐,她不甘心只有王延钧一个男人,私下里竟然和闽国一个叫做归守明的官员私通,俩人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归守明和陈金凤私通还不算,为了取悦陈金凤,归守明很快又把另外一个叫做李可殷的大臣介绍给陈金凤认识,结果这个陈金凤又和李可殷产生奸情,可以说王延钧那是青青草原一片绿,帽子让皇后给戴的是结结实实。

王延钧占有了父亲王审知的婢女,结果他儿子王继鹏也有样学样,和王延钧的妃子李春燕有了私情。

这个李春燕,作为妃子,也很受王延钧的宠幸,王延钧还给李春燕修建了玉宇琼楼供李春燕来居住。

不过李春燕毕竟只是妃子,而且她狐媚惑主的技能大概是没点满,因此总是被陈金凤压着一头,她心中不满,一来二去就和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勾搭上了。

(李春燕)

李春燕和王继鹏勾勾搭搭的同时,王延钧好巧不巧还因为纵欲过度而中风了,引发疾病,卧床不起,行动力受到严重限制。

李春燕一看,这皇帝瘫痪了,那就是废了,皇帝废了,自己就得赶紧找下家,于是李春燕和王继鹏一商量,找到皇后陈金凤,说你是皇后,你给我俩做个主,你干脆把我赏赐给王继鹏,让我做王继鹏的女人,这么一来你也少个竞争对手是不是。

陈金凤一听很划算,因为本来她也不喜欢李春燕,于是干脆替已经不能自理的王延钧做主,把李春燕赏赐给了王继鹏。

王继鹏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李春燕,这引发了一个连锁反应,那就是王延钧的另外一个儿子王继韬不乐意了。

王继鹏是王延钧的长子,而王继韬则是王延钧的次子,王继韬对这个李春燕也是垂涎三尺,喜欢的紧,也一直在暗中计划想个什么办法把李春燕给弄到手,结果竟然被王继鹏给捷足先登了,王继韬是这个恨呐,明里暗里对王继鹏就表现出来了火药味十足的敌意。

王继鹏一看王继韬这是要收拾自己啊,他也很小心,立刻就开始紧急预案,想要早做准备,他找到了掌握福州城防,能调动守军的大臣李仿,俩人开始计划密谋夺位。

这是必然要走的一步路,王继鹏和王继韬同为皇子,如果双方都想要除掉对方,那么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下一任的闽国皇帝。

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肆无忌惮的以任何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结束掉别人的生命。

(闽地风光)

永和元年,公元935年,十月。

此时,秋风已带几分凉意,却又不失温婉,轻轻拂过闽江之畔,让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福州,古称“三山”,山峦叠翠,与绕城而流的闽江相映成趣。

十月之际,山间枫叶渐红,层林尽染,红黄相间,宛如调色盘上的斑斓,为古城披上了一层绚烂的秋衣。

登高望远,只见云雾缭绕于山间,古塔与楼阁时隐时现...

可惜,这样的美景,王延钧是看不到了,因为他已经瘫痪挺老长时间了。

本月十月十八日,王延钧强撑病体,没来由的在皇宫里摆下宴席,犒劳福州群臣将领,他酒过三巡,似乎是引发旧疾,头晕脑胀,恍惚间竟然看到了当年被他杀掉的王延禀,皇帝吓得是三魂丢了七魄,整个人浑身发抖,胡言乱语,差点没昏死过去。

宴席过后,王延钧的情况相当糟糕,他被几个宫人搀扶着回到寝殿,看那架势,已经无法自己走路了。

这一切,都被李仿看在了眼里

李仿一看,这王延钧是要完蛋了啊,看皇帝这身体状况,恐怕都熬不过今天了,于是李仿二话不说,当天晚上就派人把李可殷给杀掉了。

李可殷,就是皇后陈金凤的姘头之一。

(李仿)

那李仿干嘛要杀李可殷呢,原来是俩人同为闽国大臣,素来不睦,李仿一看王延钧要死了,认为之后必然是王继鹏登基,那么自己就有拥立之功,自己就是重臣,因此现在诛杀一个李可殷完全是小意思。

可是,李仿杀掉李可殷之后,第二天他发现,皇帝王延钧不仅没死,反而身体转好,无论是健康情况还是精神状态都恢复了不少,陈金凤死了姘头,她既生气又恼怒,于是就把李仿擅杀李可殷的事情告诉了王延钧,王延钧听了也很愤怒,他寻思我这还没死呢你李仿就这么嚣张?于是上朝的时候大声斥责李仿,让李仿给出杀掉李可殷的正当理由。

皇帝责问,李仿惊恐不能回答,王延钧说你等着吧,早晚我要收拾你,李仿一听不妙,认为自己已经走上了绝路,如果不把皇帝给弄死,那么死的就会是他自己,索性在退朝之后找到王继鹏,俩人一合计,当即举事,带兵杀入皇宫。

叛乱的兵士们冲入皇帝王延钧的寝殿,王延钧毫无还手之力,只好躲在自己睡觉的幔帐之中,几个乱兵掀起帘子,对着王延钧就是一顿砍,王延钧身受重伤,但是没死,只是倒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

平时负责伺候王延钧起居的一个宫人眼见惨状,他知道王延钧失血过多,肯定是活不成了,于是干脆抄起一柄短剑,刺向王延钧的胸口,王延钧痛哼一声,终于死去。

王延钧这辈子,他能做皇帝,能成帝业,其实多亏他手下大将王仁达的帮助。

(王继鹏)

王仁达曾经跟他表露过忠贞不二,万死为君的心意,可是王延钧猜忌多疑,最终还是杀掉了王仁达,这等于是自断臂膀。

王继鹏和李仿统领的乱兵杀入皇宫时,卫兵四散,宫人躲避,没有一个人挺身站在皇帝身前保护皇帝,倘若王延钧善待王仁达,今日之祸,王仁达横刀君前,完全可以护王延钧的周全,王延钧又岂会这样的死去?

夫为国者,必以得贤为急务,而治道之本,在于正君心,明法度,亲贤臣,远小人。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没读过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可是诸葛亮的《出师表》谁都知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样的道理也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你执行了,就不会取得太坏的后果。

但是很可惜,人就是这样,道理看了千万遍,却只有等到透不过气,喘不过来,血流干了,头也断了,才会懂得。

只是到那时,一切早已来不及。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

《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闽世家第八》

试论王闽政权的构成及其变化[J]. 何灿浩.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五代的“通判”与“判”——从福州出土《赵偓墓志》谈起[J]. 胡耀飞.唐史论丛,2017(02)

1 阅读:66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