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我是如何读科普读物的之二

风斯若之 2024-11-07 17:11:27

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有关我是如何读科普书籍的文章了,但毕竟又过去了一段时间,随着相同类别书籍阅读数量的增加,感悟与之前有所不同。

在我看来,读科普类书籍的主要目的包含三点:兴趣爱好、猎奇知识、官方发布。

一、兴趣爱好

读书,基本都是基于兴趣爱好的,科普类的书籍尤其如此。曾经,我以为读科普类的书籍也要有系统性,在阅读某一学科领域的书籍的时候,需要了解关于该学科更多的基础知识、需要知道该学科的历史巨擘与现代大家都有谁、需要弄明白现在最主流的学派都有哪几个……。而在实践当中,我发现根本无法坚持这种“系统性地学习”,那些属于“延伸知识”范畴的图书,我根本没兴趣读下去。

此外,对于一本我有兴趣的科普类图书,我觉得也没必要要求自己把每一章都读完。比如我曾经非常喜欢有关时空理论的书籍,而对于其中有关数学计算的章节,我总是会大致看一下甚至直接跳过。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物理学家,去琢磨那些自己完全不可能明白的数学公式,只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弄不好,还会降低自己对于该学科的兴趣。

二、知识猎奇

我喜欢科普类的读物,是从《奥秘》、《飞碟探索》开始的,随着年纪的增加以及信息传递的越来越发达,我才发现之前让我觉得很新奇的诸如“百慕大三角之谜”、“尼斯湖水怪”、“外星人绑架地球人”……等等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知识,说的宽容一点,我之前的那些“猎奇”最多也就只能算是充满好奇心的作者的一些猜想而已。

如今对于科普类书籍的喜爱,更多是基于一种对于理论知识渴望。比如类地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上面是否存在着类地生命?比如人类到底是不是可以通过时空折叠而完成穿越,穿越之后是不是真的可以改变过去,改变之后会不会出现平行宇宙?比如人类到底能不能够研究出可以模拟人类思考与行为的人造人,这些人造人会因为有自我意识而反抗人类吗?看科普类的图书,说是为了寻找答案,不如说是在答案中寻找自己的认同感。

三,官方发布

哈,上面说了不需要去了解某个专业学科领域的背景材料,而实际上我还是非常在乎我所看到科普类书籍的作者是否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

在这方面,我并不是十分介意作者是否是该领域的前三或前五,因为最顶级的学者虽然最专业,但是他的专业在于学科知识而不是把学科知识用我这样的外行能看懂的方式表述出来。总结一下,我喜欢的科普书籍是由学科专业人士撰写的。

市场上,除了专业作者之外,还有两类作者。一类是作者无法确定的“编著”,我认为编著即是某种意义上的“摘抄➕归纳总结”,因此我并不会把这类书籍放在阅读的首选顺位;另一类,则是诸如新闻记者这样的非专业科学家所撰写的科普类书籍,这类作者的优势在于他们的行文可能会更加接地气而使阅读更加流畅,但是因为并非研究者,因此这类作者的作品往往会“谈现象多过讲原理”,因此也不会排在我的阅读首选顺位。

0 阅读:0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