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人还在北京,普京敲定访华,美国围剿华为,也不会放过印度

听芹谈国际 2024-04-27 08:29:50

上海访问结束,布林肯北京之行开启,中美究竟能不能谈拢?普京敲定访华行程,中俄如何共建新安全局势?美国全力围剿华为,为何实际效果如此之差?“下一个中国”不能诞生,美国无法容忍印度崛起?

中美分歧巨大,布林肯北京之行难以取得进展

4月26日,仍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布林肯终于结束了两天的上海之行,在北京迎来了他此次访问的重头戏。

据央视当天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钓鱼台国宾馆同布林肯举行了会谈,期间,王毅外长主要提及了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以来止跌企稳的态势,以及双方双边关系积极面的增多;但也提到了中美关系的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面临各种干扰破坏,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遭到无理打压,核心利益不断受到挑战。

同时,王毅外长还提出了“三个一贯之”,即:

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始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出发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

中方的立场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

中方的要求一以贯之,始终主张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而布林肯则回答表示,想要推动中美两国双边关系缓和的外交议程,就需要“积极外交”,目前还没有什么能够替代中美高层之间的面对面外交,他希望确保中美尽可能清楚彼此有分歧的地方,起码要避免误解、避免误判。

双方的这番表态都很有深意,王毅外长首先就给当前的中美双边关系下了定位,表明两国正处于“止跌企稳”的状态,这个状态在之前的外交表述中已经多次出现,两国已经停留在此处几个月时间,一直没有更深的进展。

接下来他给出了突破止跌企稳,使中美关系真正进入上升阶段的办法,那就是继续扩大中美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但现在积极因素没有继续增多,反而是负面因素仍在上升,其中的问题主要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无理打压,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破坏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只有美国充分重视“三个一以贯之”表达出的信号,停止这种错误行为,重回正道,中美双边关系才能有真正的进展。

而布林肯的回应很明显刻意避开了积极因素的话题,只是着重讲了中美双方积极外交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面对面的外交避免误解、避免误判,这当然是正确的,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放任分歧发展,放弃面对面的交流,一定会酿成影响世界的恶果,但是问题出在美国一方,美国不愿意去面对中美双边关系中的消极因素,而是只想维持现状,确保中美之间不出问题就行,这很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归根结底,还是拜登政府不想在大选之前的“外交垃圾时间”中探讨实质性的问题,同中国取得一些外交进展,而是只想利用此次出访来制造一些话题,推动美国国内的政治进程,炒作一些对华强硬的政治话题来为自己拉取选票。

如此来看,布林肯此次访问恐怕不会取得太多成果,他本来就带着“中国援助俄罗斯”这样恶意中伤的话题前来访华,在外长对话中又搬出了避免误判和误解这种老一套说辞,中美关系没有出现进一步的紧张化就已经是万幸,在双方“各说各话”的情况下,中美关系恐怕还要继续维持在止跌企稳的状态中,直至美国大选结果出炉。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对华外交基调也依旧会是一边对话、一边遏制,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谨防美国制造出更多的施压话题。

普京敲定访华时间,中俄关系迎来转折点

就在布林肯还在中国访问时,俄罗斯方面也敲定了普京的访华行程。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在4月25日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工业企业家联盟代表大会上透露,他已经确定了会在5月份访问中国,随后其中一名与会者要求普京在访问中国时,将一本19世纪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撰写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作为礼品赠送给中方,而普京接过了这本小说,显然是同意将此作为国礼。

随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当天确认了普京透露了消息,表明会在适当的时候同中方一起宣布访问的细节信息。

虽然此前俄方已经多次传出普京将会在今年访华的消息,但这还是首次由普京本人确认。虽然还不知道详细日期,但从5月份这个时间段来看,这会是普京成功连任之后的首次对外出访。

根据俄罗斯总统换届的时间,普京的就职典礼会在5月7日举办,随后,现任的俄罗斯内阁成员会集体辞职,而后由新上任的总统重新任命内阁,这意味着普京会在重组内阁、稳定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之后立即前往中国访问,其中所透露出的重视不言而喻。

当下正值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炒作所谓的“中国援助俄罗斯”论调,普京的到访将会消除舆论炒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振两国民间企业对中俄双边合作的信心,两国会用事实证明,中俄之间维持正常双边贸易的权利不容侵犯,两国将会继续在当前的基础上推动双边合作,向着25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度的新目标前进。

同时,普京的此次访问还有可能促成一项新的安全构想,不久之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时就曾经提到,中俄两国已经就构建欧亚安全体系的任务达成一致,并计划同其他合作伙伴就这一问题展开对话,而且两国正在联合建立“双重反制”,以应对西方针对中俄的“双重威慑”。

对于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来说,这一安全构想堪称是一枚“定海神针”,中俄两国将会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重构欧亚安全体系,将美国的影响力挤出欧亚,通过消除安全隐患的形式来促进区域安全与和平,共同反制来自霸权主义的施压。

基于这些积极的预期,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普京5月份的访华之行,并将此视作中俄关系,甚至整个欧亚局势的一大转折点。

美国全力围剿华为,为何说是无用功?

在中国积极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之时,美国再度挥出了遏制的大手,对中国科技企业华为发起了全力围剿,据英国媒体《金融时报》25日报道,由于对华为开发先进半导体芯片的担忧日益加剧,美国正在推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继续收紧对华芯片相关技术与工具的限制。

有五位知情人士对金融时报透露,华盛顿目前希望日本、韩国以及荷兰更积极地利用现有的出口管制措施,在禁止对华出售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阻碍这些国家的工程师为中国先进半导体工厂的芯片制造设备提供维修服务。

这项措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美国在2022年推出全面出口管制时,其中的条款就包括禁止美国公民以及企业向中国特定芯片工厂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所以在美国敦促盟友国家逐步收紧对华半导体限制的过程中,外界就普遍预期美国会逐渐将这一条也列入限制要求之内。

目前,这三个美国盟友国家都没有对这一消息做出正面回应,但从此前配合美国进行制裁的发展过程来看,三国恐怕顶不住美国的压力,最终只能进一步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美国推动对华半导体遏制。

但实际上,这种措施根本就起不到美国预期中的作用。当前美国及其盟友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经到了几乎制无可制的地步,一些能够限制中国产能的关键措施早就已经颁布,仅仅是限制工程师前往中国提供维修服务,根本就不能阻碍中国继续升级技术。华为能够在2023年下半年发布国产7纳米制程芯片,就已经意味着美国此前的限制措施全面失败,继续搞这种“锦上添花”的小把戏,无非就是为美国提供一些心理安慰。

相较而言,美国的另一项措施可能对华为影响更大,根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4月25日报道,美国国共党众议员卢比奥呼吁拜登政府直接禁止美国对华为的所有销售,由于华为当前还有一些较为重要的零部件从美国进口,这项措施若是落地,将会对华为的销售产生较大影响。

这里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不久之前华为首款支持人工智能的笔记本电脑mate book x Pro刚刚发布,其中就搭载了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虽然这一处理器并非不可替代,但若是因为美国制裁而失去了供货渠道,华为很可能需要采购其他企业的产品,或者投入资金自研处理器,这将会导致这款笔记本电脑的整体制造成本上浮,使其市场竞争力降低。

不过,这不会对华为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在几年的制裁之中,华为已经积累起应对美国无理制裁的经验,即便美国阻断来自英特尔的采购渠道,华为也仍有退路,即便下一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华为也可以通过自研芯片的方式复刻mate 60 Pro的成功。

总而言之,在浴火重生之后,美国手中已经没有可以对华为造成致命打击的手段,这场蔓延数年的芯片战争,最终还是中国取得了胜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自主技术的迭代,中国芯片制造技术与全球主流芯片生产商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一个处于中国半导体的时代将会降临。

西方立场强硬,印度永远无法成为“下一个中国”

在美国对中国技术企业进行全力围剿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应该从中得到启示,那就是近几年来正在高速发展之中的印度。

作为一个各方面条件与中国较为相似的国家,印度在近几年来一直尝试利用西方的力量,效仿当年的中国道路,发挥自己的人口优势,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成为“下一个中国”。

西方对印度也一直颇为重视,不断拉拢印度进入各种小多边主义团体,试图利用印度来强化对中国的遏制包围圈,以减轻西方的压力,扩大对华遏制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很多印度人都陷入了拥抱西方、超越中国的幻想之中,印度总理莫迪更是以“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口号参加总理竞选,鼓动起了印度国内的一股民粹情绪。

但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印度真正崛起之后西方会怎样对待印度,如果将时间回溯50年,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西方之间的关系刚刚出现缓和之时,西方也将中国当作一块投资处女地,希望同中国合作,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获取红利。

但在中国真正实现了产业升级,开始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时,西方开始警惕中国并逐步遏制中国,如果印度毫不考虑地走拥抱西方资本这条路,那么今天中国身上发生的事情,将来在印度身上也一定会发生。

前印度外交官巴德拉玛库尔就在《印度快报》上写道,在印度问题上,西方永远不会允许“另一个中国”在亚洲出现,这就是印度当前的困境,印度不应该自欺欺人,即便是西方最亲密的盟友,如果他们变得过于强大,美国也会打断他们的羽翼。

这就注定了印度不能真的把自己推到中国的对立面,否则当西方的制裁大棒降临之时,印度难以孤身应对,必定会陷入困境,甚至被迫产业降级,永远成为西方的工厂。

这是当前莫迪政府必须考虑的未来,在鼓动国内民粹情绪、拉选票的同时,莫迪也要印度的将来铺好道路,不能让印度走向一条必然会失败的死胡同,在他成功竞选连任之后,重新恢复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是印度最重要的外交选择之一,否则,印度将会在一条不归路上极速前进。

0 阅读:1

听芹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