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杀妻案始末,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了转动

晓张说 2024-10-16 18:26:01

张灵甫一生娶过四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叫邢凤英,两人1923年被张父指定完婚,婚后不久,张灵甫去北大读书,后来又跑到黄埔读军校、参加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所以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感情一般。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结婚十三年以后,也就是1936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张居礼才出生。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妻子吴海兰的出现,这是一个改变了张灵甫命运的女人。

吴海兰,四川广元人,出身于一个富有的铜匠家庭,读过书,认识字,张灵甫1933年驻军广元期间,经同事介绍相识,在广元完婚。

一个是英姿飒爽的军官,一个知书达理的小女子,很般配,婚后一年,长女张清芳出生。

然而就在婚后第三年(1935年),吴海兰却被张灵甫枪杀,酿成名噪一时的“古城团长杀妻案”,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张灵甫为何杀妻?它又是如何成为张灵甫命运的转折点的呢?

1935年10月,张灵甫所在的第一师在松潘草原围剿红军失败,撤退到甘肃甘谷县休整,此战失败,大家都很颓丧,胡宗南更是因此病倒,跑到南京看病去了。

32岁的张灵甫也趁此空隙,向师部请假回西安老家探亲。

吴海兰当时住在西安城张灵甫堂哥张德甫的家中,这是一座前后两进的大院子,张德甫一家住后院,前院则租给了一对李氏姐妹。

张灵甫先是回到西安,小别胜新婚,夫妻两人先在西安小住几天,白天逛街,晚上看戏,很是甜蜜。

几天以后,两人一起回长安县东大村,然而仅仅两天以后,张灵甫就在家枪杀了吴海兰,并且独自返回西安城,整理并烧掉了吴海兰的一切。

1932年张灵甫追击红四方面军途中给家中寄信(途中照片应该更早一些)

关于这起枪杀案的原因,流传比较广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话说张灵甫早在甘谷县期间,军中不少人的家小都安置在西安,回去探亲的人也多,有一个杨姓团长,探亲回来以后碰到张灵甫,张就向他打听自己媳妇的情况,杨团长有模有样的给了张灵甫一个重磅信息:

我看到你媳妇跟一个男人在外边逛街!

于是,张灵甫怒气值拉满,带上手枪就回去了,不久以后就以出轨为由,杀掉了吴海兰。

这个故事传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连枪杀的细节都介绍的一清二楚:

除夕之夜,张灵甫表示想吃韭菜饺子,让妻子吴海兰去后院割韭菜,然后尾随其后,在吴海兰背对着他割韭菜的时候,从背后向吴海兰开枪,将其击毙。

这个版本来自于74军的老人,王耀武的副官吴鸢所写的《我所知道的张灵甫》(1984年著)。

2006出版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也采用了这个说法,并且将其中的对话情节进行了更加具体的描述。

但是这个说法很难服众,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张灵甫在后院杀妻的细节,包括对话部分,彼时只有两人在场,一人被杀,另一人是当事者,这其中的细节又是怎么传出来的呢?

最最重要的是,既然是除夕,腊月天里,后院菜地里怎么还会有韭菜?

韭菜这玩意,只有在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才会存在秋冬收割的情况,更何况西安位于更加干冷的东北?

所以吴鸢所描述的版本,更像是军中的传言,而非真相。

张灵甫第四任妻子王玉龄和次子张道宇合影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看张灵甫身边的人怎么说。

有三个人提供的信息很重要。

张灵甫回西安的时候,他的侄子张居正当时已经十来岁,正在读小学,在2004年3月的采访中,他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的细节:

有一天晚上,他们夫妻俩不知为什么事发生了争吵,五叔父(张灵甫)在发脾气,我伯父(张德甫)就出来调解。第二天,五叔父与吴海兰一起回乡下老家,后来便发生了悲剧。

也就是说,在悲剧发生前,两人除了逛街吃饭看电影,其实已经发生过争吵。

第二位张居礼,是张灵甫的长子,他虽然在第二才出生,但是他的母亲邢凤英却是当时的见证者,没错,是案发时在场的第三人!

根据张居礼从母亲处得到的信息,案发时,张灵甫和吴海兰正在后院说话,实际上并不是在菜地里,而邢凤英当时虽然在场,但因距离比较远,并不清楚两人在说什么。

然后就听见一声枪响,邢凤英吓的大惊失色,赶紧往外跑。

除此之外,她也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

如果邢凤英记忆没有问题,那么张灵甫和吴海兰之所以出现在后院中,应该是为了讨论两人之前争吵的那件事。

到底是什么事?

10年以后,张灵甫向第四任妻子王玉龄提及过此事。关于这一点,确信度就更高了, 因为它来自王玉龄女士2003年的采访记录,实际上,这位长寿老人直到2021年10月9日,才在上海去世。

粟裕次子粟寒生和张灵甫次子张道宇在上海瑞金医院合影(同年九月粟去世)

彼时关于张灵甫因妻子出轨杀人的说法,已经流传很广泛了,以至于年轻的王玉龄也忍不住问丈夫:如果是我做了这种事,你会怎么处置我?

张灵甫哭笑不得,于是跟她聊起了当时的情形,以下是王玉龄提供的张灵甫的原话:

“是她拿了我的东西,我问她又死不开口。事发前晚,我们已经发生过争执,我心里很不痛快。第二天带着孩子坐马车回长安乡下。从西安回家的路上,总会经过我母亲的坟地,她知道我每次回家都要在那里下车,在母亲的坟前祭拜过后再回家,以前她都会跟我一同下车,那天她拒绝了,我当然很生气。回到家查问她一些事也不答话,那我就火更大了……”

在王玉龄的这份采访中,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份文件具体是什么, 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张灵甫杀妻,可以排除吴海兰出轨论。

这也是在整个事件中,张灵甫涉及此事的唯一一次表述。

1985年张灵甫次子张道宇和母亲王玉龄合影

很多年以后,曾长期在张灵甫手下从军的国民党少将刘光宇在台湾碰到了王玉龄。两人谈及此事,刘光宇脱口而出:她偷了张灵甫的文件!

根据刘光宇的描述,吴海兰在张灵甫回来以后,拿走了张灵甫的一份军事文件,却拒绝交代理由,而当时西安的国共双方谍报活动频繁,张灵甫怀疑妻子通共,只是在没有证据之前(亦或是担心影响仕途),不敢贸然声张,于是在反复盘问妻子以后,终于失去耐心,拔枪杀掉吴海兰。

事后为了避嫌,只好托辞吴海兰出轨。

这也是出轨说之外的另一个版本——“通共说”。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相对比较大,当然,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件确定吴海兰有“通共”嫌疑,但是吴海兰偷拿张灵甫的文件,似乎成为不争的事实。

张灵甫在杀掉吴海兰以后,在西安暂住过一段时间,不曾想没多久,他在当地的《西安日报》上看到了揭发自己的杀妻报道,已经打听,才知道是租住在前院的李氏姐妹所谓。

吴海兰因为常住张德甫家,跟前院的李氏姐妹来往频繁,关系不错,因此李氏姐妹得知吴海兰被杀以后,遂向媒体揭露了此事。

这件事最微妙的是,李氏姐妹中的李朝惠,此时正在跟一个叫周藩伯的人谈恋爱,而周藩伯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北军杨虎城的机要秘书。

所以《西安日报》的这份报道就耐人寻味,因为西北军毕竟不是老蒋嫡系,有没有可能,这份报道是为了借张灵甫杀妻案,来打击中央军的声誉?

为了暂避风头,张灵甫迅速离开西安,回到了部队,让人意外的是,这份报道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真正的风浪,来自于吴海兰的娘家人。

吴家人在得知消息以后,悲痛欲绝,吴海兰的哥哥吴正有,一路从四川广元跑到西安,不仅向当地法院递交了诉状,甚至还找到了第一师投诉,然而没人愿意得罪中央军,第一师也选择了装聋作哑,吴正有的诉状也就没了下文。

吴正有投诉无门,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将诉状递交到了吴海兰生前参加的西安妇女协会。

妇女协会的人义愤填膺,纷纷向各部门控诉此事,一时之间,古城团长杀妻案传的沸沸扬扬。

然而热闹归热闹,不顶用!没人敢跟军队叫板。

张灵甫和结发妻子邢凤英合影

事情的转机,最终还要依靠另一个人,而这个人之所以来到西安,则源自于另一个更出名的人物。

此时张学良被老蒋调到西北,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也因此经常来往于西安。

妇女协会的人将案件捅到于凤至处,于凤至大为生气,回南京以后,又把案件告诉了宋美龄。

宋美龄,才是全国妇女界的最高代表,而且众所周知,老蒋是个怕老婆的。

兜兜转转,这事就捅到了老蒋那里。

要知道,老蒋虽然在某些方面比较固执,但是在宋美龄的要求下,老蒋有个没法动摇的优秀品质:不抽烟、少喝酒,不纳妾。

现在自己的黄埔学生做出了这种事,再加上老婆在发脾气,岂能容忍?

于是,一份命令下发到了第一师胡宗南处,胡宗南其实早已知道此事,但现在也压不住了,于是准备将张灵甫押赴南京军事法庭。

接下来的事情有点过于英雄主义,据说鉴于胡宗南的信任,以及张灵甫敢作敢当的性格,胡宗南并没有派人将张灵甫押到南京,而是由张灵甫自己主动去南京投案。

根据王玉龄女士的回忆,张灵甫在投案之前,回了一趟长安县的老家,并且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家人,或许是感动于结发妻子邢凤英对家人的照顾,张灵甫对其也表现出了难得的温柔和感激(邢凤英或许就是在这期间怀孕)。

四十年代的邢凤英和儿子张居礼以及吴海兰的女儿张清芳

安排好后事以后,张灵甫独自一人赶到了南京投案,事实清楚,于是被判处死刑,被羁押于南京老虎监狱待斩。

根据上文所述,张灵甫供述的理由,应该还是吴海兰出轨。

在监狱中,张灵甫万念俱灰,还感染了疟疾,人差点死在监狱里,后来经过典狱长的照顾才勉强撑过去,根据王玉龄2003年的回忆,康复的张灵甫在典狱长的劝说下,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向南京军事法庭提交了一封申诉状。

虽然我们并不清楚,在他的这份申诉状中,他用了什么理由(比如揭发妻子“通共嫌疑”等),但是他的死刑确实被延缓了。

大约在监狱待了快一年以后,张灵甫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他的妻子邢凤英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张居礼。

第二,军事法庭的人派人去了一趟西安以后,不久爆发了中外震惊的西安事变,而更加意外的是,不久之后他就被无罪释放。

邢凤英和儿子张居礼

很多年以后,坊间又流传了一个新的说法,说是由于老蒋爱才,特意特赦了张灵甫,另一种说法更加言之凿凿,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曾经发布过一份命令,为了抗战大局,所有服刑中的军官,除了“政治犯”意外,全部释放,而张灵甫也是搭上了这份命令的便车。

这俩说法其实很难站得住脚。

第一,此时的老蒋正被“攘外必先安内”搞的心烦意乱,而且还被张、杨二人扣押在西安,此时还有心思去为了一个团长专门特赦,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第二,对全国军官的特赦令,是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以后发布的,而张灵甫,则是在1937年的年初,被释放回到西安的。

唯一的最合理的可能,就是张灵甫为了求生,在申诉状中,提供了怀疑妻子“通共”,因此一怒之下杀人的说法。

家人“通共”,虽然不是多么光彩的事,甚至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但至少政治正确,而且理直气壮,甚至可以说是大义灭亲!

当然,此举的代价,就是张灵甫从一个中央军嫡系的团长,一撸到底,成了一个待业青年。

邢凤英和她一手抚养长大的张清芳

回到西安的张灵甫也没有闲着,他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找工作,一个是娶媳妇。

没错,还是娶媳妇。

在当年的恩师韩兆鄂的介绍下,张灵甫成了西安名门高氏出身的高艳玉的夫婿候选人,有意思的是,此时的高艳玉其实还有另一个人追求,而这个人不仅是也是陕西人,还跟去职前的张灵甫一样,也是个少校团长,甚至也还是黄埔四期,他就是张灵甫的同学兼好友,后来在淮海战役跑掉的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胡琏输在了相貌上,毕竟,张灵甫人高马大(一米八七),外表确实出众。

婚姻的事好解决,但工作的事,成了个麻烦。

他写信给胡宗南,请求回到第一师,只是人走茶凉,求职信石沉大海。

张灵甫和胡宗南的上下级关系,也就此彻底终结。

不过从他后来的命运来看,实在说不好这是一件坏事还是好事。

因为如果胡宗南收留了他,那么抗战中他大概率会跟着胡宗南躲在西北,也就失去了在抗战中绽放光彩的机会,当然,最后他可能也不会成为王牌第74师的师长,搞不好也就不会死于孟良崮战役。

当然,如果不是杀妻这个案子,他可能会一直待在胡宗南手下,然后还是待在西北,从团长升到旅长,可能有机会升到师长,最后要么死于解放战争,要么跟着胡宗南跑到岛上,结束平凡但不悲惨的一生。

晚年的张清芳和她的爱人毛德仁

正是因为胡宗南的拒绝,让他间接投入到正在汉中扩编的王耀武麾下,然后从74军51师305团团长,一路升到74军军长,又在内战以后成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74师师长。

最后困死于孟良崮战役。

张灵甫一生娶过四个老婆,其中和第一任邢凤英育有长子张居礼,和第二任吴海兰育有长女张清芳,跟第三人高艳玉育有两子,全部夭折,跟第四任王玉龄育有次子张道宇。

张灵甫虽然44岁就结束了他的一生,但他的几个子女却都很长寿,而且目前全部健在。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0 阅读:117

晓张说

简介:资深历史人,定期分享历史知识,复盘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