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沈钧儒等七人事,应立即无条件释放,关系由拾人心至大也

白某观文史 2020-07-08 12:42:08

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界马相伯、沈钧儒、李公朴、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开展了一些宣传抗日的爱国活动,但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想对他们进行压制,而冯玉祥对救国会领导人的抗日热情深表支持。

1936年2月16日,《冯玉祥日记》写道:“读上海救国会之宣言,极有感,我拟即刻写一长函给蒋,请其特别注意造谣害人之人。”

3月5日,冯玉祥拜访蒋介石,建议蒋介石“对章乃器、陶行知、江向渔等之救国会,不可压而可联。”10日,冯玉祥写信给蒋介石,谈有关江向渔、丁慕韩的事;15日,蒋介石回访冯玉祥,称“与江向渔、丁慕韩已经见了面。对陶行知尚有不谅解之处”。

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选举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等为常委。6月1日,李宗仁、陈济棠等通电抗日反蒋。11日,章乃器等拜访冯玉祥,讨论两广事件,称“今日蒋介石宣传两广有日本人背景,一如冯先生在张家口抗日时期中央之宣传了。说广西有日本顾问八九十位”。

14日,章乃器再次拜访冯玉祥,说其已见蒋介石,蒋介石对其表示“只要他们不组织军政府,即不至于打仗。”7月14日,冯玉祥写道:“救国会的先生们,言词相当激烈。因不知内容,到处碰壁。”

在此期间,蒋介石曾约见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提出救国会要接受国民党领导,被沈钧儒等拒绝。沈钧儒、章乃器、史良、沙千里等向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9月6日,在冯玉祥等的大力调解之下,蒋介石与李宗仁等的冲突和平解决。18日,全国救国会决定扩大阵线,争取张学良、冯玉祥的支持。

从以上内容可知,“七君子事件”发生前,救国会领导人积极争取冯玉祥的支持,冯玉祥也对救国会领导人表达了深切同情和支持,为避免蒋介石等对救国会领导人不利,冯玉祥向蒋介石做了一些说服工作。

1936年11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开会纪念孙中山,由沈钧儒主持,李公朴等在会上发言,抨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3日 ,沈钧儒、李公朴、邹韬奋、史良、沙千里、王造时、章乃器七人被捕。

“七君子”的被捕在社会各界人士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张学良派应德田到上海,慰问沈钧儒等“七君子”;孙晓村拜访冯玉祥,谈“七君子”事;24日,杜重远、陈立夫、马占山、石瑛等分别与冯玉祥谈“七君子”事;26日,孙科给冯玉祥捎宋庆龄的信,谈营救事。27日,陈立夫告诉冯玉祥:“吴铁城甚优待此七人。”

陶行知之子陶宏拜见冯玉祥,探询“七君子”的事,冯告诉他:“已往洛阳发了电报。”29日,王昆仑与冯讨论营救事。12月7日,冯玉祥拜访李烈钧,问营救事,李烈钧拿出蒋介石复电以及他复蒋介石的信给冯,冯认为“李说得很对,要多听逆耳之言”。

9日,冯玉祥收到沈钧儒等七人来函,信中说“纯系误会,救国会是拥护政府的”。李烈钧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冯准备即派专人送达蒋介石。

11日,冯玉祥为营救“七君子”,也给蒋介石写了封信,派石敬亭到西安去送。当时,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杨虎城所部进攻红军。又调大量国民党中央军督战,12日,发生“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1937年4月4日,江苏高等法院对沈钧儒等七人提起公诉,称他们“危害民国而组织团体,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的主义”。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宋哲元部奋起抵抗,开始全面抗战。

冯玉祥写信给蒋介石:“关于沈钧儒等七人事,祥意应立即无条件释放,请其来庐居住,以便接受我公训迪指导。此事关系由拾人心至大也!祥信此今日拥护中央与国人当无二致,此后如有反动,再为逮捕,国人当无不谅政府者。近读我公笔记,对张学良、杨虎城二人,愿以耶稣爱人精神待之,高怀海量,令人钦佩!愿对沈等亦以此宽大待之也!……我祈我公毅然决然采取释放办法,党国同利赖之。”

又在日记上写道:“此事如果办到,定能收与西安一样之意外效果。”“为什么不放沈钧儒呢?真是不解。”此时,冯玉祥与蒋介石都在庐山开会。31日,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人获释出狱。

从以上内容可知,“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冯玉祥积极奔走,为营救“七君子”做了不少工作。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相同的奋斗目标,冯玉祥与“抗日七君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是强烈的抗日派,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主张联合中国共产党团结御侮;跟蒋介石集团的一些消极行为作斗争,更大力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一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举报/反馈

0 阅读:104

白某观文史

简介: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史记录者,尊重文化,敬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