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灭鳌拜,平三藩,被西方学者称为“空前伟大的君主”

白某观文史 2020-07-22 10:35:16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将康熙大帝誉为“卓越的军事家”“精细的管理者”及“渊博的学者”。法国通才学者莱布尼茨则将康熙大帝称作“空前伟大的君主”。

康熙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便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他后来回忆读“四书”时,“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敢自欺”。读《尚书》时,“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由此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以致“好学不倦”“乐此不疲”。

公元1661年2月5日,年仅24岁的顺治帝染疾病逝。临终前,根据德籍天主教耶稣会神父汤若望的建议,顺治帝以遗诏的形式册立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的玄烨为继承人,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选择这四人辅政颇有深意。首先,为避免“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专权干政的前车之鉴,这四人无一人是宗室成员;其次,这四人全部来自皇帝亲任旗主的“上三旗”:索尼来自正黄旗;苏克萨哈来自正白旗;遏必隆和鳌拜则来自镶黄旗。

2月8日,年仅八岁的玄烨即位于太和殿,立年号“康熙”。公元1663年,生母佟佳氏病故。短短两年间,父母相继离去,让小玄烨内心十分悲苦。他后来回忆,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辅政之初,四大臣尚能相安无事。后来,以战功封爵,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的鳌拜与同是镶黄旗的遏必隆结成同党,向正白旗的苏克萨哈翻起旧账。他说当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主持下,将原定划归镶黄旗的永平府一带的良田划给了正白旗,而划给镶黄旗的却是河间府一带的薄地。这种不公正的裁定现在应当纠正过来。

鳌拜主动挑起事端引发部分官员不满。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和保定巡抚王登联先后上疏质疑鳌拜,竟遭鳌拜杀戮弃市。年老多病的首辅索尼无意卷入争斗,但又看不惯鳌拜的专横与霸道,于是援引顺治帝14岁亲政的先例,建议康熙帝也照此办理。

公元1667年农历六月,索尼病逝。同年的七月初七,康熙帝依索尼之议亲政。自觉无力与鳌拜抗衡的苏克萨哈主动给康熙帝打报告,要求到遵化为顺治帝守陵,但鳌拜仍没放过他。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二十四条罪状,矫旨诛杀了苏克萨哈全家。这让康熙帝内心大为恼火,但他不露声色,引而不发。

康熙帝亲自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每天指挥他们在宫中玩一种叫“布库”的摔跤游戏。鳌拜见了,以为皇帝年少贪玩,不以为意。公元1669年的一天,鳌拜应召入宫,那些少年摔跤手一拥而上,将其擒获。不几日,“专案组”整理出鳌拜的三十条罪状,建议将其“斩立决”。

康熙帝念及鳌拜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罪,决定给他“终身监禁”的处罚。没过多长时间,一生骄横的鳌拜死于囚禁之所。至于遏必隆,康熙帝仅削去他的爵位,其他待遇均予保留。

智擒鳌拜,让人对16岁的少年天子刮目相看。他的睿智果决与宽仁之心,已显露出政治家的风范。

康熙帝亲政后,亲笔书写了三项“当务之急”贴在宫中的柱子上,这便是“三藩”“河务”与“漕运”。“三藩”所以成为康熙帝心中的隐忧,势所必然。吴三桂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协助清军剿灭了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并彻底摧毁了流亡缅甸的南明“永历政权”。

吴三桂因功开藩设府,坐镇云南。与吴三桂同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还有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当以武力统一全国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三藩”的坐大自然成为康熙帝的心腹之患。

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给康熙帝打报告,请求归老辽东,但希望其子尚之信“接班”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帝觉得这是个机会,欲趁机撤藩,但大多数朝臣恐三藩作乱,持反对态度。康熙帝分析说:“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果断地发出了撤藩令。

与吴三桂素有贸易往来的五世达赖喇嘛也出面劝和,请求康熙帝“裂土罢兵”,遭到康熙帝的严正驳斥。

康熙帝采取镇压与招抚相结合的策略,分化瓦解叛军,集中力量重点打击吴三桂这个“首恶”。为安定人心,康熙帝每天游景山,观骑射,一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样子。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在广东观望两年后,终于决定归附吴三桂,不久又悔罪降清。

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用了八年时间。仗打得很艰难,但很值得。吴三桂“裂土”分治的图谋终未得逞。平叛结束后,群臣纷纷奏请给康熙帝加尊号,康熙帝一口回绝。他说八年战火生灵涂炭,我要虚名又有何用?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 2020-07-22 13:35

    用光了他老子留给他的钱

白某观文史

简介: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史记录者,尊重文化,敬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