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成为官方指定的航海保护神,为何与宁波有关?

寒梦评历史 2023-08-24 22:29:01

福建船商将妈祖信俗带入了明州民间

宋代的明州(宁波),是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而福建船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时,宁波是福建商人主要的贸易口岸,大量的福建商人移居在宁波。福建人曾是在宁波势力很强的商帮,主要经营木材、南货和食糖等。福建商船通过明州港,从事与日本的贸易。此外,众多的福建渔民也迁居于鄞县、镇海、舟山、象山等地。由此将妈祖信俗带入了明州民间。笔者的祖上,就是从福建莆田移居到鄞县的。

相传宋绍熙二年(1191),移居在明州的福建籍船商沈法询,在出海途中遇到大风,船将倾时刻,他祈求妈祖保护,妈祖“降于舟”,船即恢复了正常航行。沈法询回到明州后,捐资在今宁波江厦街与东渡路三角地段建起了一座灵慈庙。他将老家莆田湄洲祖庙供奉的妈祖像分身于此,还从老家带来炉香,成为庙里的分灵香。由此,在福建省外建造的第一座妈祖庙,在明州城诞生。

因在不同时代妈祖有不同封号,所以这座妈祖庙,先后有过灵慈庙、灵济庙、天妃庙、天妃宫、天后宫等称谓。

妈祖,是东南沿海地区传说中的航海保护神,这个人物有原型。她是福建莆田湄州岛人,原名林默,或叫林默娘。妈祖本来的意思,是福建人对有声望的女子尊称,而后成为沿海地区人们共同信奉的海洋神祇的称谓。公元987年,林默因救助渔民不幸遇难,年仅28岁。当地居民设灵女庙祭祀,凡渔民出海前,都先到庙里占卜祷告,祈求平安,然后才出海。民间传说妈祖能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是福建商民崇敬的神祇。

厦门妈祖石雕像

妈祖从民间供奉走向官定航海保护神,为何与宁波有关?

妈祖信俗起源于福建,但引起朝廷注意并得以开始褒封的,与北宋时从明州港出发的一次航海外交活动有关。

据北宋徐兢撰写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等乘坐由定海(今镇海)打造的2艘“神舟”和6艘“客舟”,从明州出发出使高丽。回来时途经黄水洋,突遇狂风巨浪,舵折船覆。危急时刻,路允迪等求祷于妈祖,五昼夜后终于抵达明州定海。宋徽宗得知此事后,下诏封林默为“顺济夫人”,赐庙额“顺济”于莆田圣墩庙。“顺济”,即为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招宝山船场建造的一艘万斛大船的船名。

经过历代朝廷的有意推动,逐渐形成了糅合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妈祖文化现象。自宋朝以后,妈祖得到历代皇帝的一再加封,名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在众多封号中,“天妃”封号共有10次,宋徽宗的封诰奠定了妈祖成为全国性海神的基础。这样,妈祖从民间供奉上升为官方信仰,在国家祀典中享有尊位。

据统计,对妈祖的册封,宋代14次,元代8次、明代2次、清代16次。其封名号从宋徽宗的“顺济夫人”四个字,到光绪元年的66个字: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祐敷仁天后

给妈祖封号的原因主要为海上航运平安,“天妃娘娘"又被称为“平安娘娘”。但各朝代有各不同点。如元代的八次册封主要为庇护漕运。明清各一次,分别为庇护郑和下西洋和庇护万正色克厦门。

宁波天妃宫有着怎样的历史原貌?

妈祖,宁波人习惯称之为“天妃娘娘”或“天后娘娘”,供奉妈祖的宫庙,据不完全统计,在原宁波区域内(包括曾为宁波所辖的舟山和三门县),共有大小妈祖庙200多座,主要分布在今宁波城区、镇海、北仑、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舟山市、台州三门等地。光象山就有16座天妃庙。

宁波明代之前的妈祖庙,均为闽商所建。由宁波本地人所建的第一座天后宫,是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舟山定海县的“天妃圣母祠”。闽甬两地船商合建的天后宫,有重建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的镇海南薰门外的镇海天后宫。历史上宁波地域内所建的妈祖庙,始于南宋,盛于清中晚期。而最后一座天后宫建造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以后的妈祖庙建造均为重建、迁建,或由其他神庙改建。

象山开渔节祭妈祖

宁波天妃宫历代有多次扩建、重修。元皇庆元年(1312),“复建后殿、廊庑、斋宿所,造祭”,至元五年( 1339),重建灵慈庙,工程时间用了3年,“内外一新”。康熙三十四年( 1695)、咸丰乙卯年(1861)、同治九年( 1870),又分别对天妃宫进行了扩建、重修。其中,1861年的修建规模很大,前后7年,到咸丰辛酉年(1868)才竣工,花费了27598银两。天妃宫庄严巍峨,华丽精美,成为宁波建筑之冠。此后这座天妃宫一直延续存在,直至1949年被战火炸毁。

19世纪70年代时的宁波天后宫石雕龙柱

1982年8月到11月,在天妃宫遗址上兴建宁波市地方产品展销大楼前,文物考古部门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40平方米,从而揭开了天妃宫建筑历史、规模和规格的原貌。天妃宫殿宇建筑面积,元代时建有三开间,约为141平方米。明朝时组成了正殿和前殿,约为260平方米。清朝康熙和同治、咸丰年间,扩建了宫门、月池、正殿、前殿、戏台、甬道、月台等,殿宇建筑面积扩大到600多平方米。从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元、明、清文物,包括元代龙泉窑青瓷器物、清代景德镇青花瓷等。

19世纪70年代时的宁波天后宫戏台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江厦天妃宫的原貌:天妃宫建筑群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前殿、正殿、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等组成。走进大门,中间是甬道、石拱桥、旁有水池。正门有四个精美的大龙柱,前大殿有一座戏台,正大殿里供奉着妈祖神像。

19世纪70年代时的宁波天后宫前殿门

前大殿天井两厢摆满生意摊,有测字看相问卦的;有给人画像、给小孩捏糖的;有看西洋镜的;有买糕点的等等。游人摩肩接踵,除来烧香的、看戏的人外,更多的人是来玩,一幅熙熙攘攘景象。清初宁波人包燮《江干竹枝词》中写道:“天妃宫里鼓声多,时见游人逐队过。试问黄姑和谢女,春风秋月恨如何?”描述了宁波天妃宫庙会热闹场面。

另外特记上一笔。小时曾听到过王瑞伯在天妃宫打恶,飞痰折龙的传奇故事。说的是兼具少林、武当功夫的宁波人王瑞伯练就了独门绝技--“痰功”。一日,他与福建武僧在天妃宫打斗,王瑞伯倒挂在梁上,气运丹田,只见一口飞痰,直向盘在殿前蟠龙柱上的武僧射去,只听“格拉”一声,粗过手臂的青石龙角应声断裂,那武僧幸得躲避及时而逃过一难。武僧自知非王瑞伯对手,从此遁回福建。这个故事在宁波城乡广为流传,人们记起天妃宫,同时也会记起王瑞伯。

宁波辖区历史上的200余座天妃宫庙,如今损毁大半。但城区内至今还有完好的一座,这就是位于江东的庆安会馆。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宁波本地北号船帮建造。它既是妈祖宫庙,又是行业聚会场所,建筑面积达到3900平方米,气势恢宏,是中国现存八大天后宫之一和七大会馆之一,现辟为中国海事博物馆。

宁波庆安会馆(甬东天后宫)

“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宁波是妈祖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历史上宁波是航海繁荣之地,妈祖则被称为航海保护神。妈祖“行善救困、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宁波航海人与妈祖有着不解之缘。

0 阅读:96

寒梦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