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烈士秦光:两次九死一生,102岁逝世,身上仍有十几块弹片

纵横话史 2024-04-20 20:30:50
前言

2019年4月9日,老红军秦光同志逝世。

人们说,秦光是“活烈士”。

九死一生这个词,对于从死亡边缘上走过两回的他来说,早不足以惊心动魄。

这位102岁的老人,把自己活成了一部历史的“活化石”。

秦光

直到逝世,身体里的十几块弹片,就是“活化石”的见证。

将这部浩浩荡荡的革命历史,刻在身体里,融于生命中。

究竟为何说是“活烈士”?为何多次经历九死一生?

让我们共同打开,开国上校秦光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穷人要翻身

参加革命,是秦光从小就在心里种下的种子。

1917年,湖北红安县,如今人称“十大将军县之一”的县城,秦光就出生在这里。

只是秦光的家庭也未能逃脱贫穷的遭遇,父母都是佃农,辛辛苦苦一整年,有时都不够交地主。

为了不被地主难为,一家人忍着饥饿也要把田租交上,实在不想面对地主的打骂,毫无尊严。

每当见到那些仗势欺人的大户人家,秦光都恨自己还不够强大,没有足够的能力匡扶正义。

看着父母整日披星戴月,饿着肚子也要劳作,可劳作的结果,还是见底的米缸,一家人吃野菜,喝糊糊,过年都包不起一顿饺子。

可却能见到地主家养的看门狗,过年都有带肉的骨头吃。

“凭什么,难不成我们连一只看门的狗,都比不上?”,秦光愤怒的问着父亲。

父亲摇摇头叹气:“自古人就有三六九等,每个人是哪一等,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你生在了穷人家,也只能过这样的日子”,父亲无奈的说到。

秦光的眼光里,是坚定的不服输:“我不信,生在穷人家,我也要翻身,不但我翻身,还要让这天下的穷人都翻身”。

那时父亲只当是小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嘴上功夫说说而已,只是没料到,秦光并非只是说说。

1930年,一抹中国红,仿佛春风略过,带来了希望,秦光心中革命的萌芽,在这股“红色春风”的吹拂下,开始茁壮生长。

见到这些穿着军装,头戴着有五角星的帽子的队伍,不抢百姓的粮食,不抢良家妇女,不捉百姓的鸡鸭,走过路过都尽可能的不打扰百姓,住在村外的营地中。

就连百姓给送上一碗水,都非要给百姓钱。

这样爱戴这百姓的队伍,秦光看着他们,激动极了,显然已经找到了他心目中革命的队伍。

得知这支队伍正在当地招兵买马,年纪不大的秦光动了参军的念头。

可在报名的时候,指导员盯着还不到自己肩膀的小秦光犯了难。

“小同志,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要时刻做好牺牲准备的,你还这么小,怎么能吃得下这个苦,等你长大些,再参军也不迟”,指导员摸着秦光的头说道。

小秦光眼里的“金豆豆”眼看就要掉了下来,却被旁边的一位老人来了个“神助攻”:“同志,这孩子从小就没少吃苦,整天吃不饱,您看他这个子都没长起来,您收了他到也是有出路了”。

听了这番话,兴许指导员是出于怜悯,可对秦光来说,这是他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那一年,秦光十三岁,加入了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屠杀中脱险

1941年1月中旬,惨无人道日军在我国鲁西北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

敌军出动了七千余日军,加上伪军近万人,军事装备上更是“重磅出击”。

光是坦克就二十余辆,支援飞机十多架,陆地军用汽车三百余辆,这样的军事实力,对我军造成不小的威胁。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旅长杨勇,根据当前形式,决定在苏村展开阻击战,阻击敌人深入根据地,从而为主力部队,党政机关争取转移时间。

秦光所在的鲁西军区特三营,正是直属第一一五师,此时秦光,正任职营的副教导员。

苏村阻击战,秦光从头到尾都经历了,也正是这场战役后,大家称他“活烈士”。

因为这场战役结束后,人们都以为秦光已经“牺牲”了。

可他偏偏在“九死”中 ,得了“一生”。

战斗当日,特三营早早就在苏村做好的阻击战的战略部署。

秦光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只是没想到,敌人来势这般凶猛。

看着敌人大摇大摆开进来的六辆卡车的日军,远远比我军的人数多的多。

即便力量悬殊,为了拖住敌人,这场仗也要无论如何也要打下去。

一声令下,枪声,炮声,喊杀声交织一起,交战区已经一片硝烟弥漫。

按理说,我军提前占据了有力地势,一开始就有这敌明我暗的优势,可随着敌军一波又一波的支援,我军战士,一个又一个的倒了下去。

原来刚开始看到的六辆卡车的日军,还只是“餐前开胃菜”,后续的援军才是主力。

从日出时分达到了日晒三竿,特三营只剩下了二十多人,秦光就是其中之一。

顽强坚守阵地的二十几个人,让日军恨的牙痒痒,攻上去,为这额二十几个人,必然又要死伤大片,不攻,又无法深入我军根据地。

于是,敌军便相处了违背人道主义的恶毒策略,放毒气。

毫无防备的战士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倒了下去,秦光也未能幸免。

当晕过去的战士们醒来的时候,都已经被绑了起来。

很显然,最后这仅剩下的七个人,是日军留下的活口,面对敌军的盘问,想知道我军主力部队的转移放方向,秦光等人没有一个人泄露。

日军见问不出来,便押着几个人继续前行,送到县城他们的监狱中,慢慢审问。

趁敌人途中休息,秦光与战士们眼神交流,加上唇语,一致决定,趁机跑,即便知道活的希望渺茫,可一旦进了敌人的监狱,就一点希望没有了。

就在一片树林前的空地出,敌军停下来,准备吃饭,休憩,此时的敌军是最松懈的状态,也是她们逃跑的最佳时机。

秦光一个眼神,嘴型发出了“跑”字,七个人一同撒腿跑了起来,虽然手被绑着,跑起来不方便,但都足够拼命,因为机会只有这一次,成则成,不成则死。

七个人朝着不同的方向跑,一时间敌军的射击也慌乱了起来,一场枪林弹雨,朝着四面八方而来。

拼命跑着的秦光,先是左肩膀被打穿,忍着剧痛,依然向前奔跑,鲜血倾淌而下,紧接着,右肩膀也被击中,第三弹,穿透了脖子。

这回,秦光真的倒了下去,倒在了自己的鲜血流成的血泊里,看着瓦蓝的天空,秦光以为,这是最后一眼了。

幸运的是,被闻讯赶来文书孙玉文带着的老乡们找到了,当时村里的郎中也以为无力回天了,所有的用药都只能是“撞大运”。

没想到,这个“运”还真撞来了,经过多日的昏迷,汤药的调养,秦光睁开了眼睛。

这件事当时被各大报刊报道,也因此被赞扬为“活烈士”。

腹部中弹获救

1943年3月,秦光怎么也没想到,当年死里逃生的经历,再次上演。

当时已经任职政委的秦光,接到命令,率领队伍转移,可就在转移前一天,驻地遭到了敌人的铁壁合围。

本以为在西南方向可以突围出去,不料敌军早已再次等候,再次遭到了敌人的阻击。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既然已经四面楚歌,总是要搏一搏。

在秦光的带领下,两颗手榴弹扔出去后,一声呐喊:“同志们,冲啊~”。

一边朝着阻击的敌人冲过去, 一边扔这手榴弹,当第二颗正要扔出去的时候,腹部一阵剧痛,秦光被击中。

捂住伤口,本想继续坚持扔出手榴弹,不料敌人的炸过来的炮弹,瞬间在秦光前方炸开了花,弹片穿入他的头部,腹部。

剧痛之下,凭借还仅存的意识,扔出了手里的手榴弹,头部的鲜血模糊了他的双眼,也是去了意识,再一次倒在了自己的血泊里。

秦光又一次望着瓦蓝色的天空,这一刻似曾相识,他想着:“这次大概没有那么幸运了吧,应该真的是最后一眼了吧”。

这一次,幸运再次降临,敌人撤离之后,又是附近的老乡前来,本来是为牺牲的战士们收尸安葬的,却发现尚有一息的秦光。

经过抢救,虽然弹片无法取出,好在再次保住了性命。

带着一身的弹片,秦光始终冲在抗战的前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有奔向抗美援朝战场。

整个革命历史,秦光经历了百年,这十几处的弹片,是他功绩的见证,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

青年时期的秦光

和平年代里,他乐于在校园中做报告,尤其喜欢给孩子们讲那些关于红军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他说:“教育好孩子,国家才有希望”,据秦光女儿秦爱华回忆:“我父亲作的报告,几百场肯定是有了”。

后来,他想到自己终有讲不动的一天,终有离开的一天,于是写出了《银松传奇》、《天台奇松》,都是儿童读物,这样就可以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他说:“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太优裕,需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参考资料:

0 阅读:16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