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在医院遭人训斥,女儿愤怒:知道她是谁吗?

纵横话史 2024-04-24 20:32:46
前言

潘丽达情绪爆发了。

年过六十的母亲,只是因行动缓慢,被小护士一句又一句的训斥着。

母亲犹如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连连道歉,可对方依然不依不饶。

作为女儿的潘丽达,实在忍不下去了,怒斥到:“都已经道歉了,还没完了么?你知道她是谁吗?她还轮不到你这样呵斥!”。

这一声怒斥,引来了院方领导出面。

真相大白后,小护士承认了自己刚刚也是受了气,才把怨气发在了潘丽达母亲身上,意识到自己言辞不当,道了歉。

得知老人身份,院方除了致歉,还表达了敬意。

只有潘丽达清楚,并不是要以这样的身份压人,实在是以母亲许瑾的伟大,该受一些尊重。

潘丽达的母亲究竟是何人?因何说很伟大?

这伟大的背后,是母亲许瑾与父亲潘镜芙聚少离多的婚姻说起。

潘镜芙夫妇

喜结良缘

潘镜芙的标签,有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深海脊梁”。

他让中国的驱逐舰,从无到有,让中国海上军事,从防御到作战,他让中国驱逐舰走向世界各大海港,走进“蓝水海军”,成为中国人的“海上长城”。

然而潘镜芙清楚的知道,这一生,自己所为之骄傲的事业背后,是许瑾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验证了那句古老的话:“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许瑾就是。

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让七岁的潘镜芙与家人背井离乡,逃往了上海。

儿时的潘镜芙

驶入港口的时候,海上的一艘艘的军舰船只,让他大开眼界,只是船上一面面飘着的旗帜,并不是中国的,心中一阵酸涩。

“让中国拥有自己的军舰”的梦想,在他幼小的心里,有了雏形。

1952年,二十二所的潘镜芙从浙江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得到了华东电工局的实习邀请。

幸运的是,在这里,启航了他的梦想的同时,也遇见了他一生仅有一次的爱情。

许瑾是当时局里出了名的才貌双全的女子,又是文体委员,跳起舞来,像一只金色阳光下飞舞的蝴蝶。

“窈窕淑怒,君子好逑”,潘镜芙也不免“落俗”。

对于潘镜芙,许瑾也早有耳闻,学业有成,意气风发,又有这远大志向抱负,这样的青年,倒是像夏日晌午阳光,热烈,赤诚。

所以在那场团组织活动上,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工作,聊到生活,聊到梦想。

听着潘镜芙关于要让中国有自己的军舰的伟大梦想,许瑾不自觉的,对他的崇拜又多了几分。

相识之后,二人经常约着吃饭,读书,虽然她不懂他的那些繁琐难懂的物理化学,他也不懂她的那些线谱音符,但他们的三观,步调一致。

许瑾

许瑾喜欢文艺,他不会说她附庸风雅,潘镜芙喜欢军事,她不会说他枯燥无味。

他能和她一起端起咖啡杯,她也能和他一起端起大碗烈酒。现实主义遇见浪漫主义,在很多人看来很不搭调,可他们却相处融洽,只是因为懵懂,这层窗户纸,迟迟未能捅破。

直到许瑾因病入院,焦急的潘镜芙才意识到,自己如今已经离不开许瑾,得知她生病,竟然如此担心,如此害怕失去,这样的感觉从未有过,终于确定了下来,这是“爱情”。

潘镜芙的悉心照料也让许瑾感觉被呵护,被关爱,被捧在手心的温暖。

在潘镜芙的告白之下,许瑾没有犹豫。

两年后,二人结婚。

与幸福婚姻同步的,是潘镜芙的事业与梦想。

潘镜芙与夫人许瑾

接到了船舶局的报道邀请,聘请他到船舶局参与产品设计,潘镜芙知道,距离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幸福的婚姻,梦想的启航,当然,还有生命的孕育。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伏波”出生,只是还没来得及享受三口之家的快乐,为了能更快掌握造船的原理,不得不尽快前往造船厂。

“你放心的去,孩子我来带,家我来照顾,你是为国家造军舰的,是你的梦想,也是国家的梦想,以后成功了,我和孩子都为你骄傲”,许瑾怕丈夫有负担,温柔的安慰着。

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刚刚开始。

深海脊梁

辞别一家,去往造船厂,这对他一个学机电专业的人来说,十分陌生。

况且指导技术的是个苏联人,沟通起来又有很大障碍,为了能更顺畅的沟通,潘镜芙自学了俄语。

在造船厂潘镜芙没日没夜的不停的观摩,看图纸,研究其中的远离,每天爬上爬下,与工人们同吃同睡。

大家让他注意休息,他总是摇摇头,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靠这位苏联的技术知道是靠不住的,必须尽快趁他在的时候,掌握其中的原理,技术。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继续深入研究探索。

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建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扫雷舰。

而整个建造过程,潘镜芙并不是仅限于图纸上的功夫,而是从头到尾,包括资料的翻译,到图纸的绘画,设计,几十次上百次的修改,再到风雨无阻的下到车间参与每个部件的建造,全程监工检测,到最后的试验。

这样的经历,同样又发生在1962年,潘镜芙负责护卫舰电气设计,中国自己的护卫舰。

这项工厂,让他瞬间出了名,向来我过船舶所采用的直流电,在他的坚持下,成功的改为了交流电,中国船舶动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潘镜芙大放异彩。

可有道是“海阔凭鱼跃”,非池中之物的潘镜芙,这一次,要离开的不是家,而是家乡。

研究所迁往南京,他要一同随往。

许瑾依然如当初离开家去往造船厂一样,耐心的安慰着,尽可能的减少丈夫心中的愧疚感:“国家更需要你,你放心去,以后两个孩子不知道有多骄傲”。

临行前一夜,许瑾依偎在丈夫怀里:“问君此去几时归,来时莫徘徊~”

第二天,潘镜芙坐上了迁往南京的列车,许瑾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照顾这公婆。

二人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度过了三十年。

独守余生

三十年里,潘镜芙的人生,光芒万丈。

1966年,走马上任,成为中国导弹驱逐舰的主要负责人,依然是从研究设计,到建造,到最后的试验,潘镜芙没有遗漏任何一个步骤,全部参与其中。

海风中啃窝窝头,甚至连窝窝头可能都会忘了吃,困到极点,靠在角落里就睡着,醒来继续工作。

不知何年何月,不知黑夜白天,周而复始。

五年后,“济南号”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人自己的导弹驱逐舰,成功下水了,潘镜芙就在其中。

试验时,巨大落差的海浪,猛兽般呼啸的海风,强烈的晕厥感,呕吐满身,依然在坚持试验。

1980年,五十岁的潘镜芙,激动的落泪。

“中国海军,不再是黄水海军,是蓝水海军了”。

因为中国自己研发的新型舰艇,可以远洋了,可以驶向大海的更远处,甚至大洋彼岸。

所谓“黄水”,是为了海上军事防御,而“蓝水”,则是可以驶出家门,参与作战。

在他为守护国家海上安全而奋斗的同时,许瑾也在为守护着他们的家,不辞辛苦的“奋斗”着。

每年一次仅有的探亲,许瑾都让孩子们尽可能的与父亲相处,讲那些建造军舰过程中的故事,让孩子也从小能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只有夜晚的时间,是属于他们夫妻的,而许瑾依然会每一个即将离别的前夕,唱起熟悉的旋律:“问君此去几时归,来时莫徘徊~”

潘镜芙与儿女合影

1997年,当“哈尔滨号”,出现在了美国的西海岸,世界沸腾了。

中国海军,彻底成为了“蓝水海军”。

那一刻,在潘镜芙的脑海里,是儿时黄浦江上的的自己,看着那些飘扬着侵略者国旗的军舰,种下了“一定要让中国有自己的军舰”的种子,如今,正是硕果累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是自己的梦想,更是国家的梦想。

一切尘埃落订,已经年近古稀的潘镜芙,终于“解甲归田”。

三十年,当年一手就能抱起的儿女,如今已成家立业,对于这个家,潘镜芙充满愧疚,尤其是妻子,他无法想象,这三十年,一个女人是如何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还如此优秀。

幸运的是,他们还有时间。

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二人的夕阳红生活。

许瑾依然喜欢给他唱歌,潘镜芙也喜欢听她唱歌,他们也喜欢一起坐在图书馆,读同一本书,也喜欢做在咖啡厅,茶管,听风观雨,吟诗赏花。

不管年华如何镌刻皱纹,他们依然是最初的模样。

许瑾喜欢谁家的胭脂水粉,喜欢谁家的旗袍,又喜欢谁家的小笼包,谁家的点心,潘镜芙都一个都没忘。

纵然迟暮之年,依如当初,牵手走在每一个黄昏日暮。

2009年,疾病落在了许瑾身上,看着妻子每日痛苦的挣扎,潘镜芙躲在角落里抱头痛哭。

“我可以为国家建造出军舰,我确找不到治她的药”,三十年的愧疚还未补尽,又陷入深深的自责。

他是理科生,他是科学家,他是工程院院士,却因为救妻子,慌了神,竟然也相信起了电线杆上的“谎言”。

他倾尽一切,妻子的手还是从他手里滑落了下去。

之后的很多年里,潘镜芙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蓝海梦。

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所爱不过有二,爱许瑾,爱中国军舰。

在于军舰相依为伴的余生,他只会唱一首歌:“问君此去几时归,来时莫徘徊~”

潘镜芙

参考资料:

0 阅读:0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