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因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决定给予孙志刚开除党籍处分,并按照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孙志刚,男,1954年5月出生,为河南省荥(xíng)阳人。在1971年,年仅17岁的孙志刚就是插队知青,2年之后,他就从插队知青变为了荥阳县丁店水库干部。1973年,孙志刚放弃干部身份,到武汉钢铁学院炼钢专业学习,毕业以后作为武汉钢铁学院教师留校。
留校以后,孙志刚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习。要知道,那个时候如果是个本科学历就已经是很不得了了。在1980年,孙志刚在上海财经学院工业经济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大学毕业以后,留任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工作。
而此后在1985年,孙志刚直接变为了武汉市经委副主任,从此踏上仕途,一飞冲天。或许是因为长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所学的很多知识停留在理论上,纸上谈兵,并没有注重基层实际,到底可不可行。这也给其后主政一方时,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
从1985年开始,孙志刚历任经委副主任、体改委副主任、计委副主任、汉阳区区长、副市长、宜昌市市长、书记等多个职务。直到2006年,才离开湖北到安徽担任常委,此后又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在2015年,孙志刚开始担任贵州省省长、书记、人大主任等职务,在贵州任职到2020年。在贵州,最后争议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铲除玉米”了。
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交界处,气候比较温和,水资源丰富,气候上是适合玉米生长的。同时,贵州多山地,少平地,地形复杂多样,不适合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再加上,玉米、土豆等病虫害相对较少,并不同蔬菜那样娇贵,因此,玉米是贵州主要的农业作物,也是我国玉米种植的重要省份之一,可以说是老百姓最为重要的口粮。
而孙志刚到任贵州后,认为玉米为传统低效产品,与当前贵州的发展战略不相符,要求“坚决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蔬菜等绿色优质产品种上去”。其在与记者对话时表示,“农民靠种玉米富不起来,要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种植项目。”
在2017年,省农委下发了开展了优化玉米种植结构调研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根据孙志刚书记、省长的要求”,对2017年全省玉米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减种植面积、替代作物安排等进行调研,这为后面大张旗鼓“铲除玉米”埋下了伏笔。
在2017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孙志刚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变祖祖辈辈种玉米的传统,结束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完全放弃贵州多山、少地、气候等现实实际。
到了2018年,各项“铲除玉米”的文件纷至沓来。上半年,开展春风行动,要求“2018年调减玉米500万亩”,也就是要把全省1100万亩玉米调减到600万亩。根据数据显示,贵州省耕地面积为5208万亩左右,而当时的玉米种植面积差不多在1100多万亩左右。这就要求,差不多把全省的一半玉米都铲掉。
此后,贵州出台了《贵州省调减玉米种植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方案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指示精神”,要求用3年的时间,把全省1280万亩玉米调减到250万亩,共调减1030万亩,调减的土地用于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饲草等等。其中,2018年调减500万亩,2019年330万亩,2020年调减200万亩。
按照这个规划,也就是全省的玉米基本上都要消灭,留下的一点恐怕也就只能用作炒菜吃了。到2018年年底,根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的报道显示,全省调减玉米种植7853.19万亩,(这里应该是785.3万亩才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孙志刚放卫星才这样写的),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增长91.5%,蔬菜种植面积增长20.9%,水果种植面积增长25.6%,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18.1%。
在孙志刚的号召下,全省上下各级各部门纷纷围着玉米转。当时流传,“看到书记,就看不到玉米,看到玉米,就看不到书记”。一些地方,为了避免在路边出现玉米的身影,直接把公路边的玉米全部砍掉,还有一些地方甚至喊出了“你敢种,我敢砍,坚决不留苞谷杆”“脱贫要幸福,不要种苞谷”等极端标语。
乡镇干部纷纷丢下手里面的工作,跑到田间地头做工作。由于当时已经是五六月份,玉米苗绿油油的布满整个山头,长势喜人。为了完成指标,一些干部为了不被处分,保住自己的工作,只能采取强硬措施,做违背良心的事,全部铲掉绿油油的玉米,旁边是气得咬牙切齿的群众。既苦了百姓,也折腾了基层干部。
当时省里的工作组到处暗访,发现哪里还在种玉米,就直接上报到省里。有次,暗访组发现有个县还在种玉米,直接报告给孙志刚。孙志刚在全省大会上直接点名骂这个县的县委书记,“也不怪你XXX的一个教书匠,懂啥球调整产业结构?”
调减玉米后,一些地方只能种萝卜、南瓜、辣椒,当时就出现了著名的三白,也就是莲花白、白菜、白萝卜。结果到年底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种这些东西,供过于求,卖也卖不出去,只能喂猪。还有的地方,种刺梨、种猕猴桃,结果也发现与气候不相适应,长不大、成熟慢、口感差。
贵州作为农业大省,有着特殊的地理因素和现实因素,不能仅仅因为一句“调整产业结构”,就盲目的用理论的那一套,来往贵州省生搬硬套。导致的后果,就是民生怨道、苦不堪言。
其实,作为山区种植玉米是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祖祖辈辈积累下的经验,更是已经形成了一种内生文化。不然大家都去种榴莲,岂不是经济价值更高?脱贫更快?
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来鞭尸?
应该当时发表出来的文章
此人凌迟处死10次都不为过!祸国殃民!杀!
种玉米确实挣不了钱,可惜我这只能种玉米,别的都活不了
我们这里从前是水果产业区,很多外省人到我们这里考察学习,后来变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搞拆迁,很多葡萄.梨树被挖后又被人转卖到贵州很多地方种植,结果是栽了几年根本没有什么收成,气候不同,土质不同,夏季雨水多,果树病害没法治,大多都是绝收。坑了不少农民。
墙倒众人推!
祸国殃民之辈,全然不顾事实。
原来这些村里的做这些缺德事是你指使的,你真是枉为人
真实的,不是虚假新闻!
研究生学了个啥玩意儿啊?!?!研究生就是为了和玉米战斗吗?
怎么说
害我家的牛吃了青玉米杆拉肚子
典形的误国伤农
典型的外行
农村大部分种玉米就是用来喂三两头猪的,结果不准种了,拿钱去买玉米,猪养大了倒亏钱!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石漠化严重,多种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也可以和旅游配合起来,效益应该比玉米高。
想法很好,为农民增加收入,但脱离实际。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粮食政府有收购计划,但经济作物没有。对于农民来说,能换成钱的才是好作物,理论亩产几万,换不了钱,连粪土都不如。农村不比城市,城市好发展,农村想搞好很难
然后进口美国玉米,发洋财[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孙志刚,害苦贵州老百姓了!该死!
玉米可是本世纪最好的粮食,人吃,工业,饲料,都很重要!
基本农田保护区也砍吗
能到这种地位的人,做事实的很多,想发展好的更多
当时反对的人都着处分了
看到这个,想起了 梯田种水稻[得瑟][得瑟]
说实在种玉米确实不挣钱,但是你不种玉米准备种啥,先要搞清楚合适种什么,当地人会不会种,市场在哪里,种多少合适。不是瞎指挥
最烦这帮子耍笔杆子的马后炮们[笑着哭]
怎么没判刑?
破坏粮食生产,让他吃泥巴
当年为何能实行下去?
种玉米的确挣不到钱[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我们这边隔茅台近,推荐种高粱,优质高粱4元一斤左右,养殖玉米(饭玉米)1.5元一斤,综合下来高粱肯定金济价值高些。我觉得是产业问题。
说明什么?把孙砍成几段?
我这里那时候路边的都铲完了,路边看不到的就不管
这就是传说中的反对玉米魔怔人
方案第一句写得好,非常有水准。
想法是对的
贵州的高山根低和平原地区不一样,不能把平原地区的套路用在贵州
这家伙不是吃粮食长大的
水稻、水稻,没水养田,水稻个毛???瞎指挥
疯了[汗][汗]
汉奸行为
因地制宜,什么能活种什么,什么产量高种什么,经济价值高,种不活有个毛用
管的太宽了~~群众种植什么作物还要政府同意;第一次听说哦~~
[点赞]能力极强
乱棍打死!
背后的无语
想把玉米改成经济作物很难的,东部省市求之不得的事情,贵州却把一个好机会给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