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话说汉末黄巾起义,群雄并起,历经大的兼并小的,强的兼并弱的,最终曹魏东吴蜀汉,三分天下。
但实话讲,蜀汉实力最弱,但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算是刘氏皇族血脉,难能可贵的是,具有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风范。
如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亲率大军南下讨伐荆州,新主刘琮二话不说降了。刘备,虽兵微将寡,但坚决要和曹操抗争到底,无奈樊城太小,抵挡不住汹涌而来的曹军,只得率领残军渡过汉水,往襄阳退去。
但刘备,于心不忍城中以及周边百姓遭受乱军屠戮,便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结果,因为刘备多年来广行仁政,老百姓都非常爱戴他,皆宁死相随,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差不多十万人跟随刘备撤退。
行军速度被大大减缓,好不容易渡过江岸,正好路过刘表之墓,刘备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备无德才,辜负兄之重托,罪在备一人,与百姓无干。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
这正是儒家所大力推崇的为君之德。
像篡了西汉的王莽为大逆不道,而跟西汉皇帝八竿子可能也打不着的刘秀,最终平定天下,建立东汉,他就是“光复河山”的仁德之君。
而曹操虽实力最强,但挟天子以令诸侯,乃是大逆不道。且汉献帝刘协就是个橡皮图章,汉朝实际上已经被篡夺了。而刘备,作为皇族血脉,在蜀地建立汉朝,可以被认为是继刘秀之后又一次光复汉家江山,乃汉朝正统。所以 ,蜀汉也确实被后世不少人认为是大汉的延续。
但历史似乎没有眷顾刘家人,蜀汉最终被曹魏灭亡。待到魏文帝曹丕之孙曹爽即位,软弱无力,经历高平陵之变,政权落入赖某神算的司马懿之手。
而司马家对于曹魏灭蜀汉功劳甚大,当然,司马懿不停给曹丕献计献策,对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篡夺刘氏江山,自己取而代之,建立曹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也可以换个理解方式,相较于曹魏,司马懿和他的家族,一定程度上才是灭亡刘氏汉家天下的真凶。
266年2月,司马懿的亲孙子司马炎最终篡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是为西晋。
为何要用晋这个国号呢?一是个马氏家族的祖上,乃是河内郡温县人氏,春秋时为晋国“南阳”之地。
一个呢,司马昭的侯爵名为“高都”、公爵名唤“晋”,封地最早在晋地。但几百年间,一直有谶语,说“代汉者当涂高也”。司马炎觉得“晋”,晋级,晋升,可以被引申为替代魏,可力压其一头。
另外,司马炎觉得自己家,才是真正接续“汉统”的正宗王朝,“当涂高”,说的就是我们司马家,谶语成真,天意也,老百姓才会信寡人受命于天。
换言之,司马家认为自己建立晋,承袭的是汉朝国祚,而不是曹魏。
但晋武帝司马炎哪里料到,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发生了。
先是他死后,晋惠帝登基,妖后贾南风乱政,权贵集相互倾轧,政治腐败,贿赂横行,最终酿成八王之乱,趁着中原打成一片,诸多游牧民族趁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兵强马壮建立大汉国自称皇帝,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们史称赵汉。
他跟刘禅有没有血缘暂且不说,想当年汉高帝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也说明的跟汉朝确实有渊源。
正是刘渊下令,挥军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可怜的怀帝惨被杀害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赵汉派重兵进攻,最终司马氏的晋愍帝投降,也是受辱被杀,西晋亡。
衣冠南渡,司马睿好不容易在建康建立了东晋,也是个生命周期不太长的小朝廷,到了一百多年就,永初元年(420年)宋王刘裕宋王。废晋安帝,定都建康,建立南朝刘宋。东晋灭亡。
本来他想起汉为国号,因为刘裕一直称自己乃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之后,但担心刘邦直系子孙出来反对,便作罢了。
再往后巴拉,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开启,曾有一著名的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边是沙陀人石敬瑭,他建立的国家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这个王朝更短命,才十几年间,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本为沙陀族,也是自称汉高祖刘邦正宗后裔,率军入东京(今河南开封),最终灭掉后晋。
好,至此,有一个规律,您发现了吗?
除了春秋的晋国,之后所有国号为“晋”的国家或朝代,通通都被姓刘的取代了,这是不是蛮蹊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