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父子被害,千古奇冤,为何逮捕、监斩他们的人,是杨家将后人

醉波看过去 2024-09-03 16:56:38

1141年10月13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昭狱,之后秦桧指示人对其严刑逼供,但他拒绝认罪。

一天,已经赋闲在家的韩世忠,来到了秦桧府上,他质问秦桧为何将岳飞投入大狱,秦桧却恬不知耻地说了句“其事体莫须有”。

这让韩世忠十分恼火,便大声对秦桧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自此之后,莫须有三个字就成为“千古名言”,也是证明岳飞千古奇冤的证据之一。

1142年1月27日,秦桧向宋高宗赵构汇报了岳飞的情况下,提出将岳飞处斩,张宪处以绞刑,岳飞之子岳云则处以徒刑。

当日,赵构就给出了批复: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没过几天,岳飞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大理寺昭狱中,不久后张宪和岳云也被拉到刑场斩首。

这里提到一个人,也就是赵构指定的监斩人杨沂中,事实上当初逮捕岳飞的人也是他,而他的身份十分特殊,竟然是第一代杨家将杨业的后人。

那么,杨沂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要从参与杀害岳飞之事,又有没有陷害岳飞呢?

要弄清楚这件事,我们就得从秦桧陷害岳飞之事说起了。

一、岳飞父子被害,堪称千古奇冤

绍兴十年,岳飞发起第四次北伐,此次北伐的战果十分辉煌,他击败了金国名将完颜宗弼,收复了黄河南北大片失地。

在这次北伐的最后一次战役——朱仙镇战役中,完颜宗弼完败于岳飞,最终被迫放弃开封,并准备渡过黄河北还。

原本,岳飞是打算乘胜追击的,但赵构却连发12道金牌让他撤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金国意识到消灭南宋已经不可能,便转而与南宋议和,而这正是赵构希望看到的。

无奈之下,岳飞只得放弃追击,率领大军返回,十年之力,就此废于一旦。

岳飞回京之后,赵构明升暗降,将其封为枢密副使,从而解除了他的军权,但这并不能让金人感到满意,完颜宗弼致信秦桧,要求赵构杀掉岳飞才会签订协议,赵构便让秦桧办这件事。

想要杀掉岳飞,总得有个罪名,不然怎么让臣民信服,但秦桧找来找去,硬是找不到岳飞有什么违法之事。

这个时候,秦桧的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站了出来,他们绞尽脑汁,终于给岳飞安了两条罪名,即救援淮西时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这当然是无中生有的事情了。

尽管这两条罪名无法杀掉岳飞,但足以罢免岳飞的官职,不久后岳飞就返回庐山旧居赋闲,但秦桧对他的迫害,却依然在继续。

这个时候,有个很关键的人出现了,他就是抗金名将张俊,此人与岳飞、韩世忠、刘锜齐名,他所统帅的军队被称之为张家军。

张俊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赵构的从龙功臣,曾拥护赵构即皇帝位,因此受到赵构赏识,被一路提拔为大将。

在政治上,张俊最初是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但他与岳飞不同的是,岳飞很有原则,而他更多时候意志并不坚定,如果自己的主张会害了自己,那他会马上转变态度。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张俊也参加了,后来赵构连发十四道金牌召回岳飞,张俊当即意识到赵构要坚持议和,为了保全自身,也为了荣华富贵,他便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放弃军权,赵构果然很高兴,就任命他为枢密使。

之后,张俊协助秦桧推进议和事宜,出了不少力,后来秦桧想要杀掉岳飞,他又帮着策反岳飞的部下,从而诬告岳飞。

张俊对岳家军十分了解,他利用岳家军的内部矛盾,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收买了岳飞的手下王贵和王俊,两人诬告张宪谋反,将岳飞牵连其中。

很快,张俊就派人逮捕了张宪,张宪面对严刑拷打,誓死不认罪,无奈之下张俊只得捏造了一份有关张宪与岳飞来往的信件,信件中有谋反的意思。

张俊将信件交给秦桧,秦桧当即派人捉拿岳飞,并对岳飞进行了严刑拷打,岳飞被打得皮开肉绽,也拒不认罪。

后来,绍兴和议达成,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割让淮河以北土地,之前岳飞收回的国土,也都被割了出去。

议和虽然达成,但赵构为了稳固成果,从而让金国感到满意,便指示秦国继续构陷岳飞,争取一举杀掉岳飞。

秦桧将这件事交给了万俟卨,万俟卨不负所托,捏造了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意图谋反,岳飞曾对赵构口出狂言,岳家军在救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

虽然这些罪名没有一条有实证,但最终解释权归赵构所有,赵构说岳飞有罪,那岳飞就是有罪。

很快,岳飞父子及张宪就被处死了,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千古奇冤。

二、杨沂中参与逮捕、监斩岳飞父子

当初,秦桧拿到了岳飞的“罪证”,便派人去秘密逮捕岳飞,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正是杨沂中。

杨沂中赶往庐山前,秦桧曾告诉他,一定要将活的岳飞抓回来,有人可能要问了,秦桧不是要杀岳飞吗,为何要抓活的?

实际上,秦桧杀岳飞,不仅仅只是杀个人那么简单,也是为了杀鸡给猴看,以此来打压南宋国内的主战派;并且,秦桧的用心十分歹毒,他一定要将岳飞说成谋反之人,从而让岳飞成为万世唾骂之人。

好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秦桧的阴谋未能得逞,最终岳飞万古流芳,而他则遭到万世唾骂。

杨沂中来到庐山之后,岳飞知道他的来意,却没有任何反抗,而是跟着他走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相信杨沂中不会害自己。

杨沂中确实不会害岳飞,他之所以去抓岳飞,其实也是无奈之举,那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都知道杨业的故事,他是第一代杨家将,而杨沂中正是他的玄孙,也是南宋抗金名将。

杨沂中的祖父名叫杨宗闵,是杨文广的从弟,曾担任永兴军路总管,宋高宗建炎二年的时候在与金军作战的时候战死。

杨沂中的父亲名叫杨震,也在对金军作战的时候战死。

因此,杨沂中的家族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从杨业开始,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人为国捐躯了。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杨沂中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政治资本,实际上他的仕途也确实比较顺。

北宋末年,杨沂中就已经入朝为官了,南宋成立之后,杨沂中在张俊军中效力,一起成为了赵构的从龙功臣,还被张俊特意引荐给赵构,赵构见他是杨家将的后人,便对他刮目相看,将其留在身边担任侍卫。

给赵构担任侍卫的这段经历,是杨沂中人生的巨大转折点。

那时候,赵构时常担心金军来袭,因此每天睡觉都提心吊胆,但自从杨沂中给他当侍卫之后,他经常一觉睡到天亮。

据记载,杨沂中经常昼夜守护在赵构身旁,片刻也不离开,而且十分警觉,外面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他都能及时察觉并做出反应,赵构因此十分安心。

并且,杨沂中还是一员猛将,有一次赵构派军攻打盗贼占据的任城,却怎么都攻不下来,杨沂中主动请战,只带了数名骑兵杀入城中,就杀掉了几百名盗贼,杀到最后他全身都沾满了血,让赵构误以为是他受伤了,结果发现都是别人的血。

因为这件事,赵构对杨沂中更加喜爱,后来杨沂中跟随张俊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军功,还多次挽救赵构的生命,因此他与张俊都得到了赵构的宠信,而赵构对他尤其钟爱,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兄弟那样看待。

绍兴二年,赵构任命杨沂中为神武中军统制(神武军是赵构亲自掌握的宿卫军),与同在神武军的张俊、韩世忠等人地位相等,之后他率军大败伪齐,声望得到了巨大提升,一跃成为抗金名将。

绍兴六年,杨沂中兼任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领马步军帅,一人同在三衙任职,这在南宋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由此可见赵构对他多信任。

到岳飞被害的绍兴十一年,杨沂中开始担任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殿前都指挥使,他还多次与金军交战时取得胜利,他的名气虽然没有岳飞、韩世忠等人那么大,但更受赵构信任的却是他。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杨沂中是赵构的亲信之人,与赵构的关系非同一般,但实际上他与岳飞一样,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一直以来都反对议和,只不过因为他受到赵构宠信,所以一直没有受到打压,就连秦桧也对他避让三分。

岳飞第四次北伐取得胜利,却被赵构召回之后,让杨沂中意识到,赵构准备妥协,要跟金国达成议和,他当然不想看到这样,但也无可奈何。

后来,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都被剥夺军权,杨沂中更是敏锐地觉察到,属于主战派的冬天即将来临,此时他面对着两个抉择,一个是继续坚持主战,一个是与主和派沆瀣一气。

如果选择继续主战,那必然将受到打压,那南宋的主战派力量将损失殆尽,以后谁来收复北方旧山河呢?

如果选择主和,那杨沂中将会得到更大的荣华富贵,但这与他作为杨家将后人的身份不符,也不是他想做的事情。

随着局势的发展,杨沂中认为议和之事已经不可逆转,岳飞的结局已经注定,那就是必须得死。

那时候,刚好赵构让杨沂中配合秦桧的行动,秦桧让他去逮捕岳飞,他本不愿意,但他想到即便自己不去,也有别的人去,结果还是一样,还不如自己去,可以让给赵构继续相信他,让秦桧也对他放心,这样自己作为主战派的身份,就可以保留下来,也算是为抗金事业保留了火种吧。

于是,杨沂中就遵从秦桧的命令,去庐山逮捕岳飞,岳飞对他十分熟悉,知道他是个忠义之人,也不想为难他,便没有反抗,而是跟着他走了。

可想而知,杨沂中在逮捕岳飞的时候,内心有多么难受,但他也实在没办法,连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都是主和派,他又能怎样呢?

杨沂中虽然逮捕了岳飞,却没有参与构陷岳飞,而是保持沉默,以保存自身实力,等待主战派春天的到来,他知道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岳飞,也是岳飞希望看到的事情。

岳飞罪名成立之后,赵构为了稳妥起见,让杨沂中负责监斩岳飞父子及张宪,其实这不在他的职责范围,而赵构之所以要这么做,很可能是在考验他。

与逮捕岳飞时想的一样,杨沂中选择执行赵构的命令,只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秦桧竟然派人在狱中就杀害了岳飞,最终他只监斩了岳云和张宪。

对于岳飞之死,杨沂中感到深深内疚,但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将继承岳飞的衣钵,将抗击金国的任务执行下去,只不过他需要等待时机,而他这一等就是二十年。

三、杨沂中没有辱没杨家将的威名

自岳飞被杀之后,杨沂中更得赵构宠信,赵构还为他改名为杨存中,要紧的事情都交给他办。

比如,宋徽宗的棺椁被金国送还后,赵构就让杨存中负责丧葬事宜,事后他被赵构封为少傅,加上之前他还有少保的头衔,因此他成为南宋第一个以“保、傅”掌管军队之人。

绍兴二十年,杨存中被封为恭国公,二十八年拜少师,地位等同枢密使,而他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步攀升,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由于杨存中的地位太高,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觉,尤其是主和派人物,他们担心杨存中会对宋金和议造成威胁,便群起对其进行弹劾,这让赵构很是为难。

而主和派之所以这么忌惮杨存中,是因为他干了一件事,即建议赵构在宋朝靠近金国边界的荆南、襄阳地区设置统制,原先南宋其他地区都有统制,唯独这里没有。

而南宋之所以不在荆南、襄阳设置统制,主要是担心让金国误以为南宋要重启战端,从而对和议造成危害。

当时,赵构很信任杨存中,认为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便在荆南、襄阳设置了统制,金国方面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反倒是南宋国内的主和派炸开了锅。

在主和派的强大攻势之下,赵构也只得妥协,罢免了杨存中的太傅和醴泉观使之职,进封其为同安郡王,只需要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朝即可,这其实是对他的一种变相保护,他在军中的地位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存中在殿严凡二十五载,权宠日盛......三十一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朝朔望。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背弃盟约,发兵六十万进攻南宋,这让赵构措手不及。

事实上,早在完颜亮南侵之前,杨存中就上书赵构,提醒赵构注意金国动态,要着手防备金军进攻,这让赵构有些不高兴,认为他实在破坏宋金之间的关系,步军司统帅赵密趁机弹劾,最终夺取了他的军权。

然而,当金军大举进犯,宋军一溃千里之时,赵构这才意识到杨存中的话很对,便连忙任命杨存中为御营宿卫使,还说“杨存中唯命是从,忠贞不二,是我的郭子仪”。

后来,赵构又让杨存中赶往采石与虞允文一起抵抗金军,而他不负所托,最终与虞允文一起阻止了金军渡河,史称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后,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其部返回国内,金国新主则派遣使者与南宋议和。

对此,杨存中感到十分气愤,便上书赵构,请求赵构将金国使者扣押、审讯,待金国送还在这次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和人口,并减少岁币,恢复百沟之界后,再商讨议和事宜;如果金国不肯,就斩杀使者。

金使复请和,存中请拘之江口,移书审问,若能归我族属,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以通兄弟之好,如是则和议可从;不然,请斩其使,亟图恢复。

不得不说,杨存中这话说得很有骨气,也很硬气,如果岳飞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

但是,赵构依然畏惧金国,主和派也不同意杨存中的主张,最终宋金和议达成,南宋虽胜犹败,依然是吃亏的一方。

采石之战后不久,赵构就禅位给宋孝宗,宋孝宗是个主战派,他继位不久就为岳飞平反,还大量启用主战派将领。

杨存中虽然是赵构的旧部,宿卫宫廷四十余年,但宋孝宗知道他也是主战的,而且曾长期担任军队的最高长官,拥有很强的能力,便任命他为御营使。

兴隆元年,宋孝宗发起兴隆北伐,由于杨存中年老,未能参与这次战役,这让他感到十分遗憾,不过南宋最终遭遇失败。

隆兴二年,金军再次南侵,主和派竟然提出将四川的和尚原割给金国,这让杨存中十分恼火,他对宋孝宗说,国家派遣了精锐大军才得到这个地方,且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怎么能割给金国呢?

后来,金军又进攻江淮,宋孝宗让杨存中率军前去抵抗,当时许多人建议宋孝宗放弃淮河,保卫长江,杨存中极力反对,宋孝宗这才作罢。

杨存中班师回朝后,深感朝中主和派势力强大,收复北方旧山河无望,便提出辞职养老,1166年去世,死时64岁。

回顾杨存中的一生,他作为主战派人物,却深得赵构信任,实属不易,在面对岳飞父子遭诬陷致死的时候,他内心是非常纠结的,但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听从了赵构和秦桧的命令,只可惜他的坚守没有换来好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杨存中对岳飞父子之死,是没有任何责任的,他不过是执行了赵构的命令,如果他不这么做,自然有别人去做,那岳飞父子或许会更惨。

杨存中当然不想岳飞父子去死,但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他只能忍辱负重,暗中将岳飞的遗志继承下来,作为自己人生的动力,未来替岳飞完成心愿,也不枉自己作为杨家将的后人。

0 阅读:19

醉波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