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不完的口琴!中国经典话剧《窝头会馆》,演绎出人性的美好

陆凯看历史 2023-07-19 22:25:01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在新中国60岁生日之际,刘恒导演的《窝头会馆》被称为中国戏剧的“复活之作”,并于今年九月十五日在北京人艺剧场上演,这也是刘恒导演的“第一部戏剧”。

这部戏是林兆华执导的,宋丹丹,何冰,徐帆,濮存昕等著名演员共同演出的,也是我们国家的另一部经典作品。

这部话剧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上,话剧作品离不开人物,而现实主义题材永远是话剧的常青树。

刘恒把戏剧的焦点集中在北平解放之前的一年里,剧中的小人物们的艰难命运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而又曲折的感情,这是一个鲜活的画面。

反映出在那个时代,在大变动的时代里,这些小人物们为求活而一次又一次地冲破了自己的尊严与道德的下限。

京腔味儿十足的舞台语言

这出戏最有特点的就是有京腔的白话。一开始,田翠兰就说了一句:“嘿,小淼子,紧着咳嗽就别吹了,大妈我可听着上不来气儿了啊!”

这样,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会变得很好,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位演员用他那充满感情的表演把这个角色的性格表现的很好。

最令人难忘的一段经典对话就是袁国忠在一场讨债的时候,田翠兰将金穆蓉的胶布扔在了地板上。

两人因为“利益”发生争执,金穆蓉一句“哈路利亚”就将自己的颓废和倔强的个性展露无遗,给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她打心眼里瞧不起田翠兰,除了她的家世之外,还有就是她瞧不起田翠兰的行为举止。

第二个场景是“我不会半夜跑到人家房间里去”,还有一个场景是“请个保姆”,这都表明,田翠兰和袁国忠的“地下恋”,早就被金穆蓉知道了。

更有价值的则是田翠兰这个来自农村的女人的回击:“阿弥陀佛”,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不经人事的农村女人的形象。

这一句“阿弥陀佛”,成为了村姑心里最大的安慰,同时也狠狠地打击了金穆蓉。而在前一场中,两人对宗教观念的争论,更显露了田翠兰的坚强和泼辣的个性,更是凸显了她的喜剧性。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经典的对白,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以及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被观众所了解。

我们常常会被台上的一段戏里的一段话给逗得发笑,而在这段戏里,我们也会被他那特殊的个性给深深地触动,这就是所谓的“台词”是一个演员的根本。

窝头会馆中的“文化炊烟”

在该剧中,文人的角色有:前窝头会馆主人,晚清“举人”古月宗,窝头会馆主人患肺结核的儿子子苑江淼,以及大夫周玉浦之女周子萍。

古月宗自从把窝头酒楼卖了之后,就一直留在酒楼里,靠着和袁国忠的交易合同,见证了清朝、民国、解放前的将近一百年。

古月宗的“老东西”眼睁睁的看着田翠兰和金慕蓉在地上打了起来,金穆蓉却以为周玉浦在给田翠兰治疗手臂,非但没有阻止,反而还在一旁煽风点火。

当苑国忠和田翠兰的事情败露后,肖鹏达为了和周子萍一起逃走,盗取了自己的财产,古月宗只能袖手旁观,如此置身事外的行为实在是太过荒唐。

又回到和父亲苑国忠势不两立的肺结核大学生苑江淼身上,田翠兰苦口婆心地劝苑国忠别总是溺爱苑江淼,苑江淼一声咳嗽声打断了田翠兰的话。

田翠兰告诉袁江妙,袁国忠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经给他治病,“大雪天怀里抱着你满四九城转悠着找大夫,人冻得跟个冰葫芦似的”,这不但说明了袁国忠是一个很疼爱自己儿子的父亲,也说明了袁国忠和田翠兰的感情很好。

谈到“冲喜”的事情,谈到自己老爸袁国忠的好意,他以“伯母,天色已晚,我要回去看书了”为由,推脱着田翠兰的叮嘱。事实上,这也是这个时代,被称为文人的恶习。

袁江淼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正是他建功立业的时候,他被这种疾病所困扰,因为病痛的原因没有交际。

在这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来书写一页一页的“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的传单。

但每当苑江淼发现自己面对不了的事情时,他都会选择逃离,不与人交流,将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苑江淼最不屑的就是父亲苑国钟像乞丐一样讨来的房钱,他一直认为父亲买下窝头会馆的钱都是不清不楚的,他就不应该收取租户的钱。

可是肖启山以毫无道理的借口向百姓征收高额赋税,他听了之后却选择了回避。

在故事的结尾,他的父亲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子弹,在那一幕中,苑江淼就像是一个婴儿一般,被抱在了他的胸膛上,苑江淼痛哭流涕。

相反,他对待萧保长这个以暴敛民脂民膏为食的黑心黑手,似乎默认了萧保长欺压普通百姓,在权力面前卑微地低头。

苑江淼和古月宗虽是两类人,但都是中国现代社会中“自救”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苦难和强权的逼迫下,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在“强权”的压迫下,不得不屈服于残酷的现实。

他们的胆怯就象肺结核,一种精神上的肺结核,慢慢地侵蚀着他们的身体,使他们成为一堆一阵风就会倒下的垃圾。

子萍作为剧中的女大学生在面对肖保长儿子肖鹏达的追求时,她也只能做一个躲在爸妈身后的小姑娘,毫无反抗之力。

虽然她很喜欢媛江淼,但因为父母的严厉,她不能勇敢地接受媛江淼的感情,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在整部戏的结局中,刘恒却将这个由文人造成的惨剧,变成了“天亮了”,让文人们看到了曙光。

到了后来,在袁国忠被一把手枪打死之后,无论是古月宗,还是苑江淼,都从根本上被改造了。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一九四八年,也就是北平解放的前夜,中国的百姓们,早已饱受战火的摧残。由于那时候政局不稳,社会阶层悬殊。

像肖保长这种被剥削的人,就是通过与邻居们勾心斗角,开出一个可笑的“马干差价”来填饱自己的钱包。

至于平民百姓,他们只想过着平凡无奇的日子,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袁国忠身为一户人家的主人,在大冬天的时候,还得依靠田翠兰家里的火盆来取暖,所以他把剩下的煤炭都留给了他的儿子。

苑父为了给儿子治病,自己节衣缩食,天冷只给儿子烧炭,为儿子洗澡的事多次求助澡堂老板,还想要尝试一些偏方。

但他不明白,当他和自己的爸爸争夺学生的捐赠时,他扇了自己爸爸一耳光,还说自己不会再治疗了,这让袁国忠这个做爸爸的很受伤。

周玉浦问苑郭忠在宗教这一项上该怎么填写,他高声说了一个“钱”。是的,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钱相提并论,只要有钱,那么就意味着有了生存的希望,也意味着有了生存的勇气。

又如田翠兰与王立本的“女强男弱”的婚姻,田翠兰一家就象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的家庭。因为她的老公不在,所以家里的一切都是田翠兰在打理。

这种矛盾与冲突是戏曲艺术永恒的基本原则,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一种永恒的、永不会因岁月而变化的矛盾。

父与子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这个酒楼里,袁国忠、袁江妙、肖启山、肖鹏达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儿子,但这两个儿子的性格和思想却大相径庭。小达子提议与子萍一起私奔,爸爸非但没有加以阻止,反而选择了默许。

可是当知道小达子拿走了自己的积蓄之后,他彻底的愤怒了,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爸爸,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财奴,对于自己的孩子,他没有任何的慈爱,有的只是一种不相信。

虽说苑国钟苑与江淼父子二人不共戴天的矛盾起因于二十多年前暂时住在窝头会所的韩老爷被捕。

苑国钟在寻赤党接头人未果后,用韩先生让其保存的320块现大洋买下了古月宗甩卖的窝头会馆。

他没有带着所有的钱财逃走,而是去找了韩老板没有结果,这才将‘窝头会所’买了下来。

这样的话,等以后韩老板来了,他还可以将‘窝头会所’还给韩老板,最多也就是留下点“租钱”而已。

于是,在小淼子询问他时,他只说了一句“你父亲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过去,成为了两个人永远的分界线。

袁国忠临死前,还想着用他的血肉和馒头,为他的儿子治疗肺结核。袁国忠和萧保长不一样,袁国忠虽然说话刻薄,可是骨子里却是个善良的人。

哪怕萧保长征收了那么多的赋税,袁国忠也会跟萧保长理论一番,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袁国忠对金钱的执着。

这一切都是名正言顺的,可是他能怎么办?没有这些,他就不能生存下去,而他的孩子也会死去。

但是,这个“新思想”的孩子,对他的这种方式深恶痛绝,他鄙夷地看着这个可怜的、关心他的父亲,把他和这个人隔离开来。

两个人一个是有钱人,一个是穷人,他们面对的是一种在金钱面前扭曲的亲情,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观众在演员身上或多或少都会看到自己和父母、自己和子女的影子。

情欲和道德之间的交织

《窝头会馆》中的人物都是主人公,但他们的信念却各不相同。

虽然他向关公的膜拜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应的优秀特质,即中国传统男子的坚强。

他记住了田翠兰的好意,那是翠兰喂了他患肺结核的孩子,当翠兰与慕蓉争吵时,他没有坐视不理,反而从中斡旋,甚至还决定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肖保长在欺压街坊邻居的时候,也把其他人不能说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在这个时代,翠兰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罪。

大雪天怀里抱着自己的女儿就卖自己的肉,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为了自己的女儿有个完整的家庭,把自己嫁给了并没有正常夫妻生活的厨子王立本。

她与袁国忠的“私情”既有一般女人的身体需要,又有彼此体谅与支持的心理安慰,体现了下层女人的纯真与豁达。曹禺认为,社会问题应该扎根于生活而不是仅仅存在问题之中。

袁国忠在前两幕中一直隐瞒着自己与崔岚的事情,直到关福斗知道了他与崔岚的事情,才说出了“你岳父是个废物”这样的话来。

不管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他都会说出来,那是因为他被这个世界给打败了,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所以才会变得这么无所谓。

当枪子儿打向他时,所有的话都已经一股脑地出来了,跟儿子的所有误会也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参考文献:

[1]宗世龙,台梦雅《从〈窝头会馆〉看主旋律话剧的继承与发展》

[2]梁亚茹《流动的时代,永恒的矛盾——话剧〈窝头会馆〉创作内涵评析》

[3]王永涛《话剧〈窝头会馆〉的艺术特色分析》

[4]陈家仪《最暗的夜,最亮的光——浅析话剧〈窝头会馆〉》

0 阅读:9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