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艺术家,是演员,是特工,德艺双馨终身成就,94岁获七一勋章

纵横话史 2024-05-08 20:40:42
前言

如果看过1990年的《封神榜》的话,对他怕是再熟悉不过了。

他在剧中所扮演的姜子牙,至今都是无人可企及的经典形象。

包括同年播出的,和张凯丽以及李雪健老先生一起演的《渴望》,他在剧中扮演的王子涛;《便衣警察》里的施万云,《末代皇帝》里的载沣等等,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

他可以把剧中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获得过“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全国德艺双馨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共产党地下工作中,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特工。

还因此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更是在2021年,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时,只有29位获得者,他是其中一位。

走进老艺术家,蓝天野的精彩人生。

绘画天赋

蓝天野人生的开始,既不是演员,也不是特工,可能唯一沾边的,就是同属于是搞艺术的。

至于他的名字,原本也不是蓝天野,而是王润森。

那时他所爱的,是美术绘画。

出生于1927年的他,小小年纪也经历了颠沛流离,本是河北饶阳县人,却因为战乱,全家迁往了北京,只是北京也未能保住一家人的平安。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十岁的王润森,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祖父祖母,只剩下与母亲艰难度日。

而他的绘画,似乎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他有敏锐的洞察力,任何看在眼里的人,或者事物,总是能绘声绘色的形于笔下。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什么动心的,就总是想把他画下来,而且他从来不是胡乱画,是在画之前,提前思考好了,该怎么画,等到落笔的时候,笔笔传神。《霸王别姬》中,段小楼曾说过:“不疯魔不成活”,那时的王润森,就是如此。

画起画来,废寝忘食,也不知外界何年何月,醉于画作的创作之中,忘乎所以。

1944年,在美术界早已经声名鹊起的他,顺利考入了央美, 当时还不叫央美,叫做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在听起来,专科没什么含金量,但在那个时候,已经等同于央美水平了。

在艺术学校期间,王润森出色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刻苦努力,也得到了当时的两位美术大家,李苦禅,许麟庐的青睐,给这位野生的美术生,给予了更专业的指导。

在那期间,即便得到再多赏识,于他而言,自己画出的作品,还远远达不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也令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跟老师学习绘画上,即便是到了周末,也会在老师应允的情况下,到家中学习,这样日复一日。

以至于后来他的绘画水平,连两位美术大师都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了,因为以王润森现下的绘画水平,已经远在两位大师之上了。

可对于他自己来说,他还有更高的目标, 便是齐白石老先生。

在画作的风格上就看得出来,与齐老先生一样,擅长于山川、花鸟、人物的刻画,而齐老先生更让人钦佩的,便是画作中的大写意。

王润生的画作中,也渗透出了齐老先生的风格,特别是后来王润森的一幅名为《太公钓鱼图》的水墨名画,颇有韵味。

不光是绘画,在书法上,同样有很深的造诣。

在1986年,他的个人画展上,不管是画作,还是书法作品,都应达到了艺术大家的水平。

当年的恩师许麟庐,为其题字“勤于笔墨,独辟蹊径”。

对王润森来说,虽有自己的标杆,也仿标杆,但最终,要走出自己的路,他也用实践,践行了自己当初所信奉的齐老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显然,王润森,是生的那个。

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王润森的人生之路,与美术绘画是分不开了,谁也没想到,在艺术的通天大道上,他从一条支路,走上了另一条支路,那便是话剧。

弃画从戏

王润森沉浸在画作之中,可越来越发现,画的迷茫。

“我画画能做什么?除了供人观看,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如今战乱迭起,我能做什么?画画赶不走敌人,解救不了苦难中的百姓,我该何去何从?”。

看着那些被战火烧过的城市,乡村,流离失所的百姓,婴儿的啼哭,人们的哀嚎,而自己的画笔,又能做什么呢?

听着一位又一位的爱国人士,为了救国救民牺牲,有的扛起了枪炮上了战场,枪林弹雨中,不畏牺牲,奋勇杀敌;

有的在暗地里做情报工作,置生死于度外,用生命完成每一项任务,在黑暗中,守护这党和人民;

还有的在敌人的大牢中,面对敌人毫无人道的残害,誓死不屈。

可自己在做什么,在这温室之中,写字作画,不能救黎民于水火,不能杀敌于战场,堂堂七尺中华男儿男儿,怎能如此无能?

一系列迷茫的问题,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翻滚,看着国家处于危亡时刻,他陷入了困顿之中。

而把他从困顿中解救出来的,正是他的同学,濮思荀。

或许是濮思荀觉悟的更早,同样作为艺术生,早早找到了一条技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能为抗战贡献一份力量的事情,那便是演话剧。

话剧也是艺术,既是艺术,便要有审美,这是话剧与美术相通之处。

濮思荀在话剧社因为杰出的表现,早就成为了话剧社的干部,在得知王润森的迷茫之后,便极力劝说其加入话剧社。

对于演话剧,王润森起初并无意,二者是有想通之处,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演戏那是门外汉。

可当他看了濮思荀的演出之后,彻底转变了他的想法,看完那场话剧之后,他前所未有的热血沸腾,恨不得赤手空拳都要上阵杀敌。

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话剧能给人如此大的力量,于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濮思荀的邀请,加入了话剧社。

初来乍到话剧社,他是新人,但却一如当年他学画画一般,努力刻苦。

拿到剧本时,他就把自己关起来,依如当年,废寝忘食的去钻研角色,对着镜子,自己演给自己看。

有时候演着演着,自己就已经感动到泪流满面,在和其他演员搭戏的时候,有时入戏太深,由于对敌人太过痛恨,就会真的和饰演反派的演员扭打起来。

在他们的演出后,总是会有很多人慷慨激昂的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人们抗战的激情一次次被点燃,也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在他们的影响下,加入共产党。

每每那种时候,王润森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总算是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一丝贡献。

只是随着战争愈演愈烈,百姓也在战火纷飞中无法安定,国破山河,又该如何让战争更快胜利。

新的阶段,王润生又有了新的困惑。

弃戏从党

这次解救他于困顿中的,正是他的姐姐,石梅。

1944年,姐姐从解放区归来,得知王润生这些年所做的工作后,心里也十分欣慰,虽然二人在不同的领域,但殊途同归,都在为党和人民,尽自己的所能。

了解到弟弟的困惑之后,姐姐便给他指一条路,做地下工作。

石梅

在姐姐的推荐下,王润森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也秘密成为了地下工作者,为了隐蔽,改名蓝天野。

开始了秘密战线中的情报工作,成了真正的“潜伏者”。

在潜伏工作中,他是联络点之间的联络人,他带着纸条,带着信件,亦或文件,传递情报;

他也会是一位商人,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运送着一批又一批的物资;

或者是一位记录员,混入敌人的会议中,记录下敌人的会议内容,传递给我我党;

甚至还能混进敌人的监狱中,光明正大的,接走我党人员。

有人问过他,执行这些任务的时候,怕不怕。

而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怕,才是最忌讳的,人一旦怕了,便会紧张, 紧张就会露馅儿,一个人露馅儿,遭殃的不只是自己,而是身后的整条秘密战线。

演了那么多话剧的他,早已深谙揣摩角色心理,以及对手心理,执行任务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口吻,什么样的表情,对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他心中早有定数。

当身临其境的时候,便不会再紧张,而是从容面对,如此,才更为逼真。

“潜伏者”的这条路,作为蓝天野,他一直走到了胜利。

可作为王润生,在演员的这条路上,他却整整走了一生。

从地下情报工作中走出来,又继续走上了真正的属于演员们的舞台。

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他是《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等等等。

九零年的一部《封神榜》,更是成了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

于演员的舞台上,他德艺双馨,登峰造极;于书法绘画的舞台上,他行云流水,妙手丹青;于革命的舞台上,他胸怀天下,万古流芳。

剧中,姜子牙终未封神,而跨越千年之后的王润森,“终身成就奖”、“七一勋章”就是答案。

2022年,95岁的王润森,安详离世,一生圆满。

参考资料:

0 阅读:39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