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河南优秀干部,主席三个问题全答不上,主席处理方式实在高

纵横话史 2024-05-17 20:06:11
前言

为了迎接毛主席的视察,河南南阳各地干部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县委书记魏兆铭,更是整理了,厚厚的两沓文件,想要总结的,想要建议的,都仔细的罗列了起来。

可到了会议上,还是尴了个大尬,涨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堂堂一个县委书记,主题一共提了三个问题,自己竟然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是的,并不是答错,而是根本回答不上来。

瞬间不知道委屈,羞耻,惭愧,五味杂陈,涌上心头。

只是接下来主席的处理方式,瞬间让魏兆铭缓解了尴尬,同时还让在座的所有人,受益匪浅。

究竟是什么问题让干部无地自容?主席又是用什么“高招儿”处理的呢?

三个问题是什么?

河南南阳,对毛主席来说,是他一生都在牵挂的地方。

1958年的南阳视察就曾说道,整个革命历史中,对他影响重大的地方有四个,南阳就是一个。

不光是毛主席,历朝历代,南阳都没有从风口浪尖中逃脱,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阳重要地理位置

楚汉文化在这里诞生,秦三十六郡,南阳是之一,西汉六大都会,南阳也在其中,刘秀起也在南阳。

这和南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南阳三面环山,就是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又有南阳盆地,物产富饶,人口又众多。

如此富庶之地,谁见了不垂涎三尺呢?

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1938年开始,一直到1948年,十年期间,毛主席先后69次,发布电报对南阳战事下达指令。

毛泽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手稿(局部)

即便在解放之后,毛主席依然关心南阳的民生问题。

当年南阳春霜成灾,庄稼损失惨重,毛主席立即下达指令,从各省调集两千六百万斤粮食,火速运达。

一句“有灾无慌”,给百姓们吃上了一剂定心丸。

也正因为有毛主席及时应对政策,南阳那次霜灾,成了大灾年的奇迹。

春霜农作物受损

1958年,毛主席南下视察,再次来到河南,当时 由于路上交通问题,未能抵达南阳,便决定在郑州召开会议。

各地方干部得知接到会议通知后,火速赶往郑州。

魏兆铭,正是作为南阳县委书记出席的此次会议。

为了参加这次会议,魏兆铭早就整理好了文件,这对他来说并不难,也不抓瞎,对于南阳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对未来的发展也有长远的规划。

本来想着,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是一件胸有成竹的事儿,却不料,成了让自己最难堪的事儿。

原因是,自己准备的两沓汇报内容,全都没用上,主席直接摆摆手,说道:“我们不聊这些,聊点题外的”。

本以为,再怎么题外,也脱离不开当地发展的问题,魏兆铭也并未担忧,可问题一出来,彻底傻眼了。

“既然是南阳县委的人,那我问你,人说‘南阳诸葛庐,西楚子云亭’,诸葛亮住过南阳,那你说说,他是哪里人?”,毛主席问道。

这三国倒是读过,可向来都只知道当年刘备那是三上南阳卧龙岗,只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就是说的正是这件事儿。

所以世人皆知诸葛亮是从南阳出山,可还真未曾细细思量过他究竟是哪里的人。

“不好意思,主席,这个……我还真叫不准”,魏兆铭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那你可知道,诸葛亮当年为何选择定居在南阳?”,主席的第二问,魏兆铭只能尴尬的挠着脑袋,傻笑掩盖一下自己的尴尬。

魏兆铭

“主席……这……,我也答不上来了”,此时的魏兆铭已经恨不得钻进地缝了。

主席哈哈大笑起来:“好嘛,那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南阳百姓,一个月一个人要吃多少香油呢?”。

魏兆铭此时估计内心是奔溃的,自己一个月吃几两香油都尚且不知,这问题要从何回答呢?

但凡问一问,老百姓一年产多少粮食,一年收入多少,都能侃侃而谈,可这香油哪里知道呢?

毛主席视察

一时间,魏兆铭被主席这不按套路出牌的问题,搞的心理发慌。

见气氛尴尬,省委书记吴芝圃出面解围。

本来还在纠结于主席为何问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当吴芝圃解答完之后,魏兆铭瞬间恍然大悟,原来主席的问题,并非和自己的工作无关。

为什么问这三个问题

在吴芝圃的回答中,魏兆铭渐渐领悟了主席的用意。

诸葛亮是哪儿的人,争论最多的应该就是襄阳人和南阳人,但是在正史中的记载,就是琅琊阳都人,琅琊阳都在哪儿?现如今的临沂沂南县。

影视作品的诸葛亮

那为什么最终,诸葛亮选择了南阳呢?

我们要知道,诸葛亮他是一位谋士,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那大家以为,诸葛亮是怎么能对天下事知晓的这么全面的呢?难倒他是真的能掐会算吗?

非也,如何能知道更多的时事,就要有消息从四面八方来,那你要是再一个四面八方都进不去的地方住,荒无人烟的,消息能进来吗,当然进不来。

诸葛亮他虽然隐居,但他是“卧龙”啊,他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还有远大的志向,他只是在修其身,待时飞。

所以他要观天下时局,他也察世事变化,那就必须有一个便利的交通。

这一点南阳很符合,历来都是南北交通要道,东汉末,曹操与刘表的两家之争的关键点,就在南阳。

足以证明,南阳有多重要。

南阳郡位于图上方位置

另外诸葛亮选择在南阳,除了这一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历史上说,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就是说在这里种地。

这里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都非常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不仅环境好,粮食长的也好,饿不着,他所在的卧龙岗又离着县城很近,清净也有了,便利生活条件也有了。

由此看来,南阳这块,简直就是风水宝地。

毛主席重视南阳这里,与当年诸葛明是相通的,只不过所处时代不同了。

那毛主席提到重视南阳,问到诸葛亮为何隐居南阳,更深的一层,意在强调,南阳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城市建设当中,就应该有更完善的规划。

尤其南阳作为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建设就要重视起来;

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自然条件,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也要着重发展。

南阳重要地理位置

至于香油的问题,不过是在提醒干部们,作为人民的公仆,从群众中来,自然要到群众中去。

关注民生,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要真正的走进百姓的生活,了解百姓的切实需求。

光知道一年能产多少的香油,却不知道老百姓真正能吃上多少。

经过吴芝圃的一番讲解,魏兆铭瞬间醍醐灌顶,知道了毛主席用心良苦,那是他一生都难忘的一课。

谨记主席教诲

有了毛主席的这一次警醒,魏兆铭回头也做了深刻的检讨,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更知道了是知道了毛主席之所以伟大,真的是时时刻刻把民生记在心中。

读史能使人明智,继毛主席询问诸葛亮躬耕南阳之事后,深刻的明白了,学历史,并不是看热闹,而是要从古人的故事中,领悟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智慧。

更要深入民间,走进百姓,了解民生。

毛主席

魏兆铭开始出现在农村基层,大街小巷,与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常谈,也会到城市的街头巷角,从老百姓中,切实了解百姓需求,从而为百姓谋福利。

用了六年时间,魏兆铭从当初一问三不知的县委书记,走上了人大代表的位置,为民生奔走,为百姓发言。

一直到历史退休,在当地,魏兆铭的大名,依然为人们所敬仰。

纵观整件事,当初毛主席并没有因为魏兆铭回答不上问题而处罚,而是耐心教导,也不光是教导魏兆铭,而是在座的每一位。

是想让他们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要让众人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的,必然要到群众中去。

退休后的魏兆铭

而对魏兆铭来说,悉心听取教导,知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之,从此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真正的做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这就是毛主席的只会,从历史中,让人领悟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给人知错就改的机会,在史实中,又教会人为官处事之道。

主席的如此格局,伟人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

南阳:一代伟人毛泽东深情牵挂的地方_社会_新闻_南阳网

https://www.01ny.cn/html/news/2024/01/19/show-413336.html

0 阅读:33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