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彭桓武:“不能自理”,43岁结婚,妻子去世后昏迷七天

纵横话史 2024-05-09 19:40:40
前言

1977年8月15日,那一天的日历,彭桓武保存了三十年。

那是妻子刘秉娴去世的日子。

这一天他永远无法忘记,妻子去世后,彭桓武昏迷了七天。

他们二十年的婚姻,在彭桓武漫长的人生中,于时间的长度来讲,是短暂的,可对于他漫长人生的宽度来讲,是永存的。

同样永存的,还有他为中国科学进步,展现出的奉献精神。

如此感情深厚,为何却只有二十年婚姻呢?为何说为中国科学奉献呢?

彭桓武

国的归属

彭桓武,“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理论的奠基人,是中国核物理发展的领路者,也是为了科学持续发展,培养人才的铺路者。

1938年,彭桓武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初来乍到的他,得到了马克思·玻恩的赏识,当时的玻恩已经成为世界量子力学奠基人。

玻恩与爱因斯坦是好友,多次在书信中向爱因斯坦提到:“这个学生,极为聪明,也极为能干,不用教,好像他什么都会”。

他也成了玻恩第一个收下的中国学生。

有了玻恩的帮助,天赋的加持,后天的勤奋努力,很快在爱丁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还是哲学与科学双门的博士学位。

出色的表现,使得他在学成之后,就被玻恩推荐到了著名科学家薛定谔的物理所工作。

在这里,彭桓武的科学成就有了质的飞越。

用了三年时间,当HHP理论发表出来的时候,震惊了科学界,那是他与科学家海特勒,哈密顿共同完成的。

彭桓武的能力得到当时众多科学家的认可,于1948年,在众多西方科学家的推荐下,被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

在所有人看来,若是沿着这条轨道走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但一颗赤子之心,让他选择了在1947年回国了。

当时的中国,依然处于战乱之中,有人曾经问过,这么动荡的环境,为什么还要选择回来呢?

而彭桓武的回答,让记者都自惭形秽,他说道:“或许你该问,为什么有人选择不回来”。

对他来说,回国,是必然的事,不回的才是非正常。

回国后的彭桓武,在众多橄榄枝中,选择了偏远的西部任教。

他放弃了清华的邀请,也放弃了中研院,而是远走他乡,去了西南大学。

在他的印象里,如此偏远的地方,更需要科学知识的灌溉,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教育越是要跟上,才能摆脱这种局面。

来到云南大学,彭桓武又成了开路者,原本并没有“物性论”与“高等电磁论”这些课程,都是在他的研究下,付诸实践。

科学不能全是理论,实践更重要,组建实验室就成了他又一个新的目标。

为了实验室的建立,彭桓武付出了太多时间精力,每天都睡很少的觉,好在实验室建立成功,学生们有了实验的地方,这里的学生,对于科学,从此就有了更丰富的具象。

后应国家组织需求,于1949年春天回到了北平,回到清华大学,开始了科研教育人生。

中国科学院的物理研究所,就是他一手创办的。

除了与钱三强等物理学家一起研究物理科学,研究原子科学,他也不忘提携后辈,让中国的科学,能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

1958年,彭桓武任职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对于原子能反应堆,我国当时还是空白,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也运转起来了。

这时的彭桓武已经43岁了,大部分的青春时光,都已经奉献给了科学事业,至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几乎没时间考虑。

或者说,是真正的缘分,一直没到来。

家的归属

彭桓武的一生,本以会与科学事业相伴到老,未曾想过,会有一个女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1958年,他遇见了刘秉娴。

初次见面是在二姐家,四十三岁的彭桓武,家人们面不了日日催,夜夜催,二姐更是,不光催,这次直接威胁,说如果不来见,就直接堵家门口去。

硬着头皮,抓了个空闲,来二姐家相亲。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从未要求相亲的二姐,这次竟然张罗相亲,偏偏还是不来不行的。

或许这都是为了让他遇见自己的真命天女。

看见刘秉娴的第一眼,彭桓武仿佛见到了春日青春的阳光,充满朝气,他看到的刘秉娴,娴静,温柔,大方得体,说话柔声细语,温暖极了。

彭桓武看的有些愣神,还是刘秉娴“噗嗤”娇羞的笑声打断了他。

二姐在一旁哈哈大笑道:“人家漂亮好看,你也不能忘了打招呼啊”。

此时羞红脸的倒成了彭桓武了,眼前的姑娘,把他沉寂已久的心弦,拨动了。

见面之前,就已经了解到刘秉娴的情况,之所以如今三十六岁还未结婚,是因为身上的重担。

她还有两个孩子要养。

从小有着救死扶伤梦想的她,十六岁就考上了护士,可是因为哥哥的命运的改变,让她的人生也出现了一个转弯。

只是转过去这个弯,让她的人生之路愈加艰难。

刘秉娴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结婚后,有了两个孩子,幸福的家庭,却因为大嫂的去世变得不幸。

哥哥另娶了,两个孩子哥哥也不管了,养活两个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她和姐姐的身上。

这么多年,刘秉娴也有人给介绍过,但是都对这两个孩子比较介意,大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于爱情婚姻,刘秉娴也更相信缘分,他把自己相亲失败归于缘分不够。

既然缘分不够,她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在护士的基础之上,她又考了医生。

沉浸在打造更优秀自己的世界里,爱情来与不来,就更加随缘了,这才拖到了三十六岁,直到遇见了同样等待缘分的四十三岁的彭桓武。

各自都遇见了对的人,感情便很快升温。

彭桓武的坦诚,让刘秉娴对他的好感倍增,她没有想过,一个男人会如此坦然的在异性面前吐露自己的缺点。

“我生好活不能自理,你愿意接受我么?”刘秉娴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

“没关系,你是搞科研的,你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你放心去做,家里的一切都有我”,刘秉娴的通情达理,思想的格局,也都让彭桓武深为感动。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呢”,面对妻子婚后独自一人支持着这个家,所有的付出,他都看在眼里,时常也会心疼,可毕竟国家更需要自己。

自从有了妻子,彭桓武没有在穿过破了洞,满是油渍衣服,没有在吃冷冰冰的饭菜,也没有蓬头垢面的样子,宿舍从来都是打扫的整整齐齐。

这一切,彭桓武从未听妻子有过任何一句的抱怨,对于妻子,彭桓武充满了愧疚,但更多的是满满的爱意。

只要一有空,彭桓武就会牵着妻子的手,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牵着,散步在夕阳西下的时光里,映红的脸庞,总是能想起当年见面时,修红的脸颊。

舍小家,为大家

1961年,国家决定建造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研究人员名单中,出现了彭桓武的名字。

这次又要离开妻子,前往秘密研究地,究竟去哪里,在当时并不能告知家人。

刘秉娴只知道丈夫又去搞科研了,至于是搞什么科研,并不知道。

没有过多啰嗦的叮咛,为了国家,彭桓武选择了暂时舍弃自己的小家。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1962年,关于建造原子弹的初步方案已经定好。

下一步就是实验实践阶段,这次,要去更远的地方。

1963年,告别了妻子,来到了更为荒凉的西北大漠,在大漠的孤寂之中,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发射成功。

随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也诞生了,中国的科技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多位像彭桓武这样的科学家的付出是离不开的。

而这份荣誉背后,彭桓武清楚的知道,与妻子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

正当他以为可以有时间多陪陪妻子了之后,妻子却病倒了,肺癌。

结婚二十年,一半的时间他都不曾陪伴,可妻子二十年来毫无怨言,任劳任怨,每每想到这里,彭桓武心中的愧疚久久无法释怀。

1977年8月15日,距离发现疾病,都不到一年时间,刘秉娴走了,那年,只有五十五岁。

料理好妻子的丧事,彭桓武晕倒了,七天里都处于昏迷状态。

醒来后,已经满脸老泪,哭着说道:“我让她等我一会,我马上就追上了,她非要让我回去……”。

说完嚎啕大哭了起来,对妻子的思念,如泉涌。

这份悲痛,被他融入到了科研事业当中,三十年里,他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了科学技术成就奖,各种科学奖项拿到手软。

在彭桓武没有刘秉娴的日子里,他把骨灰放在自己的卧室,看着妻子的照片,时常自言自语,别人生活他是自己在屋里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不是自己”,然后一定会看相妻子的遗照。

在他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世人眼中的他,皆是孤寂,只有他自己知道,只要思念还在,妻子就未曾远离。

2007年,彭桓武去世,享年九十二岁,后来人们在遗嘱中发现,他要求与刘秉娴合并,无需放在公墓,归返自然就好。

这是他们时隔三十年,再一次的相遇。

参考资料:

0 阅读:1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