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人生的三个男人:最爱徐志摩,最依赖翁瑞午,最对不起王庚

醉波看过去 2024-08-11 19:10:58

民国多才子佳人,但大多一地鸡毛,譬如陆小曼,可谓才色双绝,但她人生的三个男人,无一不被她坑惨。

陆小曼,江苏常州人,1903年11月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

陆小曼的父亲是陆定,曾担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司长,后来在银行担任经理,发明了零存整取的储蓄方式,在业界名气非常大。

陆小曼的母亲是吴曼华,出自名门望族,祖上曾担任过清代巡抚,她知书达理,富有学识,琴棋书画皆擅长,还未出嫁就是有名的才女。

事实上,陆定和吴曼华一共生育了九个孩子,但最终活下来的只有陆小曼,她因此成为家中独女,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

由于陆小曼家庭富裕,所以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擅长绘画,古文功底很好,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外语也很好。

1920年,陆小曼受邀担任外交总长顾维钧的外语翻译,开始在北京社交界崭露头角。

那时候,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鄙夷,有一次陆小曼陪同外宾观看国粹表演,一名法国大使批评中国戏剧不好看,气愤的陆小曼当面反驳说,就像许多人不懂欣赏法国歌剧一样,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特色节目,只是你们看不懂而已。

在三年时间里,陆小曼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翻译工作,还因为积极维护国家尊严,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也因此跻身名媛行列,成为知名人物。

正当陆小曼想要进一步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她的父母却为她安排一场婚姻,让她在事业上的发展戛然而止。

1922年,在父母的撮合下,19岁的陆小曼嫁给了一个叫做王庚的人,王庚也是她人生的第一个男人,但两人的婚姻并不幸福。

王庚,1895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留学美国,获得多所知名大学的学士学位,精通英文、法文、德文,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功底。

1915年,王庚进入美国西点军校就读,1918年毕业之后返回国内,在陆军部任职,后担任航空局委员。

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以王庚的学历和才华,绝对算得上是顶尖人才,而事实上他也是北洋政府重点培养的对象,前途不可限量。

在陆小曼的父母看来,女儿能嫁给王庚,绝对算是一桩好婚姻,但陆小曼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她作为一个新式女性,想要的是自由恋爱,而不是包办婚姻。

况且,在嫁给王庚之前,陆小曼是有喜欢的人的,这个人便是诗人徐志摩,两人是偶然结识的,彼此十分欣赏,逐渐发展为恋人,但那时候徐志摩已经娶了张幼仪。

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陆小曼与王庚举行了婚礼,两人的结合在当时十分轰动,北平各大报纸都以“一代名花落王赓”作为标题来报道,但也有不少人唱反调,说父母包办婚姻与当时政府倡导的新文化相违背,必定不能长久。

不幸的是,陆小曼和王庚的婚姻,最终没能长久。

婚后,王庚因为工作繁忙,时常在外奔波,陆小曼只能独守空房,久而久之,她就不能忍受寂寞了,便开始沉迷于各种社交活动,常常到深夜还不回家。

王庚曾劝说陆小曼不要抛头露面,却遭到了陆小曼的咆哮式反驳,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开始出现裂缝。

1923年,因追求林徽因失败而正处在失意期的徐志摩,在结束留学生涯之后返回国内,他听说陆小曼与王庚的关系并不好,便时常往陆小曼家跑。

事实上,徐志摩与王庚也是认识的,两人算得上是朋友,但让王庚想不到的是,挖他墙角的人,正是曾经信任的朋友。

对于徐志摩的到来,陆小曼感到十分高兴,她不再外出社交,而是在家与徐志摩相处,王庚则因为工作繁忙而时常不在家。

1924年,王庚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就随他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感到无趣,便返回了北平。

王庚担心陆小曼无人照顾,便让徐志摩陪陆小曼出去玩,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决定将断送自己的婚姻。

没了王庚在北京,陆小曼与徐志摩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一起,两人出双入对,俨然一副恋人的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陆小曼再也离不开徐志摩了,她决定要嫁给徐志摩,哪怕徐志摩是有妻子的。

但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王庚开始怀疑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关系,不久后又从他人口中得知两人曾是恋人,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便不让陆小曼与徐志摩见面。

不久后,陆小曼就怀上了王庚的孩子,但这无法阻止陆小曼奔向徐志摩,在一次与王庚发生争吵并被王庚当众责骂之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不明真相的陆定对王庚骂了女儿而生气,竟然支持陆小曼离开王庚,于是两人就在1925年办理的离婚手续。

然而,当陆小曼将徐志摩带到父亲陆定面前的时候,陆定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感到悔恨无比,同时坚决反对两人结婚。

对于这桩婚事,徐志摩父亲徐申如也是坚决反对的,因为他认定张幼仪这个媳妇。

但徐志摩为了迎娶陆小曼,竟然抛妻弃子,选择与张幼仪离婚,为此徐申如大骂他大逆不道,还说他有辱门风。

为了说服父亲,徐志摩亲自回了趟浙江老家,徐申如实在没办法,就提出只要张幼仪同意徐志摩再婚,他就支持徐志摩迎娶陆小曼。

尽管张幼仪被迫同意徐志摩再婚,但徐申如心里依然不是滋味,很久都没有松口,后来在胡适和刘海粟等人的劝说下,他这才勉强同意,但并不打算参加徐志摩的婚礼。

徐志摩将父亲同意他结婚的好消息告诉陆小曼,陆小曼感到很高兴,便打算不再征求自己父母的意见,直接与徐志摩结婚。

为了跟徐志摩结婚,陆小曼还打掉了肚子里的孩子,由于她体质太弱,手术也不成功,导致她自此之后再无生育,这成为她人生一大遗憾。

就这样,在没有亲人祝福的情况下,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婚礼还算热闹,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都参加。

但因为两人都在婚姻上存在污点,所以参加婚礼的宾客当中,有不少人向他们投去了鄙夷的眼光,证婚人梁启超甚至当众批评了他们,一度让气氛十分尴尬。

不管怎么说,徐志摩成为了陆小曼的第二任丈夫,那两人的结局如何呢?

前文提到过,徐志摩是有一个妻子张幼仪的,尽管两人也是包办婚姻,但徐志摩的许多做法却让人诟病。

在婚姻期间,徐志摩完全无视张幼仪,他嫌弃张幼仪长得不好看,又土里土气的,因此将其视为累赘,哪怕张幼仪为他生下孩子,他的态度也丝毫没有改变。

后来,徐志摩又不顾张幼仪的感受,疯狂追求林徽因,结果遭遇失败,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再别康桥》,如果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知道大家还会不会这首诗写得好。

更过分的是,徐志摩第一次向张幼仪提出离婚的时候,张幼仪已经怀孕两个月了,但他为了与陆小曼尽快结婚,竟然再次选择无视,导致后来张幼仪无人照顾,差点就客死他乡了。

徐志摩满以为,与陆小曼结婚,自己就会得到幸福,实际上他完全想错了,因为他根本就养不起陆小曼,结果导致自己活得很累,还为此丧命。

在婚后的最初一段日子里,陆小曼和徐志摩还是很幸福的,经常在一起探讨文艺,共同的爱好让两人如同初恋般充满浪漫和激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徐申如始终不接纳陆小曼,有一次徐志摩带陆小曼回老家,却遭到徐申如及家人的冷言相对,这让陆小曼很是受伤,对徐志摩也颇多怨言;

其次,陆小曼患有哮喘和胃痛的慢性病,而且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病情,她开始吸食阿芙蓉(也就是俗称的鸦片),在阿芙蓉的腐蚀之下,她开始变得娇慵、懒惰、贪玩,对家庭生活根本提不起兴趣,对徐志摩也变得冷淡,徐志摩只能一味迁就。

最后,陆小曼出生于富裕家庭,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惯,尤其在她生病之后,花钱越发大手大脚,这让徐志摩有些吃不消。

起初,由于陆小曼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加之徐志摩家道殷实,徐申如时常在经济上支援他们的生活,所以可以维持家庭开销。

但是,随着陆小曼手上的钱逐渐花完,再加上徐申如因为对陆小曼不满,从而断绝了对徐志摩的经济支援,导致徐志摩不得不拼命挣钱养家。

为了保障陆小曼维持奢侈的生活,徐志摩可以说是很辛苦的,在三四所大学兼职,经常坐飞机天南地北跑,还要笔耕不辍地赚稿费,可即便如此,也只是杯水车薪。

为了赚更多钱,徐志摩又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同时在女子师范大学兼职,他因此工作得更加辛苦。

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不过五块大洋,而徐志摩却刻意挣大几百上钱大洋,属于妥妥的高收入群体,但依然无法养活陆小曼。

陆小曼有多奢侈?

据说,陆小曼租住在上海市中心的一栋小洋楼内,每年的租金不菲,而且养着佣人、厨师和车夫等十几个家仆。

陆小曼在家里有一个专门存放衣服、鞋子、化妆品等物件的楼层,光是镶满宝石的鞋子,同样的就有好几双,而她出门时装衣服的箱子,上面都镶嵌着钻石和金边,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养活陆小曼,徐志摩可谓身心疲惫,逐渐也产生了意思厌倦心理,而这一细微心理的变化,也间接造成了他的死亡。

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林徽因在北平有一场演讲,便乘飞机前往,结果飞机在济南附近发生空难,徐志摩在空难中死亡。

虽然徐志摩之死不是陆小曼直接造成的,但跟她或多或少是有关系的,如果不是因为她把徐志摩逼得太狠,徐志摩也不会去找林徽因,就不会死于空难了。

徐志摩去世的消息传回上海时,陆小曼哭得死去活来,她一度想要自杀,但被友人劝住。

对于徐志摩的死,陆小曼还是深感自责的,一度不再出去交际,而是在家闭门不出,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

但这种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因为陆小曼很快就有了人生的第三个男人,这个人便是翁瑞午。

事实上,早在徐志摩还活着的时候,翁瑞午就出现了,他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共同的朋友。

翁瑞午,江苏吴江人,清朝著名画家、桂林知府翁绶祺的儿子,他本人也是一位很有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

陆小曼疾病发作的时候,翁瑞午出于朋友间的关心,对其进行治疗,他利用中医推拿之术,极大缓解了陆小曼的病情,陆小曼几次昏厥,都是他及时抢救过来了,以至于陆小曼根本离不开他。

每当陆小曼病情缓解,脾气也要好很多,徐志摩因此很感激翁瑞午,拿他当恩人看待,对其也非常信任,经常让他到家里来,哪怕自己不在家也是如此。

后来,陆小曼的病情逐渐加重,光靠推拿已经无法完全缓解了,这个时候翁瑞午就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让陆小曼适当吸食阿芙蓉,结果效果很好,但陆小曼也因此染上毒瘾,而且瘾越来越大,翁瑞午也无法控制。

尽管这件事翁瑞午有责任,但他其实是个不错的人,曾资助徐志摩第二次赴欧洲,后来为了接济徐志摩,还变卖了古董和字画,加之他为陆小曼治病,可以说他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随着相处日久,翁瑞午对陆小曼产生了复杂的感情,他既拿陆小曼当朋友,其实又对陆小曼存在爱慕之心,但他不愿意对不起徐志摩,所以深藏这份感情。

而陆小曼对翁瑞午,也有着复杂的感情,正如她晚年所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她的爱情属于徐志摩,但对于翁瑞午,更多的是信任和依赖,并且这种感情是坚强而又专一的。

徐志摩去世的时候,翁瑞午作为朋友,亲赴现场为妻收尸,并且收留了陆小曼,供负责陆小曼依然庞大的开销。

事实上,翁瑞午自己是有家庭的,有一位妻子和五个孩子,如此庞大的家庭,已经让他十分吃力了,他还要兼顾陆小曼,可想而知他有多难。

原本,陆小曼是不准备逾越友情这道鸿沟的,但翁瑞午不计成本和结果地为她付出,让她十分感动,她也知道翁瑞午的心意,于是在1938年的时候,她便与翁瑞午同居了,尽管此时翁瑞午并未与妻子离婚,也没有离开原来的家庭。

对于这种关系,陆小曼的朋友都非常反对,劝她与翁瑞午绝交,胡适甚至对她说,只要她离开翁瑞午,就管她一辈子。

但是,陆小曼都委婉拒绝了,她曾说:

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十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

正如陆小曼所说,翁瑞午为她付出了太多,最艰难的时候,翁瑞午不得不努力工作,变卖祖上传下来的字画,甚至要四处找人借钱,实在是太难了,但始终没有抛弃她。

然而,这种被现代人称呼为“小三”的关系,在当时也饱受批评和鄙视,陆小曼对此是充耳不闻,翁瑞午也比较乐观,始终兼顾家庭和陆小曼,因此与陆小曼维持了稳定的关系。

1953年,翁瑞午的发妻去世了,已经50岁的陆小曼,这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翁瑞午的妻子。

为了等到这一天,陆小曼承受了很多痛苦,就如同徐志摩对待她那样,翁瑞午的家族对她也不待见,诸如婚丧之事的活动,也从不让她参加,她一度心理扭曲,好在翁瑞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最终化解了她的忧愁。

可以说,为了陆小曼,翁瑞午的付出是超过徐志摩的,他得到了陆小曼,却失去得更多。

1960年,翁瑞午因劳累过度导致疾病发作而去世,死时61岁,他与陆小曼相守近近40年,到他去世之前,他的孩子们都早已离他而去。

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为了生活,开始外出寻找工作,在党和政府的照顾下,她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自此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之后数年,陆小曼潜心教学,低调生活,最终在1965年的时候去世,死时62岁。

回顾陆小曼的一生,尽管她是一位有名的才女,但她的私生活却有许多让人诟病的地方,她一生当中的三个男人,哪一个她都对不起。

正如民国时期的许多才子佳人一样,上天给了他们才华,却忘了教他们怎么做人,许多不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0 阅读:1

醉波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