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和决策链(2)

明驿说商业 2024-03-21 17:02:49
有效的决策的基本前提是保持理性,但是到底是哪些问题阻碍了大脑的正常运作呢?下面的一些问题,使得保持理性和客观变动不那么容易。 1、先入为主的想当然。比如我们在投资中经常碰到的说,某公司“行业龙头”听起来感觉很强,实际上是在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中销售额暂时领先。既不代表其享受超额收益,也不代表有牢不可破的竞争优势。 2、屁股决定脑袋。当我们持有一个企业很长时间并且获得很好的回报后,往往产生错觉,好像“我们了解他的一切”和“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当不利消息出现后,我们往往难以保持冷静的分析状态,有意无意的选择对我们有利的信息。有时想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将一种正常的投资选择变为一种扭曲的依存关系,并视为“忠诚”的象征。 投资者永远不要对一个公司表示忠心,更不要成为某个企业在股市上的代言人,当你这么做的那一刻,当年越是享受这种做法所带来的荣耀和关注时,认知偏差就已经开始神不知鬼不觉的控制了你。 3、真实的偏颇。盲人摸象股市中,4个盲人分别摸到了大象的腿、鼻子、身体和尾巴,并且作出四个不同的结论。其实他们都触摸到了真实的情况,但是并不是事物的全貌也不代表正确的答案。在事物的认知中,我们往往很容易根据自己所经历和接触的那点真实情况,就对事物做一个草率的偏颇的结论,并且因为是一部分“事实”,所以更加异常的坚定,从而更加容易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更新频率更加高,有时为了抓住大众的注意力,很多信息就会被进行刻意的加工或者人为的取舍,这绝非投资领域专属。 4、超出能力圈的复杂判断。投资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对复杂事物不要自以为是的轻易建立逻辑关系。很多行业距离我们生活既远又近,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东西,但是对他的定价过程却知之甚少,比如煤炭、石油,甚至粮食,我们每天都接触但是定价过程却很复杂,涉及的变量因素很多,无法直接推断。 经常出现的一种误解在于,认为严密的逻辑性代表着正确决策。实际上分析的逻辑性只是思维的程序,但并不代表其正确性。任何逻辑都依托特定的假设条件之上,一个长串的逻辑推理中任何的变量出现错误,都可能是一个“逻辑严密的错误”。 所以只有寻找经营变量因素更少、更加容易理解的生意,才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5、专业自负与“灯下黑”。投资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个现象: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的企业通常不会投。通常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内有较长的工作经历,应该对这个行业的事实和信息都有相当宽度和深度的掌握,但很多人不愿涉足其中。这可能与前面所说的“真实但片面”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比如一个负责房贷的,见过太多的纰缪和制度的漏洞,就会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贷款风险很大”的观点,而工作时间越长,看到的案例越多,越坚定这种观点,并成为判断,。 绝大多数的专业人士因为要培养专业性,所以在一个足够细的分工领域上看问题,这让他们沉淀了针对性的专业知识,但是也大大阻碍了其看待企业和行业的整体视野。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专业。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能脱离细节,但它绝非无数细节的简单拼凑。如果不懂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和高价值的基本原理,那么掌握再多行业专业知识也很难在投资上获得成功。 6,顽固的心理弱点。 盈利和亏损的刺激,带来恐惧和贪婪的心理变化。“三根K线改变三观”的事经常发生。 锚点效应。比如一件衣服标价2000元,人们觉得贵,但是打折后900,就有很多人觉得便宜了,即使这件衣服原本只值500元。一只股票低位时没人感兴趣,一旦成为大牛股,从高昂的价格下拉一点会被认为是“介入的良机”。 推脱责任。失败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推脱责任是一种自我安慰,从不正时失败的原因,往往重复失败 自命不凡。受访司机中有8成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准。 羊群效应。被孤立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与群体意见的不一致往往带来更大的社会压力。 短视。只能依靠现有信息,看到眼前的情况,无法整合信息做出动态有价值的远见判断
0 阅读:2

明驿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