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汉,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有3500年的建城史。民国时期,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繁华的汉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笔者收集了一些江城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武汉的城市和人文风貌,每一张照片,都有年代感,更蕴含着几代老武汉人最深的记忆。老照片收集不易,值得珍藏!
30年代,汉口火车站景象。该站建成于1903年,站房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起初叫“京汉火车站”,武汉人则习惯称其为"大智门火车站”。
1991年,大智门火车站完成了历史使命,停止了运营,而新的汉口火车很快落成。到了2008年,哈口火车站又进行了提升改造,外观类似当年的大智门火车站。
民国时期,武昌汉阳门附近景象。汉阳门,是古代武昌9座城门之一,位于武胜门和平湖门之间。汉阳门由汉阳码头发展而来。照片中,蛇山有一栋红色两层西式楼房,旁边矗立着一座塔楼,楼内装有自鸣钟,名叫“警钟楼”。照片拍摄于1920年。
警钟楼始建于1904年,在清代同治黄鹤楼原址上建成,紧邻元代建成的胜像宝塔。在警钟楼旁边,是著名的“奥略楼”。奥略楼始建于1907年,原名风度楼,张之洞将其更名奥略楼。几百年来,汉阳门码头帆樯林立,是武昌最繁华热闹的码头。照片拍摄于1930年。
警钟楼坐落在长江南岸的蛇山矶上,古城墙突出的部分,是老武昌的标志性景观。警钟楼主体建筑是两层小楼,副楼是四层的瞭望塔。近处,看到悬挂有“冰室”的广告旗子。站在这里,远眺江面,景色宜人。
民国时期,黄鹤楼铜顶宝葫芦,放置在黄鹤楼旧址处。这件宝铜顶,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毁于火灾时幸存下来的,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如今,融合黄鹤楼的祖传宝铜顶元素做的挂件,已成为武汉的文创礼物。
照片中这座建筑,就是奥略楼,原名为风度楼,为了纪念张之洞在湖北统治的政绩,建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奥略楼前面还有一座楼叫显真楼,是一家照相馆。
1956年前后,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需要,警钟楼、奥略楼、显真楼一起被拆除了。
这是民国时期位于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上、警钟楼附近的胜像宝塔。该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因其外形像灯笼,曾被误封“孔明灯”称号。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迁移到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门处。
民国时期武汉中山大道,三名年轻靓丽的女子,身穿旗袍从街上走过,浓郁的民国风扑面而来。街边店铺都在开门营业,广告牌子琳琅满目。根据照片中的建筑判断,应该拍摄于今中山大道佳丽广场对面。
上世纪20年代,拆除城墙后的汉阳门码头上的景象。汉阳门,是武昌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座城门。这里“贾船客舫,不可胜计,居民市肆数里不绝”。吸引了大量居民、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汉阳门码头的繁华程度。
民国时期,汉口中山大道上的景象。街道宽阔笔直,机动车与行人分流。两侧建筑大部分是欧式建筑。不远处,临时搭建着一座跨街门头,上面写着“防空展览会”五个大字。昔日的中山大道,看上去是如此的繁华热闹。
这座江边古代楼阁,是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的晴川阁。晴川阁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是当时的汉阳人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晴川阁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是无数文人墨客心驰向往之地。
这座规模宏大的工厂,是30年代的汉阳铁厂。汉阳铁厂始建于1893年,为张之洞所创办。性质是是官督商办企业。汉阳铁厂,历经了两次大规模的搬迁。一次迁往重庆大渡口,第二次迁往长寿化工园区。
这张照片拍摄于汉口,远处江汉关大楼清晰可见,钟楼典雅凝重,雄伟气派。1861年,汉口开埠,第二年设立海关,取名江汉关。江汉关大楼始建于1922年,江汉关大楼是近代中国四大海关之一,更是汉口的标志性建筑。
民国时期,武汉城内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上方、店铺门口,到处都悬挂着广告牌子,让人目不暇接。有茶庄、绸缎庄和饭馆,街上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
江汉关大楼,是当时武汉最高建筑。曾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并称为近代中国四大海关。在江汉关大楼前的街道上,路边停着几十辆黄包车,拉车师傅坐在车边等待载客。马路上,能看到有汽车驶过。
武汉大学始建于1928年,从照片中看,当时还没有行政楼,九一二操场也才初见雏形。武汉大学,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民国时期,武汉汉正街景象。汉正街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街道铺设了条石。后来,又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汉正街附近商贾云集,商贸兴盛,十分繁荣。
30年代的汉正街,人来人往。街道两侧建筑中西合璧,古色古香。街道两侧商铺都在开门营业。汉正街被誉为“天下第一街”。并以此确定了武汉经济中心的地位。
这是位于武汉的一家工厂,厂区内矗立一座钢塔。塔顶一侧写着“CNC”等字样。附近一些建造正在建设。院墙外面是成片的菜地。
30年代,老汉口的大世界,汉口最热闹的地段。路边是一家大型剧院。么看海报上写着“西游记”、“刘奎英白玉凤”等剧目的广告。附近还有鞋店、牙科等。剧院门口有汽车和黄包车。过去的大世界,现在的民众乐园。
30年代,武汉乡下,农闲季节,一个剧团正在演出,台下站满了看戏的群众。台上演员精彩表演,引得台下观众喝彩声不断。可见,当时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是很丰富的。
民国时期,中山大道上(今前进一路中山大道口),右侧拐角是一座三层茶楼。门头上也有“汉南春茶楼”字样。内设茶桌100多张,雅座80多个。后来,茶楼变成了湖北新生公司的办公地。
汉口
写在最后:回看30年代武汉的珍贵老照片,好似瞬间穿越了时空。当年的城市和人文风貌让人印象深刻。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带着历史的印记。如今90年过去了,现在的武汉,是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之一,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相信武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