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神秘部队:所用弹药以黄金论价,成为美军挥之不去的噩梦

英叡谈历史 2023-02-24 07:25:0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这样一支神秘部队被美军视为噩梦一样的存在,直到多年以后,美国老兵回想起来,仍旧会心有余悸。志愿军的这支神秘部队只要出动,每一发炮弹价比黄金。

那么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神秘部队?他们究竟装备了什么秘密武器,能把装备精良的美军打得抱头喊娘呢?这款秘密武器又在战场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战绩呢?

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出兵奔赴朝鲜作战。虽然当时凭借我军顽强的作战意志多次给与敌人以重击,但是由于整体配备的武器落后,所带来的代差以及后勤补给等问题,造成我军自身伤亡状况也是十分的惨重。

面对这种现象,根据当时签订的友好互助条约,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喀秋莎火箭炮部队,而所选择接受改编的部队就是48军143师。

1950年11月,143师奉命由广东曲江北上到达整训驻地后,正式改编成为解放军第一支火箭炮兵21师,该师分为五个炮兵团每个团的编制是两营六连,至1951年2月14号开始,以整团建制为单位陆续装备从苏联运来的BM13火箭炮,也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虽然它有着非常少女的名字,事实上其火力却十分的猛,是名副其实的“猛妹”。1937年,苏联研制出来的喀秋莎火箭炮正式服役,它是世界上当时最先研制成功的陆军火箭炮,该火箭炮一经推出就深受苏军喜爱。

喀秋莎有着惊人的火力,同时又有着杀伤力大,覆盖面积广与易于生产的优点,但当时我国引进时每一发火箭弹的造价相当于6两黄金。

虽然价格昂贵,但是这无法掩盖其优越的武器性能。单座喀秋莎火箭炮可同时发射16枚固体燃料火箭弹,一次性齐射只需七到十秒。

一个喀秋莎的产生的杀伤力相当于普通的一个炮兵师,非常适用于攻击敌军的防御工事及坦克、火炮群等大型目标。

在二战期间,苏联曾有战例一个火箭炮团装配24门,一轮将近小四百枚火箭炮,如此猛烈的攻击让装备精良的德军也难以招架。而在志愿军手中,这一武器的威力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得它彻底走上了历史的巅峰。

1951年2月,炮兵21师共装备了120门的喀秋莎火箭炮,随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全师上下开始着手进行人员与装备的学习与训练工作。

由于之前入朝作战的我志愿军主要的火力装备十分的差,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缴获以及在战斗中收缴国民党反动派的武器装备为主。

这些还只是我志愿军中部分部队能够配属的武器装备,而且大多数在一线作战的部队,平均拥有的火炮数量还抵不过美军整编师的一半。

这样大的差距,可见之前的几场战役我军进行的是十分艰难,火力的明显差距更是十万八千里。

所以,第一次战役中,我军就采用隐蔽行军迂回包抄,有效避开美军进攻锋芒,并且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战役打响以后,美军就变换战法,充分发挥在白天飞机与火炮的优势向我志愿军进攻。

我军也改变策略,主要采用夜间进攻,白天防守的作战方式。既然不能躲过美军的轰炸机,那就只好选择到了夜间行动。

美军没有了侦察机与轰炸机的空中力量优势,嚣张的气焰先哑火一半。我军再借助夜幕的掩护发起进攻,必定能再次沉痛地打击美军。

不过,尽管如此每一场战役都是打得非常艰难。虽然各有伤亡,但是在我军火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想要攻克敌人的防御阵地那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尽快提高志愿军的火力,这支新整编组建的装配有火箭炮的21师就显得愈发的重要。

正常情况下,一个步兵团转换为成熟的火箭炮团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由于前线军情紧急,能留给炮兵21师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多月。

更为棘手的是,当时部队战士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无疑是在无形中增加了训练难度,想要在短时间内结束训练并投身到作战当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训练一个火箭炮兵需要掌握那些要领?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神秘部队又将发挥出怎样的战斗力呢?

火箭炮在当时对于我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装备,那么作为合格的火箭炮兵通常要先了解装备那些基本性能?

作为火箭炮兵并不是会装填然后再按发射按钮就行了,而是需要对庞杂的发射系统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经过研究讨论,21师得出先技术,后战术。专业为主,一般为辅,操作为重,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训练计划。

战士们开展互帮互助,仅用28天就掌握了常人一年才能彻底全部装备性能及技术要领。我火箭炮兵成长的速度之快,令苏联专家都赞不绝口。

装备与改编训练完的火箭炮兵21师,已经做好准备奔赴朝鲜战场。至此,联合国军的噩梦才刚刚拉开帷幕开始。那么他们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1951年4月,炮兵21师奉命正是分批入朝作战,与此同时在国内也开展了对其余炮兵团的整训工作,这些部队被列为第22师,最终于1952年入朝作战并编入炮兵第21师。

回想一时间,喀秋莎火箭炮成为了志愿军的绝杀武器,用于一剑封喉的关键时候,令联合国军们闻风丧胆。

入朝后的火箭炮兵21师分为东、中、西三线出击,支援步兵团进行作战,双方相互配合,对敌人实施歼灭任务。

1951年9月1日,21师位于东线的203团正式射出了我火箭炮兵入朝第一发,203团协同27军235团反击美军七师下辖的两个营。

考虑到美军在白天有空军及炮火的优势情况,志愿军决定采用快去、猛打、快回的战术,黄昏后趁着夜色悄悄进入对敌军的预先攻击阵地。

此时的美军毫无防备,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配属作战的24门喀秋莎火箭炮瞬间共发射了384枚火箭弹。

每一枚火箭弹犹如一条火龙飞向美军阵地,瞬间将美军第七师两个营原本的星空化为白昼。伴随着阵阵爆炸声响起,美军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刹那间,这支美军的精锐部队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让一直掌握火力优势的联合国军也尝到了被火力覆盖的滋味。

此次战役,美军付出了伤亡700余人的惨重代价,一些侥幸逃脱的美军,惊恐的甚至一度怀疑我志愿军是不是使用了原子弹。由此,足以见得他们对卡秋莎的内心阴影有多大。

随后21师又配合67军参与作战,两次齐放射,歼敌500余人,很大程度上震慑住了敌人,同时也打出了新中国首支火箭炮兵的荣誉。

事实上,刚入朝鲜战场的21师因为装备集体规模较大,出动转移时所有的其余人员装备都需要听从调配,优先21师行动,因此会受到其他作战部队的排挤。

但是,经过21师的首战告捷后,志愿军将士们见识到了卡秋莎的威力,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21师也成为了志愿军各部队热烈争抢的存在。

但是由于每发火箭弹的费用相当于6两黄金的引进价格,也限制了它无法用于我志愿军的每一场作战。

但是21师,我军首支火箭炮兵的辉煌战绩,却远不止于此。再后来当我火箭炮兵在面对美国的王牌部队美骑一师时,更是为后续我军的火箭炮兵与步兵的协同作战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案例。

那么21师在于美骑兵一师的作战中回去的怎样的辉煌战绩?又是怎么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订呢?

朝鲜战争最终的胜利会是中国吗?打死我也不信。

这是在朝鲜战争的初期世界上的普遍共识,更是不会相信对战双方能够坐下来商谈停战协议,都认为会是联合国军一边倒的优势结束战斗。

但就是在我志愿军顽强的作战意志与“神秘部队”的,最终不得不代表联合国军与我方及朝鲜人民军的代表进行停战和谈。

那么自大的美军是怎样甘愿签署停战协议?而对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的喀秋莎火箭炮,近年来还能否见到它的踪影呢?

首先就要从1951年10月,上甘岭战役的爆发说起,我志愿军炮兵第21师202团奉命配合步兵47军作战,而当时需要面对的就是美军的王牌部队美骑一师。

美军这支部队虽说冠名是骑兵之名,但实际上却是一支全副武装的机械化部队,它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就已经存在了,据说160年来从未有过失败的记录。

并且还作为美军的主力部队,参加过第二次的世界大战,拥有着显赫的战绩,在美军中可谓是王牌中的王牌。但是接下来令美军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支被视为“常胜之军”的部队,却被我志愿军在上甘岭打得魂飞魄散。

当时美骑一师已经占领了我军位于天目洞的阵地,并妄图凭借着牢固的工事抵挡住我军的反击。

当我志愿军采取炮火打击的时候,他们就躲在工事内隐蔽,当步兵发起进攻时,他们又冲出工事进行射击,由于此时阵地前方有我志愿军士兵,让我军的炮火无计可施。

面对眼下这种情况,21师与担当主攻的步兵部队进行商议后,制定出了诱敌出巢,然后由用火箭炮将其歼灭的打法。

首先我21师提前埋伏好锁定美军阵地,而我军另一支步兵部队对敌方阵地进行短暂且猛烈的射击后,吹响冲锋号,做出志愿军将要拼死冲锋的假相,诱敌出巢。

躲在坚固工事里的美军信以为真,钻出工事准备抵抗志愿军步兵的冲锋时,郑重我志愿军21师下怀。

提前埋伏好的炮兵团配属的喀秋莎火箭炮一起齐射,阵地内的美军来不及躲避,眼睁睁地看着无数的火箭弹朝自己飞来,却无济于事。

随后伴随阵阵爆炸声响起,美军瞬间死伤一片。我军步兵趁机继续发起冲锋,夺回了天目洞阵地。这次战斗共歼敌800余人,再次痛击了美军。

1951年11月,我火箭炮兵第64军相互配合,对占领我马良山、高望山阵地的英军第28旅进行反击,歼灭敌人700余人。

为了保障此次战斗能稳操胜券,志愿军战士们提前锁定目标,然后结合当下的地势地形,炮兵趁着夜色掩护进入事先选定好的发射阵地,进行短暂的突击,随后迅速撤离。这招可谓让联合国军们吃尽了苦头。

当他们反应过来,想要展开针对性的还击时,却发现我志愿军炮兵已经消失得毫无踪迹可寻。这只杀伤力巨大的“神秘部队”令联合国军顿时人心惶惶,据战后统计,当时联合国军70%的伤亡率都是由这支神秘部队造成的。

1953年5月,我军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在金城地区对敌人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夏季反击。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们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炮火力量,实实在在地打了一场富裕仗,李云龙要是来了都要大呼过瘾,派往朝鲜的21师集体出动,先后对敌军进行了69次齐射,配合步兵协同作战,共同歼敌9万余人。

最终,我军收复朝鲜半岛178平方公里的土地,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战线,强有力地推动了停战谈判的局势,经过此次战役也增加了中朝两国的友谊。

几次战斗下来,喀秋莎的威力是不容质疑。据统计,我首支火箭炮兵21师自从入朝作战开始算起,摧毁敌人坦克、车辆百余,造成敌人伤亡更是将近十万余众,由此可见21师这支“神秘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953年7月,伴随着朝鲜停战协议的签署与发表,驻扎在朝的志愿军战士们开始进行有序撤离。抗美援朝战争后,还特意协调了一台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喀秋莎火箭炮移交给军事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国力以及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更是迎来了多次的迭代更,这位“战争女神”也逐渐被代替。

但这一装备曾我志愿军划破长空,击穿帝国主义恫吓与威胁的光荣历史,将永远被写进史册。同时也成为了无数联合国军战士挥之不去的噩梦。

大家觉得“喀秋莎”的强大是装备的强大,还是我军战术战略利用的优秀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19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