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120)—乡村传统手艺人:剃头匠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8-10 03:38:08

文:郑学良

农村大集体时代,人们把理发称为剃头、剃脑壳,相应的,把从事这一行业的手艺人称为剃头匠,那个年代,生产队里的女人们没有理发的,只有男人需要理发,理发一般就是把头发剪短,要么是平头,要么是光头,所以称之为剃头,虽简单粗暴,但也确实合乎实情。

关于传统剃头匠,有一句经典歇后语,叫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凉,大意是,剃头匠外出剃头时,都会挑着担子,一头挑着火炉脸盆什么的,方便烧热水供顾客洗头,一头挑着剪刀、推子等什么。

不过,在生产队时代,挑着担子去剃头的场景不存在,小编也从来没见过。那年代,每个生产队不一定都会有剃头匠,但整个大队,都会有那么几个剃头匠,那时候剃头,要么自己去剃头匠家,要么是剃头匠来村庄上门服务,上门来剃头时,也无须挑着担子,就拎着一个小小的木箱,箱子内装着推剪、剃刀、磨刀布、围巾、木梳、小镜子、挖耳勺等剃头工具,至于剃头时需要的板凳、热水等什么的,不用剃头匠带,社员家自己准备。

剃头匠来村子剃头一般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和下午,此时,成年社员在田间劳动,院子里只有老头和小孩们。虽然那时条件不怎么样,可剃头还有讲究的,剃头匠不会选择在社员家里剃头,怕地上掉落头发弄脏地面,麻烦主人打扫,所以都会选择在院子里摆开阵势剃头。

剃头匠来院子剃头时,老爷爷们最欢迎了,村里的老头就会围拢来,一边等待、抽烟,一边和剃头匠摆龙门阵。剃头匠打开围裙,将磨刀布挂好,先将剃刀在磨刀布上磨锋利些,那时老人们通常剃光头,剃头匠手拿剃刀,唰唰唰,几下子就把老人剃了个锃亮的光头,然后剃胡须、掏耳朵,剃完后,老人伸了下长腰,感觉舒服极了。

与老人们剃头时的享受乐趣相比,小孩子剃头却是一脸的不情愿。那时剃头,都是爷爷奶奶架着,坐上小板凳后,如同受刑。一是端坐不能动,剃头时,怕刮伤皮肤,反复交待要坐好,可小孩子好动,剃头匠不时用手捏住小脑袋瓜,端正坐好;二是夹痛头发,那时的剪发,工具是推剪,用久了后或者剃头匠动作快了,那推剪会夹头发,有时扯得生痛;三是剃头时,剃下的短发会钻到衣领里面,非常不舒服。

生产队时代,剃头匠们除了上门理发服务外,也在家设有理发室,设施非常简陋,房内一把椅子,墙面挂一面镜子,还有个脸盆架,就是全部家当了。平时,社员们要参加生产劳动,剃头匠上门来理发时不一定会碰得到,往往会利用晚上时间去剃头,还有,那些上小学、初中的学生们,一般也会选择在放学回家时去理发。

七十年代,小编家乡的剃头价格是小孩8分,成人1角,都是要给现钱,剃头匠收了费后,要向生产队交钱,用来买工分,才享有分粮分红的待遇,生产队收到的钱,作为副业收入。剃头匠在交纳给生产队的工分钱后,剩余的才归自己所有。那年代有些社员家很穷,剃头时,一些人交不起现钱,没关系,就记着账,到年底了,剃头匠会一家一户上门去催要剃头的欠账。

大集体时代,吃饭第一,所以,人们对头饰等没有什么太大讲究。在农村,大都是老人剃光头,成年人剪平头,小孩剪锅铲头,没有那么多花样。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年轻人不安分,受当时个别电影里明星西式头的影响,总想时髦一回,也终于弄出一点点笑话。

小编所在生产队离县城只有四公里左右,社员们去县城卖菜、送公粮等机会较多,也带回来一些新奇事儿。与农村个体的理发不同,县城里是专门成立理发社的,属于国营,条件、气派都不可与农村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那理发社除了男师傅外,还有女理发师,当时农村,女人们不理发,自然也就没有女剃头匠,剃头匠清一色是男的,而县城的理发社,却有女理发师为男人洗头理发,这在当年封闭的年代,确实很让一些年轻人澎湃和暇想的。

生产队里有一对好哥们,绰号分别叫“癞子”和“哈佗”,二十来岁,早就心痒痒,想去县城理发社,尝一把让女理发师理发的味道。一次,生产队安排他俩,跟生产队会计拉板车去县城的供销社交售蔗糖,卖完糖后,他俩说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央求生产队会计拉着空板车先回家。这两人等会计一走,就去了理发社,当时,县城国营理发社是买票排队理发,每人花了二角钱买票,然后等待,理发社有六七个师傅,男女理发师都有,这两货的心思,都是想轮到女理发师来理,可那时是没有选择的,哪位理发师空了,顾客就得上去。“癞子”运气背,轮到他时,刚好是男理发师,大庭广众之下,又无法推脱,而“哈佗”运气好,轮到了一位女理发师,终于得尝所愿。

两人理完发后,回家路上心态就完全不同,一个郁闷不开心,一个偷着乐开了花,不过,两人达成协定,这事儿不是光彩事,得保密,回去不能说。可过几天后,“癞子”就揭发说,“哈佗”在城里理发店花了二角钱,就是要让女理发师摸下脑壳、理一回发,而“哈佗”也反唇相讥,说“癞子”花了二角钱想让女理发师理发,却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两人去县城找女理发师理发的事,成了生产队男女社员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手艺人是个大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排名和地位。传统社会中,剃头匠地位不高,“九佬十八匠”中,剃头匠与修脚、补锅、阉猪等排列在“九佬”行列中,与金银铜铁木等“十八匠”本身就有差距。

人比人,气死人。大集体时代,同是匠人,但剃头匠地位远不及木匠泥匠篾匠裁缝匠等匠人,那时,人们对木匠泥匠篾匠裁缝匠等匠人尊敬有加,除了尊称师傅外,对上门来做活的匠人,好酒好烟好菜招待,而剃头匠显然没有这样的待遇,上门来服务时,能有一根烟抽就算不错了,更没有管饭的待遇。

就家境来说,其它手艺人挣得多,家庭生活状况比普通社员家要好,而剃头匠一毛几分的挣,并不比普通社员家强多少。唯一的利好是剃头匠不用参加繁重的集体劳动,一些病弱者往往选择当剃头匠。所以,在当年,剃头匠被视作是一种没有多大出息的手艺人,没有多少小孩子会把剃头作为一种手艺来学,要学的话,都会去学木匠泥匠弹匠裁缝匠等。

生产队时代,剃头匠不可或缺,但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实惠都不高,这是由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贫困年代,物质生存第一,精神层面其次,所以,直接为生产服务和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手艺人们就显得重要些,而当时理发属于消费范畴,人们只求方便,不太讲究美观大方,自然,剃头匠地位就没有那么重要。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加持下,许多传统手艺工艺受到很大冲击,传统手艺人日渐凋零、风光不再,如木匠铁匠裁缝匠等,而作为一个行业,剃头匠(理发),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迭代升级,混得风生水起。现在市面上的理发美发店,装饰豪华、现代新潮,传统的剃头匠也来了个华丽转身,变成了集发型设计、理发美发美容为一体的理发师。

0 阅读:21

谈谈农的鼓与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