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影评:平凡之路上的飞驰人生[轻微剧透]

宣铎谈商业 2024-03-24 19:23:25

过年期间看了两部电影,其中一部是韩寒导演的新作《飞驰人生》。

韩寒的书,我一本都没有读过,写的文章基本都看过。韩寒的电影,我倒是全部看过。

我一直觉得一个电影导演,如同一个大厨(记得好像某位知名导演曾经如此比喻过)。一个导演完成的一部电影作品,如同一个大厨精心准备的一道菜肴。

韩大厨为自己的新菜作宣传

如果把观看影视作品比作是享受美食的话,那我算不上美食家,但是应该算是一个超级吃货了。

吃过满汉全席,也吃过山珍野味,家常菜从来不断,路边摊也偶尔光顾。

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关注我喜欢的那一部分。如果是一道菜,我会去捕捉其中好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即使是吃我非常不爱吃的臭豆腐,我也不会去纠结于其难闻的臭,而是努力去体会余口的香。

大家不要认为我这么说是对自己批评罗永浩的自我打脸。如果说罗永浩的人生是一部作品的话,那不是一道菜,而是某种我实在无法欣赏的行为艺术。

韩式特色和闪光点

韩大厨端上来的这几道菜,是具有韩式风格的家常菜。总体上来讲,我是喜欢的,因为韩式家常菜有它自己的特色和闪光点。

就拿这道新菜来说,韩寒电影的台词特有的幽默和语言梗仍在,尽管本部电影的这种梗是偏向于搞笑而不是思考人生。

韩寒的电影台词一直和他的文章如出一辙,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尽管很多观众觉得韩大厨的每道菜都有这样的口味已经让人有些腻歪了,但是从整个影视餐饮市场来看,有这样口味的家常菜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韩寒当年的杂文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而且韩大厨也不是一个高产的厨子,毕竟他的爱好很多,精力有限。因此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并且有点欣赏。

只不过是,从大家的反应上来看,如果韩寒要在导演这条路上继续深入的话,是到了寻求突破的时候了。

影片中的闪光点,就是后半段的赛车部分。用一个流行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燃!

赛车很燃,也很危险和小众

从这些赛车的镜头中,我看到了韩寒对赛车的一往情深,这样的深情被通过电影语言表达出来,让不爱赛车的人也能够感受到赛车的魅力和魔力。

这一点,非常棒!很少见,也很小众,小众到有点像韩寒既大胆而又颤巍巍地呈上的私货。

因此,如果大家不是以品尝大餐的期许去尝一下韩寒的新菜,应该不会过于失望。当然,家常菜也很难给一个尝遍天下美味的吃货多么大的惊喜。

说了我喜欢的部分,再来谈谈我认为的一些不足。

欠火候的新菜

最明显的不足,是前后的脱节和无法相互呼应。

这部电影非常明显的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搞笑的,情节简单,宛如你漫不经心的喝着一杯可乐。

后半部分则是激情四射,让人热血澎湃,如同你不小心剧烈晃动了手中的可乐。

穿着赛车服来捣鼓柴米油盐,这样的人生也是另外一种飞驰

很多影评人都点出了这个问题,并把这归因于韩寒导演功力的不足。

作为曾经的畅销书作家和国内顶级的赛车手,半路出家的韩寒导演功力不足是肯定的。

我思索的是,是什么让韩寒的新菜明显欠了火候。个人认为,韩寒在这道菜上犯了贪心的错误。

既要兼顾商业和票房,所以用沈腾来搞笑,但是,韩寒仍旧没有摆脱自己的个人偏爱,一到赛车,就极端认真了起来。

一部单纯的赛车电影会变得小众,爱看的人会很喜欢,但是想赚大众的钱就很难。不是做不到,是很难,尤其是对现在的中国观众来说,很难。大家可能会在电脑上下载了免费观看,但是要走向影院,大家需要的是视觉盛宴,或者至少是被愉悦了。

在这道菜里,韩寒两样都不想放弃,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功力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电影呈现出的样子。

在这种脱节的背后,其实是影片思想性的混乱和脱节。在影片的前半段,男主角和他的驾照考官一起,重复了韩寒和朴树合作的优秀歌曲《平凡之路》的片段: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可以说影片进行到那个时刻,和上述歌词是非常契合的。如果整个影片能够围绕着"平凡才是惟一的答案" 形成一个主旨,那么整部影片的完整性就会非常强,不会给人前后脱节的感觉。

然而实际情况是,影片的后半段,尽管走向赛场的男主不是抱着过把瘾就死的心态重返赛车场的,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过把瘾就死了。为了零点几秒,燃尽了后半生。

韩寒导演本人对这样的结局并没有表达个人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想要给观众自己思考的空间。算是一种留白吧。

但是我觉得这对大多数不是吃货的人来说,要求太高了,功力不够效果就不好。食材非常不错,但是做的夹生了。这个时候让食客去努力品尝食材的美好,大部分食客是做不到的。

所以,导演是必须提高自己的水平的,否则票房扑街是迟早的事。

另外,作为一个大厨,尤其是要给大众做菜的大厨,必须要忘记自己的个人偏好。从韩寒的电影新作来看,尽管这部电影不是公路片,但是仍旧和韩寒自己的个人爱好息息相关。

这固然和韩寒导演的个人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有关,但是韩寒本人的个人纠结和个人情节,却并没有得到多少抑制。这种个人情节的纠结其实是把双刃剑,虽然呈现了个人的特色,但是限制了导演的表达。

举个具体的例子。从韩寒的电影中可以看出赛车手徐浪的意外身故对韩寒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前作中邓超扮演的徐太浪,还是本作中赛车手的受伤和死亡,都让我想到了徐浪。

也许正是这样的个人情节让韩寒掌握不好平衡。

所以,聪明的韩寒的下一部作品,是否会和车无关呢?我们拭目以待。

令人困惑的结局

说完了前后的脱节,再说说影片的结局。我在观影时的感受就是,影片戛然而止,让我认为还没有结束。诚然,这可能是韩寒想要制造的戏剧效果和对比效应,但是结果很不成功。

活着离开巴音布鲁克的亚军,是否会是后来的冠军呢?

看完了电影我就上网搜索大家对结局的评论,结果发现大家都是纠结于男主是活下来了还是死掉了,正如我刚刚看完电影纠结的一样。

但是逐渐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结局其实不是开放式的,而是半开放式的:巴音布鲁克没有海,而英雄不死。

然后我很快就不纠结了。所以韩寒的开放式结局在我这个超级吃货这里封闭了起来。于是让我觉得不成功,尽管这样的尝试是值得称赞的。

也许韩寒是想表达肉身的赛车英雄即使已经飞向了天空,但是英雄的精神却会成为传说在世间流传吧。

相对于飞驰的人生,我更喜欢平凡之路。

关于影片主人公的人生,我更多的思考是,为什么我们总要将平凡的人生和人生的不凡对立起来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不凡,是需要平凡的人生去创造的。

到底是给岁月以生命,还是给生命以岁月,这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 为什么不能同时给岁月以岁月和生命呢?

一个不要命的人是可以做到太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但是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如果这部影片的结局可以让我纠结很久,我会觉得这样的结局很成功。

但是,结果就是爱思考的人会很快就不纠结了,他们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给出自己的答案。不爱思考的人看完也就放下了,你还不如给人家喂上就好的那一口。

夹生的菜肴,无法回味悠长;生涩的琴艺,做不到三日绕梁。

张弛的人生让我想起了在琴弦上燃烧生命的吉他英雄吉米亨德里克斯,以及拔枪自尽的摇滚英雄柯特科本,好像这两位我热爱的大神的生命都终结于27岁。

然而我不喜欢这样在人生最灿烂的季节的戛然而止,我更期待的是如果他们的生命可以更长久会给世界带来多少更优秀的作品。

用韩寒的这部电影来说,如果男主认为只有为了自己挚爱的赛车不顾一切才是不平凡的话,那他本身就落入了平凡的俗套和陷阱,因为赛车手的不凡人生和活下去其实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我看来,能够选择陪着张飞一起长大其实是更大的不平凡。因为激情燃烧瞬间的一个选择很容易,但是持续燃烧一生却很难。

一如影片中的那身赛车服,和外卖服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看穿而不看淡,才是更高的境界。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因为柯特科本在他的遗书中引用了而广为流传: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这句话,是许多人秉持的人生观的一个概述,但我不喜欢世人对其过于简单的解读。柯特科本的自杀,对这句话是有很大的误导性的。

柯特科本不是从容燃烧,而是迅速燃尽,一如本片男主角张弛的人生。

能够活着离开巴音布鲁克的张弛,才是从容的燃烧。

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英雄不死,这句话没错,但是要看对什么人。对于吃瓜群众,英雄不死,是因为英雄如同韭菜,一茬接一茬,也是因为英雄的精神会成为传说和传奇。

然而对于英雄的朋友和家人来说,英雄死了就是死了,甚至是英雄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不会在乎那个冠军。朋友更在乎的,可能是是否还能在一起撸个串儿喝个小酒;孩子在乎的,可能是爸爸是否会陪伴着自己长大。

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平凡的英雄,即使每个瞬间都不足够耀眼,但却持续一生发出光和热,也许才是给“人生之问”最好的答案。

在平凡之路上一路飞驰,远离巴音布鲁克那样的赛道吧,为了心中的那片海。

要说留白的一小部分成功,我觉得是我心中留下的一个问题:如果可以提前选择,张弛是否会选择飞驰,冲向那片不存在的大海?我没有答案,但是偏向于否定的回答。

只不过是,当你为了自己的挚爱不顾一切的时候,很可能会失去选择的机会。当张弛的赛车碰上石头的那个瞬间,他的选择和在生死关头为爱人挡住子弹没有区别。

那是为人生挚爱付出的,爱的代价......

0 阅读:0

宣铎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