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如何成为优秀的军事将领(2/4)

名著解读 2023-09-20 13:25:46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曾国藩“巴蛮”的性格特征,使他这一介书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我们在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时,关于曾国藩的性格特点,可能给你最深印象的就是他非常“巴蛮”。这个词来自湖南方言,去形容湖南籍的曾国藩是再合适不过了。那这个“巴蛮”是什么意思呢?“巴”有粘住、巴住不动的意思,这个词指的是固执、不灵活,而且在湖南方言的使用语境中往往带有贬义,比如“做事情不要巴蛮”。但是在一些特定语境中,“巴蛮”也可以指代硬着头皮做事,或者做事执着、敢闯敢拼。这个词被公认为是形容近代湖南人性格或者湖南气质最准确一个词,湖南人为人处事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巴蛮”,敢作敢为。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特别是他早期的官场生涯,他的“巴蛮”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并不是说曾国藩思想保守固执,刚愎自用,而是说他的做事风格非常执着,只要他认定要做一件事,即使没有条件,他也要创造条件去干。比如,他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军这件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将南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形成了清王朝与太平天国南北对峙的局面。由于清政府的两大正规军,八旗军和绿营军都已经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鼓励地方官员办团练,也就是允许地方官僚自行招募士兵,组成军队抗击太平军。

曾国藩正是在清政府的这个号召下投身到战争中的。但是作为一个长期在中央任职的文官,他一没有在地方工作的经验,二根本不懂军事,如何征兵、练兵,从哪里征粮、征饷,战术和后勤是一概不知,他到底该从何处干起呢?没办法,只能“巴蛮”着干。

首先,打仗靠的是人力。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他能管理好那些暴烈好战的士兵吗?而且兵源又从哪里来呢?

曾国藩在湖南本地直接招募士兵,而且还要求必须是天性淳朴的农民。士兵招募完成后,在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同时,还要配合儒家礼教的政治教育。所以当时就有人在背后嘲笑,说曾国藩办团练是“儒生带乡奴”。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曾国藩居然初步建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可靠的队伍,这也就成为后来湘军的基本班底。

兵源问题解决了,那后勤保障怎么办呢?按常理来说,曾国藩的队伍是在湖南招募的,后勤保障自然是应该由湖南地方官员来负责。但是团练的本质,相当于是清政府在庞大国家机器上开了一道口子,允许体制内的官员在体制外招募独立作战部队,这些团练是不受清政府直接控制的,合法性也就成了问题。再有,晚清的官场腐败横行,各种潜规则都制约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加上战争导致地方财政已经空前拮据,所以湖南官场对支持曾国藩是非常不积极的。为此曾国藩只好冒着牺牲政治生命的风险,多次给咸丰皇帝上书,逼迫皇帝给他统领地方的大权,给予湘军合法化的地位,甚至还接连弹劾了湖南和江西两位巡抚下台,强逼地方官僚支持湘军作战。

在解决了兵源和后勤问题后,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就要直面太平军了。与湘军对阵的太平军将领,不论是前期的石达开,还是后期的陈玉成和李秀成,都积累了大兵团运动作战的经验。当时太平军的战斗力达到什么程度呢?简单地说,太平军可以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一路攻城略地,转战三到四个省份,连续发起数次大规模战役,战争范围波及到大小数十个城池和据点。依靠运动战战术,太平军即使在后期实力衰落的情况下,依然能与清军作战不落下风。

曾国藩跟这些人比起来,军事指挥能力至少差了几个数量级。所以,在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湘军留下了一连串耻辱的战败记录:1854年,湘军遭遇靖港大败,刚刚建立起来的水师被太平军重创,曾国藩险些跳江自杀;同年年底,湘军又遭遇虎口惨败,水师几乎全军覆没;1855年,太平军将领翼王石达开发动西征,横扫江西全省,湘军被驱赶到南昌,困守孤城。

这一系列的惨败都给湘军很大的打击,但是湘军和曾国藩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在屡败屡战中一点点吸取作战经验,并逐步发展壮大。到太平天国灭亡前,湘军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20万人的规模,汇聚了像李鸿章、刘坤一、丁汝昌等军事将领。同时曾国藩也基于太平军擅长打运动战的特点,为湘军制订出了对付太平军的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是用堑壕战对付太平军的运动战。当遭遇太平军时,湘军尽量不去做正面对抗,而是立刻开始挖堑壕,利用工事和壕沟瓦解太平军的机动灵活战术。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风格就是把湖南人“巴蛮”的品质发挥到极致的标志。湘军就像是湖南山涧里缠绕在悬崖边上的藤蔓一样,死死地巴住太平军不放,慢慢耗尽太平军的力量。这种战法最典型的表现就是1859年冬的安庆保卫战。当时湘军在曾国藩弟弟曾国荃带领下,在安庆城外围挖掘了两道五丈宽、两丈深的壕沟,靠近安庆城的壕沟用来负责进攻城池,外面一层用来阻止支援安庆的援军,而后湘军继续通过挖掘地道逐步渗透到安庆城周边,城内的太平军曾经尝试出城消灭堑壕里的湘军,但是往往一场仗打下来就会造成太平军几千人的伤亡,而湘军一般只会牺牲数百人。最后渗透到安庆城下的湘军利用炸药破坏城墙,攻陷了安庆。安庆保卫战结束后,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被打开了,湘军也从抗击太平军的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攻克天京,彻底平定太平天国的核心力量。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讲到曾国藩敢想敢干,勇闯硬拼的性格特点,他凭借“结硬寨,打呆仗”这种笨办法最终战胜太平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巴蛮”的性格的确让他克服了自己作为文人不懂军事的难题,使他在屡战屡败后,不断汲取作战经验,完善军事思想。但是这种性格也险些断送了曾国藩的官场生涯。

1 阅读:17

名著解读

简介:带你了解和理解名著,更有效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