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2/4)

名著解读 2023-09-22 11:38:30

这几千秀女,最后能留下来的又有多少呢?以刚才说的那次选秀为例,总共7767名秀女,进入皇帝览选阶段的有13个被记名的秀女,最后被留牌子的只有8个,留牌率就比千分之一高一点。不过,就算是没被选上,能进到紫禁城里见到皇上,也是很大荣耀了。

然而,到了清后期的光绪年间,秀女已经大幅减少,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甚至只有一个秀女。秀女变少,原因我们以后讲。总而言之,八旗选秀的目的就是给皇帝挑选皇族的婚配对象,像在穿越剧《步步惊心》当中,女主角被撂了牌子,结果成了宫女,又或者是《如懿传》中皇帝选完后再给其他皇族子弟挑选,都不会发生。

那宫女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前面说的内务府选秀了。内务府由上三旗包衣组成,也就是世代为皇帝家仆,由他们的家族中举行一年一度的选秀来产生宫女。《甄嬛传》有个飞扬跋扈的秀女夏冬春,选秀的时候在吹嘘自己家世地位时,说自己家是包衣佐领,这就不对劲了。按照清朝规定,夏冬春其实根本没有资格和八旗出身的秀女一起参加选秀。不过,内务府秀女和八旗秀女一样,都要选秀之后才能安排婚嫁,甚至也看出身。内务府选秀看出身,和八旗要求相反,身世高,家里世代为官,更容易被撂牌子,免于在宫中当下人。宫女选秀的大致流程和八旗选秀基本一样,除了没有复选,而且一次入选可能有几百人。入宫之后,还要继续接受考察和培训,如果表现不好,特别是针线活学不会,只能当干粗活的下等宫女,甚至档案里还记载有“因笨交出”,因为太笨了被开除。那些出身不差、样貌周正,且心灵手巧的宫女才能伺候后妃,里面又能分出几等宫女。有宫女回忆说,给慈禧太后收拾屋子、擦地的算是上等,能更衣、洗脚、侍寝的,那就是特特等了。

那么宫女是不是就只能一辈子给人洗脚?也并不是。宫女有服役年限,而且还不断缩短。康熙年间规定三十岁就能出宫,后来雍正又把上限降到了二十五岁,还限定最长服役五年。虽然后来的皇帝没有怎么遵守五年上限,有宫女服役将近十年的记载,但至少都有服役时限的概念,不必终身为仆。不仅如此,如果宫女被皇帝看中,的确有机会被提升地位成为宫中的妃嫔。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康熙十四年从内务府选秀入宫,三年后生下了未来的雍正,后来一路晋升,到雍正登基后荣登皇太后宝座,是母凭子贵的最好案例;还有后来被改编成《延禧攻略》的乾隆朝令皇贵妃,也是包衣出身。

总之,出身还行,样貌不差,小美第一关选秀有惊无险地过了,看看第二关,升位分。是不是就要开始宫斗了?还是没有。

如果留了牌子,没有被指婚给皇室王公,而是给皇帝做后妃,这就要开始初封位分了。我们的小美和乾隆以后的多数秀女一样,初封了一个常在。这个常在是什么水平呢?清史稿是这么说的:“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一听就明白了,清朝后宫的次序就是皇后最大,往下依次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些有定额,再往下贵人、常在、答应等级,就没有限额了。这一套体系基本上在康熙年间才成型,之后各代皇帝初封最多的就是常在和贵人两级,初封为妃和贵妃的每朝最多一两个,最低级的答应反而基本没有记录。

我们的小美能不能在这关一步到位呢?可能性非常小,这一关还是得熬。能初封到皇后,要么以前就是正宫嫡福晋,要么是皇上继位后才结婚,直接册立的,而皇贵妃这个级别基本上是皇后预备役,只在皇后不能正常行使责任时,才封皇贵妃代管后宫事务,比如《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原型,乾隆朝令贵妃魏氏,在皇后实质被废后升为皇贵妃,又或者在贵妃病重时冲喜,比如《甄嬛传》中华妃的原型,雍正朝的贵妃年氏,病重时被封为皇贵妃,几天后去世。总之,皇贵妃不是一个常设位置,《甄嬛传》中皇后健在却让端妃晋升皇贵妃,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往上爬有什么好处呢?除了大家理解的受皇帝喜欢,更要紧的其实还是待遇差别。比如说每年不同位分可以拿的“年例”不同,你可以理解为“年包”,皇后能拿一千两银子,几十种高级绸缎、棉丝、貂皮等等,而小美作为常在,就能拿五十两银子,几匹丝绸,还有三斤木棉。此外吃穿用度规格也不同,比如皇后宫内器具是金银铜铁应有尽有,而贵人以下最高只有铜器。还有平时各类肉品供应、冬天炭火供暖、晚上蜡烛照明、配备侍奉仆人等等,也都逐级减少。 不过就像自己的头牌上却没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更重要的是能为家族带来好处。清朝习惯给嫡母、生母、皇后、太后家族的男性加封爵位,后来还追封祖上三代。不仅如此,后妃家族还可能从下五旗升到上三旗,或是从内务府三旗改编入满洲八旗,这叫“抬旗”,而有一些原本没有旗籍的民女会被特批编进八旗或者内务府,叫“入旗”。有时也是给一些破例入宫的汉人民女装成旗人打掩护。同朝为官的娘家亲戚,当然也免不了更受重用,比如乾隆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除了家族中本就有伯父是大学士、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她的弟弟傅恒、侄子福康安都受到重用。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