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4)

名著解读 2023-09-22 23:52:34

关于作者

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和《戊戌变法史事考》等。

关于本书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证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核心内容

茅海建先生在书中全面分析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在遭到欧洲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冲击时,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同时也指出,这种缺陷是“体系化缺陷”。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并不是某几个人的责任,也不是决策是否正确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前言

本期为你解读的是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这是一本研究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主要讲的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在遭到欧洲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冲击时,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但这种缺陷是体系化的缺陷,所以鸦片战争的失败,并不是某几个人的责任,也不是决策是否正确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那这个“体系化缺陷”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期解读要谈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提到中国在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系列失败,我们一般会有这样四种印象。第一种印象就是,奸臣当道,忠臣壮志难酬,林则徐后来被罢免发配就是最好的例子。第二种印象是,清政府目光短浅,腐败无能,在战场上一触即溃,然后就一味地求和,甚至不惜割地赔款。第三种印象则是,中国的技术实在太落后了,只能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人的洋枪洋炮。还有第四种印象就是,英国人实在太帝国主义了,不光打了我们,还逼我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印象不能说错,但是在茅海建先生看来,这些结论实在流于表面。如果稍微回顾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论调,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而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不论是“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还是外交领域的苦苦支撑,都是在这些论调的笼罩之下,希望求一个贤臣良主、政治清明的局面。

但这种论调追求的局面,其实仍然是旧道德模式下的“忠良贤愚”。这也是为什么茅海建把这本书叫作“鸦片战争再研究”的部分原因。从这个视角来看,《天朝的崩溃》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流于表面的论调,把这场在100多年前改变了中国乃至东北亚政治形态的里程碑事件中,蕴含着的内在复杂性揉开掰碎给你看。让你明白,传统中国统治崩溃的必然性已经孕育在东西方两种体系的碰撞中。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天朝的崩溃》,你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晚清名臣李鸿章那个著名的形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那么,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内在缺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茅海建先生会说,这场战争一开始,中国就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三个部分,来讲述书里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我会让你了解,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事落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大刀长矛打不过洋枪洋炮那么简单。

第二部分,我会让你知道,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清政府为什么摇摆不定,甚至错误百出。

第三部分,我会让你明白,在鸦片战争之后,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到底是怎么回事。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