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脾胃问题很多,在调理上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虚实,否则既耽误病情还花冤枉钱。
先说虚症,得脾胃病的患者,可以说十有九虚,最常见的大概有两种。
一是脾阳虚,这类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容易腹胀,尤其刚吃完饭后更加厉害,腹脘部冰凉,常口吐清水,喜热饮,大便稀溏,面色萎黄,气少气短,不想说话,四肢不温等,一看舌头,颜色比较淡,舌苔白。
脾阳虚的患者多与饮食不节有关,比如经常喜欢吃生冷、肥腻食物,常年喝各种冰镇饮料脾酒,还有些人便秘了喝番泻叶,上火了吃三黄片等等,时间久了都会伤及脾阳。凡是虚症,虚则补之,调理上可参考理中汤加减。
二是中气不足。脾胃中气不足,通常意味着升清功能减退。在症状上与脾阳虚有共同点,比如食欲不振,饭量减少,少气气短,四肢乏力,腹泻肠鸣,更常见的症状是容易出现脏器下垂,大家比较熟悉的像胃下垂,还有脱肛,女性会有子宫脱垂,都是明显中气不足的问题。
中气不足,多是先天体质虚弱,或者后天长期劳累过度以及久病难愈等,导致气虚难以跟上身体所需,这类情况在调理上需要补中益气,可参考补中益气汤加减调理。
再说实证。脾胃问题,除了虚症,当然还有实症,实症中,临床上常见于胃病,但并不是说脾都是虚症,也有实症。最主要的实证就是痰湿,既然是痰湿,就会有寒热之分。
脾胃寒湿的患者通常嘴巴黏腻,胃闷胀,胃口差,头身困重,大便溏泄,一看舌头舌苔白腻。多是寒湿困脾,与患者居住环境潮湿,或常食生冷以及喜欢纯素食有关。这种情况可参考胃苓汤加减调理。
脾胃湿热的患者,与寒湿相比,都有胃闷胀,不思饮食、身体困重、便溏的症状。不同的表现为口干口苦,小便发黄,眼睛发黄,皮肤发痒,舌象为黄腻苔,这种可参考清中汤、或者五苓散加减调理。在遇到脾胃湿热证时,在辨证上要注意是否还有肝胆问题,有的话还可加柴胡,或用半夏泻心汤这类调理。
分享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线下正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