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一多的精神世界中,爱国主义是其底色,也是其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支配着闻一多的生活,也制约着他的政治抉择。
我们从闻一多的诗歌、政治态度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感的脉动,体会到他爱国主义精神的多重意蕴。
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经历了长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从他上清华学校、开始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起,他便自觉地形成了爱国思想。
在其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他自己思想的深化和我国面临问题的变化,其爱国的表现、重点也在不断变化。闻一多出生于1899年,清王朝寿终正寝时,他已经是一个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能够反思学习内容的少年了。
1912年,闻一多告别了湖北蒲水的父老,考入北京西郊的清华学校,作为留美预备生,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的洗礼。
作为一名少年,闻一多表现出相当早熟的严谨、刻苦和上进的品德,除了完成课业学习以外,他坚持钻研中国古籍,这是他借以自立、自强、抒发自己丰富内心感受的工具,更是他精神的归宿与寄托。
无论这股力量来自传统,还是来自他自我的求知欲,我们都可以从这位少年学子当时发表的文章中,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努力用新的、现代的目光解读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或许正因为清华是所西洋化的学校,中西文化的碰撞比较强烈,闻一多才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和美丽.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
在此期间,闻一多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著作,他对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尤为醉心。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爱心理,后来他甚至认为,中国除了在制造攻城略地的杀人武器上不如外国外,其他什么都不差。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表现在行动中和理性上,闻一多同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了清华文学社,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希望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流传后世。
这种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深深扎根在闻一多的心灵之中,对其后来成为诗人和选择教授古典文学的职业有巨夫影响。
闻一多的新诗大多创作于1920-1928年之间,其鲜明特色是浓烈的爱国匸义的情感。他把诗歌当成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唤醒民众情感的武器。
他对自己写诗的要求是: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个中国人,要做中国的新诗,不能写得好像西洋人说中国话。
闻一多承袭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提出了新诗的“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撰写诗评,在赞扬郭沫若新诗的时代精神时,也对郭诗中过多的西化味道提出质疑。
闻一多认为新诗要坚持地方色彩,要保持中国的特色,提出了新诗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命题,闻一多对新诗民族特色的关注,在新诗创作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