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读——僖公二十二年

左传解读 2024-03-08 06:08:10
僖公二十二年鲁僖公卑邾 胄悬受辱 宋襄公仁战 兵败犹荣 【经】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传】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三月,郑伯如楚。 僖公二十二年春天,经中记载鲁僖公讨伐了邾国,并占领了须句。传中解释夺取须句之后,让须句子返回国内,是符合礼的。去年冬天,因邾国灭了须句,须句子通过僖公之母成风逃到了鲁国,而且在成风的劝说下,僖公讨伐邾国,这年春天把须句夺了回来,让须句复国,须句子回国继续做国君。 传中又补充了一件事,那就是郑文公去了一趟楚国。现在的郑国没有了齐国的打压,死心塌地地跟随楚国了。 【经】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传】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僖公二十二年夏天,经中记载宋、卫、许、滕讨伐郑国。因为郑国亲近楚国,这让自认为中原老大的宋襄公很不高兴,于是组织中原诸侯讨伐郑国。在宋襄公的心里,有点南北分治的意思,我做北方的老大,你楚国做南方的老大,我们互相承认这不挺好吗?但偏偏楚国并不是这个意思,而北方的诸侯认谁做老大无所谓,反正都得进贡。所以郑国并不吃这一套。郑国当年也曾是北方老大,现在让他再去看自己曾经小弟的脸色,那还不如跟着楚老大混。 传中对此事有补充,那就是子鱼又说话了:“我所说的祸殃就指的就是这个啊。”宋襄公被一抓一放并没有改变宋襄公的雄心壮志,他是一定要在齐桓公之后的权力真空时夺得这个霸主的地位的。 宋襄公伐郑,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我可以求楚做老大,你不可以去楚国献殷勤。我打你也是为你好,我被楚国玩了,你还往火坑里跳,既然说不听,那就打得让你听。感觉这个宋襄公的脑回路有点清奇。 【经】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传】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王说。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 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僖公二十二年秋天,经中记载在八月丁未日,鲁国人和邾国人在升陉之地打了一仗,经中没说胜负,那是为了隐讳此事,只记打仗之事,不言胜负之果。传中有解释。 传中说,邾国国因为须句的原因而出兵攻鲁。鲁僖公瞧不起邾国,所以并没有认真准备就起兵抵御。结果肯定是失败了。当时臧文仲劝谏道:“国家不在于大小,不能轻视。没有防备,即使人多也是不能依仗的。《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同面向深渊,如同脚踩薄冰。’又说:‘谨慎啊再谨慎,上天光明普照,承受天命不容易啊。’以先王的美德,尚且没有不困难的,没有不戒惧的,何况我们小国呢!君王请不要认为邾国弱小。就连蜂蝎这些个小动物都有毒,何况是一个国家呢!”鲁僖公不听。 在八月丁未日,鲁国和邾国在升陉开战,结果我们鲁国大败。邾军缴获了僖公的头盔,把它挂在邾国的城门上示众,以此羞辱鲁僖公。 鲁僖公自从楚国献了一次俘之后,接着又恢复了须句国,便有点自大了,过去臧文仲说话还能听进去,现在也膨胀地听不进去了,结果竟吃了邾国的败仗,而且自己的头盔还被邾国人挂在了城门上炫耀,这也是够丢脸的一件事。所以经中要讳。传中解释此事是放在后边来说的。 传中另外补充了几件事。 第一件,是一个有关预言家的事。起初,周平王东迁到洛阳的时候,周室大夫辛有到伊川,见到披着头发在野外祭祀的人,说:“不到一百年,这里恐怕就要变成戎人居住的地方了!因为这里的礼仪先行消亡了。”如果我们从鲁隐公元年算起,到现在鲁僖公二十二年,一共是八十五年,正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这年秋天,秦国和晋国把陆浑的戎人迁到了伊川,预言家的话应验了。 第二件,晋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准备逃回晋国。于是和赢氏商量:“我和你一起回去吧?”赢氏说:“你,是晋国的太子,而现在辱居在秦国,想回晋国,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我父亲让我捧着手巾拿着梳子来侍候您,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安心。我如果跟着你一起回晋国,就违背了国君的命令。这不敢跟你回去,但我也不会泄露你逃回去的消息。”于是太子圉就逃回了晋国。这个赢氏就是怀赢,后来被秦穆公嫁给了晋文公,所以又叫文赢。文公是叔叔,怀公是侄子,这是叔叔娶了侄子的女人。这个女人非常了不起,以后我们会讲。 第三件,周王室的大夫富辰对周王说:“请您把太叔王子带召回来吧(此时的王子带在齐国已经十年了)。《诗经》上说:‘和他的邻居融洽和协,姻亲才能十分友好。’我国兄弟都不和协,怎能埋怨诸侯的不顺从?”周襄王听了很高兴。于是王子带便从齐国又回到了京城,这是周襄王把他召回来的。 当年王子带跑到齐国,想借齐桓公把自己送回国内,齐桓公也曾派仲孙湫去周王室洽谈,但仲孙湫并没有执行这个任务,回国之后编了一套谎话给齐桓公,说没十年周王是不会召这个王子带回国的。现在正好十年,周襄王允许王子带回国,应验了仲孙湫的预言,同时也是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这个王子带当年不惜引戎人来攻打王室,这种叛国行为竟然被周襄王原谅,哪里会有好结果?这个大夫富辰也有问题,什么“协比其邻”如果你的邻人本是个恶人,躲还来不及,如何协,如何比?凡是不加辨析只信书本上的话的人,你一定要小心。不考察实际情况而照搬书本的人都是书呆子,只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者一般是空头理论家。读万卷书是理论,行万里路是实践,理论和实践如果不能有效结合,那理论就是死的。而死理论并没有多大用处,有时还有害。 【经】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传】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老司》,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飨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飨毕,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僖公二十二年冬天,经中记载在十一月己巳初一日,宋楚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泓之战。这是中原大国与楚国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的交锋。过去齐国与楚国也一直有摩擦,但一般是打代理国战争,或者是两边一接触便采用政治谈判各让一步和解了。此次不同,是一次正面的大战。在三传中都有记载,且大同小异,看来此次大战比较真实。但此次战争宋国大败。 左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此次泓水之战的情况。 楚国人讨伐宋国目的是救援郑国,此次楚国也没有按以往的套路出招。过去一般情况下你打我的小弟,我也打你的小弟,避免大国之间正面冲突。但此次楚国显然是对宋国有清醒的判断,所以直接攻打宋国来救郑国。 宋襄公决定应战,宋国大司马子鱼极力劝阻道:“上天不保佑宋国已经很久了,您打算振兴它,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不和楚国作战为好。”宋襄公不听。十一月初一,宋襄公同楚军在泓地展开了战斗。开战之前宋国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势,楚国军队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此时司马子鱼说:“他们兵多我们兵少,乘敌人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请您下令攻打他们。”宋襄公说:“不可以。” 楚军已经完全渡过了泓水,但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劝宋襄公出击,宋襄公说:“还是不可以。”宋襄公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之后才下令攻打,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伤,他的侍卫全部阵亡。 宋国都城的人都责怪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杀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擒获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用兵之道,不靠险阻取胜。我虽是亡国的后代,可是也不进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还是不懂得作战的道理。那些强劲的敌人,遇到险阻还没摆开阵势,这是上天赞助我们。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是这样我们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当前同我们争强的人,都是我们的仇敌。即使是年岁很老的敌人,能够俘获的就该擒过来,为何宽恕头发斑白的敌人呢?让我们的士兵认识到战败的耻辱,教给他们作战的方法,本来就是为了让他们杀伤敌人。敌人受伤而未死,怎么就不能再杀伤呢?如果不忍心再杀伤,那就不如原来不杀伤;如果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那就不如早些服输。军队本来是按着有利时机作战的,金鼓本来是用以鼓舞士气的。既然作战要利用时机,那就该乘遇到险阻的时候下令进攻;既然响亮的鼓声能鼓舞士兵斗志,那就该进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十一月丙子日,按上文推算应是初八早晨,郑文公夫人芈氏、姜氏到柯泽慰劳楚王。楚王派师缙把和俘虏和割掉的敌人左耳给她们看。左传借君子之口评论此事:“这是不合于礼的。女人送迎不出门,会见兄弟不超过门槛,女人不接近战争的器物。” 丁丑日,也就是第二天初九,楚王进入郑国接受享礼,九次敬酒,庭院里阵列着上百件礼品,再加笾豆盛的食品六件。享礼完毕,楚王夜里出城,文芈送他到军营,楚王带着郑国两个姬姓女子回去了,这两个女孩子应是文芈的女儿。叔詹说:“楚王大概不得善终吧!进行的礼节终于男女没有区别,男女没有区别不能说是合于礼,连男女之别都不讲了,他怎么会得到善终呢?”诸侯因此知道楚成王不能完成霸业。 此次泓之战,楚成王大获全胜,宋襄公完败。但宋襄公是完全有机会打败楚国的,可惜宋襄公屡次没有听从司马的建议,从而饮下自己酿造的失败苦酒,自己还受了伤。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宋襄公是个呆子,是个教条主义者,或者是个军事的白痴。但他有句话我们要注意,那就是他说“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他仍以殷商贵族自居,他想恢复过去殷商的荣光,而且子鱼劝谏他“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的时候,他是断然拒绝的,说明他认识到这是复兴的最好时机,如果错过这个时机,那么可能再也等不来这一天了。从这个角度上去说,这个宋襄公是可敬可佩的。 而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用过去殷商时的礼仪来唤醒世人,所以他才有我们认为非常可笑的不鼓不成列,不杀二毛,不重伤,不靠险阻取胜的奇谈怪论。赢要赢的光明磊落,输要输得铁骨铮铮。他是为了理想而战,不是为了输赢而战。这一点也令人钦佩。 子鱼说他不懂军事,我看倒未必他真的不懂,可能是子鱼不懂襄公罢了。襄公与楚成王相约乘车盟会之时,当时子鱼也让他防范,但襄公冒着危险坚持乘车涉险,与此次的作战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襄公讲的是政治,而子鱼讲的是军事。在我看来,襄公是没有把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搞清楚,军事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而襄公显然没有理解到这一层。不论怎么说,宋襄公争霸失败,但后人对春秋五霸仍然给宋襄公以一席之地,可见后人对他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肯定,也是对他能保持殷商贵族最后的一点尊严的一种认可吧。 关于楚成王取胜之后,但在郑国大肆夸耀,并对郑国进行索贿,最后带走了郑国的两个女人,所以楚成王在击败宋国之后,便也膨胀无度了,这是他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并没有像齐桓公一样成为霸主的原因。楚国真正成为霸主是在楚庄王时代。 弹词 蝶恋花 泓水之战 成宙评 图霸怀仁终遇败,惜斩二毛,逆势逞英伟。一意孤行可怎奈,官歼伤股华棺盖。 小国争盟滋蠢昧,钓誉沽名,执念终为害。石陨鹢飞棋秤改,盂会泓水殷商泪。
0 阅读:0

左传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