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读——僖公十年

左传解读 2024-03-09 01:20:45
僖公十年夷吾不择手段回国即位 里党阴差阳错失算归西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传】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鲁僖公十年春天,经中记载了三件事。 第一件,在正月,鲁僖公去了一趟齐国,此事无传。这可能和去年齐桓公受胙肉、宋桓公又去逝、晋国又出现内乱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盟国的老二没了,晋国又内乱,齐国更是一家独大,所以鲁国可能动了心思,有了接替老二的想法,于是积极主动地去讨好齐国。 第二件,在这个春天,狄国把温国灭了,温国国君逃到了卫国。对于此事,传中有解释。传中说,狄灭温,是因为苏子不讲信誉。当年苏子叛离王室投靠了狄人,但又不能听命于狄人,所以狄人生气他说话不算数,于是攻打温,把温国灭了。因他曾经叛离王室,所以周王也不救他,任狄人灭温,苏子没办法只好逃到了卫国。 这个苏子,应是周王室司寇苏公的后人,当年周克商后,苏忿生以温爲司寇,也就是说他的封邑是温,但在周王室内任司寇。后来在鲁庄公十九年的时候,他的后人背叛周王室,在温地建国,而国名为苏,都邑是温,所以叫他做苏子。我们回忆一下前文中提到的有关温地的记载。 鲁隐公三年时,郑国军队收温地之麦和成周之禾,导致周朝与郑国的交恶。那时这个温地还是周室大夫苏子的封邑。 鲁隐公十一年时,周朝与郑国换田。周王把温地换给了郑国,此时温邑还在苏氏手中。 鲁庄公十九年,秋天,周王室五大夫联合贵族苏氏,一起拥奉王子颓,发动叛乱,攻打周惠王。因为周惠王即位后,占取蔿国的菜园来畜养野兽,强取大夫边伯靠近王宫的房舍,夺取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的土地田产,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禄 ,由此而引发蔿国等五位大夫的叛乱。注意这里有苏氏的掺和,这也是因为当年周王室把他的封邑换给了郑国。 但叛军没有得胜,逃到了温地。王子颓在苏氏陪同下逃亡了到卫国。而卫惠公又怨恨周王收留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于是他们一拍即合,便联合了南燕,支持王子颓。同年冬天,卫国和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将周惠王赶出了周都,拥立了王子颓为周天子。 鲁庄公二十年春天,郑厉公出面调解周惠王和王子颓之间的纠纷,但没有成功,郑厉公逮捕南燕国君仲父。同年夏天,郑厉公将流亡在外的周惠王带回郑国,安置在郑国的栎地。同年秋天,周惠王和郑厉公进入邬地,继而进入成周,取得成周的器皿用具搬回栎地,供周惠王享用。此时周王室实际上有两个王室。 在这年冬天,王子颓设享礼招待五大夫,奏乐及于各个时代所有的舞蹈。郑厉公听到此事,见到虢国国君虢叔说这个王子颓要完蛋,我们为什么不去攻打他呢?虢叔表示同意。 鲁庄公二十一年春天,郑厉公和虢叔在弭地会谈,誓师讨伐王子颓。同年夏天,郑、虢联军一同进攻王城。郑厉公拥着周惠王从圉门入城,虢叔从北门入城,杀死王子颓和五大夫 ,周惠王于是复位 。苏子应是在这个时侯带着温地归顺了狄人。这里要注意一下,虽然当年周王室把温地换给了郑国,但还是苏子的地盘,只是名义上是郑国的,现在苏子反叛王室,顺带着连温地一块带走了。 这个温地很有意思,温国被狄灭了之后,狄人并没有占据此地,于是这个地方又回到了周王室,后来周襄王时期又被赐给了晋文公,用来奖励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的功劳。后来此地成了晋国阳氏郤氏的封邑。 第三件事,经中记载这年春天,晋国里克杀掉自己的国君卓子和他的大夫荀息。 此事有点蹊跷,传中去年已有记载,说是在去年冬天十月杀的奚齐,十一月杀的卓子,同时荀息也为此而殉难。怎么经中今年春天卓子又死了一回呢?这是春秋和左传中时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这又是鲁史官按讣告之日的记载。因讣告到达鲁国的时间一定是晚于真正死亡的时间。 这句经文我们要注意一下,它记载的是国君和大臣的名。也就是说,在鲁史那里,这三位都是批判的对象。是说他们三人都有罪,无论是杀人者,还是被杀者。荀息称名有点意外,在春秋史官看来这个荀息不知奚齐卓子不可立,其罪一;立了他们又不能诛里克而使君得以存,其罪二。批评他既无远谋,又无近勇。而且献公惑於骊姬,杀嫡立庶,荀息明知此不妥还要给奚齐为师傅,这是助纣为虐。所以经中的态度和传中的评论大相径庭,看来左传传春秋是有自己的观点的,并不是一味地对春秋盲目地解释,这也是左传与其他两传最大的不同。 【经】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夫里克。 【传】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丕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   晋侯改葬共大子。 鲁僖公十年夏天,经中记载了两件事。第一件是齐国和许国攻打了北戎。第二件是晋国人杀了大夫里克。 关于第一件,三传都没有说明和解释。实际上可能是许国受到了戎人的骚扰,所以齐国要帮许国击退戎人。 关于第二件,传中解释说,在夏四月的时候,王室的周公忌父和王子党与齐国大夫隰朋会合立了夷吾,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掌权之后就要杀掉里克,目的是要向国内解释自己不是篡位。因为里克杀了两个国君,而现在迎接惠公当了国君,那国内的舆论自然会认为是惠公指使里克这么做的,如果这样,那里克是为了惠公篡位而扫清障碍才有的弑君行动。所以惠公只有除掉里克才能洗脱他派人弑君的舆情。 而里克实际上是为了迎接重耳才弑君的。因为他过去是重耳的傅,相当于是他的老师。但形势并没有按他的想法发展,反倒是夷吾在王室、齐国、秦国的合力下保为晋侯,所以阴差阳错,他也只能借驴下坡迎接夷吾回国为君。 在惠公的心里实际上也知道里克的无奈,惠公认为此人并不是真心拥护自己的,所以要除掉他。但不能用这个理由杀他,于是以平叛的理由除掉他,罪名自然是弑君,而且是连杀了两君,这个罪名想不死都难。 我们看左传上他们的对话。要杀里克之前,夷吾派人对他说:“没有您我就做不了国君。即便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我做为您的国君,这也有点太难了吧!”这句话有三层含义,其一,你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是死罪。其二,我也是国君,保不定哪一天也对我动手,而且你内心里也并不是忠心拥护我的人。其三,我做为你拥立上来的国君,我又不得不杀掉你,这让我很为难。 里克一听这话,心里明镜似的,他说:“没有奚齐、卓子的废弃,君王您怎么能兴起?想要给人加上罪名,难道还会没有话可说吗?臣下听到命令了。”于是挥剑自刎而死。里克留下了一个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们说一下里克,早在晋献公想废掉太子申生的时候,里克就进行劝谏,但献公不听,所以他不对而退,见了太子,太子问他我是不是要被废了,他说“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已而不责人,则免于难。”明确告诉他不应该担心废不废的问题,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或许可能免于灾祸。后来他就投靠了骊姬。等献公死后,他积极联系重耳,并杀掉了奚齐和卓子准备迎接重耳,但事与愿违,阴差阳错,接回来的是夷吾。从荀息的话中可以听出,实际上里克也是为了晋国,他是在做对晋国有利的事,所以荀息并不阻拦他发动政变。那么也就是说这个里克投靠骊姬实则是隐忍之举,为的是以后举大事的一种行为。可以说他是重耳在国内势力的强有力的支持者,而且隐伏多年,可惜以失败而告终。 传中接着说他的那个同谋丕郑,这个“丕”字打不出来,底下不是一横,是个十字。这们姑且写成这样。丕郑当时正在秦国聘问,他是为了延缓割让给秦国国土来致歉的,因为这个晋惠公一上位,就不想割让先前答应给各国的土地了,于是丕郑出使来秦国说明情况,这个事可能缓一缓,没说不给,可能后延。正因为他的这次聘问,没有像里克一样遭到祸难。 传中又记载了一件事,是在这年夏天,晋惠公改葬了恭太子,也就是申生。这里为什么要改葬?如果说申生是按太子的规格下葬的,那么夷吾继承大统,就得在形式上废除太子申生的合法地位,所以得改葬,才能完成这个计划。但太子应该是在晋献公活着时就废除了,而且指定了继承人奚齐,所以夷吾没必要降格。既没必要降格,又要改葬,那一定是升格,也就是说申生应该没有按太子之规格下葬,现在夷吾要按前太子的身份下葬。如果这样,那么就是在形式上否定奚齐的合法性,而太子死掉,以年龄来排,自己也有合法性。但如果这样那就是告诉世人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了。 还有一种可能,从后文得知,这个夷吾回来时,他的姐姐也就是秦穆公的夫人嘱托了他一件事,让他照顾好申生的妃子。但这个夷吾回国之后就把自己的嫂嫂照顾到自己的床上去了。我猜测这个改葬可能是申生妃子屈从这个小叔子的一个条件,所以要改葬。 【经】秋七月。 【传】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   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 鲁僖公十年秋天,经中无记载。传中记载了一件晋国的故事。 在此年秋天,狐突去了一趟下国。这个狐突是重耳的外祖父,也是保护重耳外逃的狐偃的父亲,那么狐偃就是重耳的舅舅;下国就是曲沃,因过去是晋国都城,后来晋迁都于绛,所以就叫做下国,以现在的话说是副都,是太子早生生前所居之邑。狐突到了曲沃,梦到他遇到了太子申生。太子在梦中让狐突上车(因在闵公二年讨伐皋落氏时,狐突就是申生的车御,所以又让他为自己御车。)并告诉他:“夷吾无礼,我已征得天帝的同意了。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 我们从申生对狐突说的话中可以得知申生是生气的,夷吾无礼,这个无礼是把自己降了等呢,还是指他把自己的夫人夺了呢?从上边的分析看,应是指第二件事。那么申生对此事耿耿于怀,不惜出卖祖国没有祭祀也要报此仇,而且如果卖了国家,他想秦国应有他的祭祀。所以如此仇恨应该是指夷吾的夺妻行为的怨愤。 狐突回答说:“臣听说,神灵不享受别族的祭品,百姓不祭祀别族的神灵,您的祭祀恐怕会断绝了吧?况且百姓有什么罪?处罚不当而又祭祀断绝,您还是重新考虑一下。”太子申生说:“那好吧,我得重新请求。过七天,在新城西边,将有巫人附现我在那相见。”狐突答应去见巫人,然后申生就一下不见了,也就是梦醒了。狐突到了约定的日期前去,巫人告诉他说:“天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了,他将在韩地大败。” 从狐突和申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狐突是对晋国负责的,尤其说“民何罪”,一个大夫能考虑到这一层,在那时是难能可贵的。还有一点狐突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认识得非常清楚。国家的延续不能靠别人,就得靠自己,而且是靠自己的人民。这是狐突的闪光思想。 同时在这个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申生的怨恨太深了,父亲是那样对自己,而死后这个夷吾又是那样对自己的夫人,所以他要惩罚夷吾,惩罚晋国。当然以后的韩原大战,夷吾失败倒不可能是申生安排的,作者只不过在此提前透露了一下后边的剧情罢了。这也算做一个伏笔。 传中接着又补充了一件事。丕郑到秦国的时候,对秦穆公说:“吕甥、郤称、冀芮他们几个人是不同意给秦国的贿赂的,如果用重礼去回聘晋国然后召请他们几个到秦国,那时我可以做你的内应,驱逐出晋君夷吾,君王您接纳重耳回国即位,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 这里的丕郑应该是得到了晋国杀了里克的消息了,所以他到秦国出使本来是要解释为什么没有实现晋国答应给秦国的土地的事,但此时他改变了主意,直接说是国内有人反对给你们土地,而且这几个人都是夷吾的心腹。你只要把他的心腹除了,我再做你的内应,就可以把这个说话不算数的夷吾赶下台,你再扶植重耳岂不更好?那时你想要的土地也就有了着落。这里的丕郑主观上是出于私心,但客观上也逼出了公心。况且他本是和里克一样要迎接重耳的。 【经】冬,大雨雪。 【传】冬,秦伯使冷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皆里、丕之党也。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鲁僖公十年冬天,经中记载三个字“大雨雪”。 我们前文说过经中记载大雪指的是平地一尺为大雪。可见这个冬天,鲁国的雪是够大的。这里的“雨”是下的意思。此三字没有传文。 传中接秋天之事,秦穆公听了丕郑的话,便派大夫冷至到晋国回聘,并且召请丕郑提到的那三个人。郤芮说:“财礼重而言语甜,这是诱骗我们前去。”于是就杀了一同回来的丕郑,同时还有祁举和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而这些人都是里克和丕郑的党羽。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到了秦国。对秦穆公说:“晋侯背叛秦国而忌恨小怨,百姓不亲附他,攻打晋国他一定逃奔。”秦穆公说:“如果夷吾失去群众,又怎能杀掉那么多大臣,你避祸在外,又有谁能驱逐出国君夷吾呢?” 这里丕豹提到的大主指秦国,而小怨指里克和丕郑等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拥护夷吾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一眼就看穿了秦国的意图,而且行动非常果断,直接就把丕郑以及余党统统收拾掉。这也就明着和秦国决裂了。正好我们也不用给你我们曾答应的土地了。正因为如此,在丕豹一心想报仇的时候,秦穆公便说,你说他失去人心,我看不一定,如果真的失去人心,怎么可能杀掉那么多的大臣呢,他还是很有实力的,并且是很有手腕的。 弹词 南乡子 叹里克 成宙评 赤胆最心忧,忍辱弑君罪史留。挥剑向颈何所憾,身休。功过缘由付水流。 掩卷叹春秋,老柳新巢鸟啾啾。斗转星移千载过,王侯。虎啸龙吟性命丢。
0 阅读:0

左传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