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温度计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控制温度烧制陶器或瓷器的?

凯歌还 2023-12-13 12:22:10

某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博主去专门烧制玻璃的地方制作手工的视频,在制作过程中,老师手把手教学,还一直提醒学员要时刻控制温度,当然手边放有专业的测温仪器,温度稍稍超过正常值就得冷却放凉。

由此让人引发深刻的思考,仅仅只是烧制一小块玻璃就需要严格把控时间,还得使用超级精密到底仪器,那么在古代烧制特别好看的瓷器之时,烧窑的空间那么大,又没有温度计,到底是用什么方式来控制烧窑的温度。

在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温度计是由195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在清代,比利时传教士才将地方温度计的概念带回中国,仅仅只有概念,没有生产温度计的技术。

直到1970年,康熙年间属于中国的温度计才被制造出来,民间是没有的,在民间的普及还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

据学陶瓷的同学说,先不要说在古代,就在前几十年,窑洞里没有温度传感器和电脑操控知识,同样是看着火的颜色在判断温度,就没有哪个温度计可以承受上千度的高温。

在以前,如果一个人能当看火师傅,主要靠的是眼力和经验,不过这都是非常主观的判断,必须有多年烧窑经验的人才能胜任工作,这个跟老中医治病能力高与低的道理极其相似,只有越老职位越吃香,年轻人一般还做不来。

正是因为没有温度计的严格控制,导致在空间很大的炉子内温差极大,胚体的成品率极低,在稍稍有一点温差的情况下就会裂开,而且再次烧制的过程中裂纹会越来越大,可能造成的结果为,每件成品背后都有一堆被丢弃的废瓷。

很有可能在看似成品率极高的官窑下面,堆放着数不清的废瓷片,由于科技的发展,烧制瓷片炉的内外温差有可能控制在不超过两度的范围内,所以我们才可以成批的生产瓷砖以及马桶。

官窑的主管放到现在是相当有前景和有价值的职位,工资地位都很高,和现在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十分相似,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起码得有20年的烧制砖窑的经验,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当上把头的,而且不同的火焰颜色表现出的是不一样的温度。

有些把头判断温度的环节,竟然是朝官窑内吐痰,痰在蒸发前会变成一颗跳动的小水珠,把头就会根据水珠在官窑内跳动的高度,来对温度进行一个合理的判断,其实判断温度也只是烧窑的一个基础环节。

把头还要有掌控温度变化的能力,假如说官窑内需要升温的话,又要去提高温度,还要有让温度提高的速度,官窑里的氧气浓度也要严格把握,像铜釉在高浓度氧气环境中会产生红色,反之为绿色。

可是红色只有在合理的区间度数范围内产生,低了便是黑色,高了则是没有颜色,而青花的颜色是在极其严谨、特定的氧气浓度中才会发生的颜色,这种颜色可遇不可求,所以在民国时期才会产生青花带红,价值连城的说法。

官窑如此大,不同的位置,温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温度无法做到均匀散布,把头此时需要把要求不同温度的瓷器摆放到适合的位置,这种工作由专门的摆瓷器师傅完成,有一个专业的学名称为满窑,也是一个经验活。

有一个典故,记录了一个烧制瓷器大窑突然坏的事情,时间发生在晚清,导致窑内的几窑瓷器都是废品,老板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拿了二十两银子去当地请了一名经验十足的把头去官窑处理问题,把头却一张嘴就要五十两。

老板觉得价钱太高,便一直跟把头在磨嘴,见把头没有降价的意思,就咬咬牙掏出了50两,结果当把头刚走到官窑的门口就头也不回的又回去了,老板见状一脸疑惑,立马跟上把头的脚步,询问是怎么回事儿。

把头直接让老板回去嘱咐工人们在进入烧瓷窑内时,把鞋底擦干净,老板回去一看,工人的鞋底原来粘上了黑矿土,并带入了坯房,矿土里有重金属,重金属直接污染了烧瓷窑内的环境。

当老板查明情况并按照把头的要求做了之后,神奇的是,坯釉倒是恢复了往日的状态,除了烧瓷窑内的温度需要把头去严格控制以外,还有一个检验窑内瓷器胚体是否成熟的东西叫做试片,是用瓷土制作而成,通常是用碗这一种器物的废弃瓷片加工所得形状。

一般是三角形,上面是平的,下面是尖的,在上半部分是涂有釉彩的,而且在瓷片的中间有一个圆孔,在使用的时候将瓷片放到窑内,然后把头从观火口察看瓷片的形状、颜色。

需要验火的时候,就用一个钩子将瓷片从观火孔勾出,烧煤窑的瓷器就需要验火无数次,每验一次,就把所需要的验瓷片从观火孔里勾出,及时去控制并掌握窑内的温度,这样更有利于瓷器的烧制。

还有一种测温的方式是利用高温膨胀仪,先将古陶瓷碎片进行切割,并把碎陶瓷片放在磨片机上把釉打磨掉,然后再加工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条状物,再将陶瓷碎片放到高温膨胀仪上加热并记录膨胀曲线。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是把原来的样品放在了高温膨胀仪上,让它产生了膨胀曲线记录模板,然后将烧制完成的瓷器碎片放到仪器上,如果烧制合格,就能达到模板上的曲线要求,烧制不合格就和曲线不相符。

尽管古人测试陶瓷的方法让现代人看来比较笨拙,但是在古代当时的环境条件、技术情况下,其实有如此多的测量陶瓷窑内烧制温度的方式,实在是不容易呀!我们真的应该为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

1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3-12-13 20:03

    历史时间搞得乱七八糟

凯歌还

简介:会有凌云志,赛场凯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