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蒙卦智慧9|知行合一,君子以果行育德,处蒙之道

书生弘毅 2022-08-22 22:07:02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物之始生,懵懵懂懂,蒙昧无知,是客观必然的,是一定的。于平凡的普通人而言,没有什么人是生而知之的。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人也好,事也好,物也罢,在人、事、物稚嫩的初级发展阶段,懵懂无知,是客观必然的规律,是天道,是谁也无法改变客观事实。

那么,在人、事、物处于稚嫩的初级发展阶段,处于蒙昧无知的阶段,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又是山,又是水,又是险,又是阻的世界呢?何以处蒙呢?

《易经》《蒙卦》的山是真的山,水也是真的水,山水险阻,真实不虚。对于《蒙卦》之境,孔子在《蒙卦》的彖辞中,直接告诉我们,蒙,山下有险。在《蒙》之时,山为艮阻,水为坎险,那是山山水水,险阻在前,如之奈何?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并没有被《蒙卦》险阻在前的表象所吓阻,而是积极的在想解决的办法,孔子想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他在彖辞里接着说的,险而止,蒙。

见险而止的办法,孔子在《易经》的另外一卦,《蹇卦》里也用过。水山《蹇卦》那是山在下,水在上,险在外,阻在内,内阻外险。孔子在水山《蹇卦》的彖辞里,对见险而止的做法那是大赞特赞,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见险而能止,真是明智啊!!!

从孔子面对《易经》中,真实不虚的山水人生经验来说,见险而止,险而止,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办法。见险在前,先停下来,不要妄动,那绝对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况且,处《蒙》之时,物之稚嫩之时,又是蒙昧不堪之时,如果象蒙字下面那头豕那样,蠢然妄动,一不留神就会中途夭折,实在得不偿失。因此,在《蒙》之时,首先还是要采取孔子他老人家的第一个办法,险而止,蒙。

可是,险而止,怎么能致蒙之亨呢?孔子他老人家停下来之后,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先顺天命,再尽人事。

《蒙》是物之稚时的客观规律,是天道,是谁也不能违反的天道。逆天而行,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处《蒙》之时,见到危险在前,只有先停下来,顺天命,再尽人事。

处《蒙》之时,怎么尽人事呢?孔子他老人家在彖辞中,接着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蒙》都能亨的,蒙能亨,是以亨行时中也。孔子他老人家的原话是: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蒙之能亨。必以时中。时顺则顺。时逆则逆。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蒙之所以能亨。即以行时中而永亨也。

北宋宰相吕蒙正,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吕蒙正在他的《寒窑赋》中写道: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处《蒙》之时,也一样,不得天时,不得时中,《蒙》亦不能亨矣!蒙之所以能亨。以亨行时中。顺天时而行,得天时而行,《蒙》才能亨。

《蒙卦》《彖辞》写到这里,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孔子他老人家,基本上都是在说天道,天命,天时。其中的险而止,固然是人事,但是险而止是消极的人事,非积极的人事应对之道。

《蒙卦》《彖辞》接下来的部分,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才是以蒙求明之道,才是积极的人事应对之道。因《蒙》而以“诚”求明,诚以外求于师得明,反身而诚,内求于我得明,才是在《蒙》之时,积极的人事处《蒙》之道。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因《蒙》得明,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只是形而上的处《蒙》之道,也还没能落到实处。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处《蒙》之道。恐怕只有《蒙卦》的《象辞》: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因《蒙》得明,并非真明。只有知得一分,,明得一分,行得一分,才能检验所明是否为真。就像王阳明所说的: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才能渐渐的到达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

因《蒙》得明之后,只有以果决之行,知得一分,,明得一分,便行得一分,才能真正的知道,所明之道是否为真。只有所明之道为真,所行之道为真,才能生道之德,才能育德。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