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113)—乡村传统手艺人:铁匠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5-17 02:41:04

文:郑学良

传统社会中,百行百业的工匠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些匠人中,谁为百匠之首?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传统工匠中,石匠、木匠、铁匠都有理由争第一。

石匠认为,从历史及传承年代而论,石匠应排第一,自从学会了使用石器,标志着从猿人到现代人类的转变,最早的匠人就是石匠;木匠认为,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遮风挡雨的住房,就重要性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关联性而论,木匠当仁不让;而铁匠则认为,不管什么匠人,都要利用工具作业,离开了铁匠打造的工具,神马都是浮云。

传统社会里,铁器必不可少。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乃至战争兵器,都离不开铁器打造,所以,铁匠也是一种古老、传统和很重要的工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时期,虽然基本告别了刀耕火种,但是农业生产这一块,基本沿袭的还是农耕生产方式,传统而原始的耕作中,就离不开各种铁制农具,如犁、耙、镐、锄、锨、鎌等。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离不开铁器,如刀、锅、铲、钳、锁等。在那个工业锻造还不发达和普及的年代,这些铁制农具及生活用具就全靠铁匠纯手工打造,生产队时代,铁匠跟木匠、泥匠、篾匠等一样,是一种很常见且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匠人。

大集体时代,虽说铁匠很普通平常,但他跟木匠泥匠篾匠等相比,还是略有不同。一方面呢,木匠泥匠篾匠等手艺人完全可以一个人单独作业(当然,遇到建房等项目时,多人合作那是另外一回事),而铁匠至少需要两人以上配合作业;另一方面呢,木匠泥匠篾匠等基本上是上门为主人家做工服务,方式是流动的,而铁匠一般不上门服务,只是在固定的场所打造铁器,有需要时,顾客自行上门选择和购买。

所以,那时打铁是需要开设固定的铁匠铺的,铁匠铺一般设在乡村集镇或者比较大的村庄的交通要道口,主要是方便人们上门加工或者购买,铁匠铺里人数一般也是两三人以上。

正因为铁匠是在固定的铁匠铺场所工作,所以一般外人对铁匠的工艺工序也不是很了解。实际上,铁匠也是一种工艺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匠,通常来说,要经过选材、火烧、锤打、淬火和打磨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决定了铁器的质量和生命。

小时候,一次小编与小学同学,到了他父亲工作的铁匠铺玩耍,亲眼目睹了打铁的过程。铁匠铺面积不大,里面灰暗,铺子内,有火炉、风箱、铁砧台,墙上挂着琳琅满目打好的铁器,工作台和地面上堆放着各色锤子、铁钳、铁坯(料)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工具用具,杂乱无章。

打铁时,一个年纪较轻的人在“呼哧呼哧”拉风箱 ,一旁的火炉大火熊熊,只见师傅用长铁钳将铁料投进火炉中烧,待铁料烧得绯红之时,夹出来放在铁砧台上。有句话叫“趁热打铁”,铁器有热度才能锤打成型,一旦冷却就变硬,根本无法锤打成型。所以,铁匠们丝毫不敢耽搁,铁坯出炉后,师傅马上换上短铁钳,一手夹铁坯,一手持短把小锤,与早已站立一侧、抡长把大锤的铁匠开始了锤打。

锤打时,一般是有经验的师傅持小锤,抡大锤的人打下手,大锤小锤交替击打,大锤听从小锤指挥,小锤打在哪,大锤马上跟上,持小锤的师傅边打边移位和翻面,“叮当叮当”的击打声,像一首交响乐曲,并且时疾时缓、时轻时重,非常有节奏感,听起来还是蛮悦耳的。

待铁坯上的火苗熄灭之时,锤打工序也就完成,师傅将打造好的铁器往旁边的盛满水的水桶一扔,“嗞拉拉”的声音响起,然后腾起一股水雾,剩下的工序就是打磨了,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一件精美坚硬的铁器就成功了。

要将坚硬的铁坯打造成一件适用的铁器,想也想得出,这铁匠除了技术活之外,更是一种苦力活。过去民间有世间三大苦之说,哪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因为铁匠铺常年烧炉火,要承受烟熏火燎,夏天本就炎热,打铁时就更热了,而且要每天高强度的抡锤击打,对体力是极大考验。过去的铁匠,大都身材墩实,常年累月抡锤,胳膊粗壮,皮肤粗糙,一手掌的老茧,就是真实显照。

所以,做铁匠,除了有强壮体魄外,还要有吃苦的坚韧意志,缺一不可,一般的人学不了这门手艺。小编堂伯父家三儿子,小时顽劣,不喜读书,堂伯父没办法,送他去学铁匠,只学了个多月时间,就坚持不住,跑回家向父母求情,不愿意去学打铁想继续读书,可见铁匠之难与苦。

不过,大集体化的生产队时代,虽说铁匠很苦很累,这只是与其它手艺人相比较的,与在家务农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社员们来说,铁匠还是一种吃香的职业,因为是手艺人嘛,一技在身,吃穿不愁,经济回报上较为丰厚。

在当时农村缺吃少穿的情况下,铁匠吃饱饭是没问题的,因为吃饱了才有大力气干活。而且,那时铁匠铺,一般是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开设,铁匠打的铁器,相当部分交售给供销社,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生产队集体记工分,除此外,社员零星上门来加工或购买的铁器,差额部分是归铁匠自己所有的,所以,铁匠除了参加生产队集体分红(粮、钱)外,还有额外的一份收入,自然比普通社员农民经济上好了很多,除了吃饱饭之外,为补充体力犒劳自己,不时割点肉、喝杯小酒,在那就个普遍贫穷的年代,生活上确实过得去。

农村实行承包制后,铁匠这一行业在八十年代仍然红火了一段时间,进入新时代后,铁匠同木匠、篾匠等手艺人一样,迅速凋零没落,因为一是农业机械化后,传统农具需求大幅减少了,二是现代锻压、电焊等工业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人工作业打造,在时代洪流面前,谁也没有办法。现在,铁匠铺,只存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和角落,而哪些风光一时的铁匠人,要么是年纪已长,要么是家族传承,仍在继续守着铁匠的最后荣光。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0:48

    八十年代前,我们镇上只有一个铁铺,那时多劳又不多得,买农具干什么?联产承包以后村村有铁铺了。

谈谈农的鼓与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