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节卦智慧1|道法自然。自然有节,人岂能无节?节卦之义

书生弘毅 2022-09-01 11:15:45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中秋节

9曰1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很快来临。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有很多节日,什么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少数民族中的彝族还有火把节、回族有开斋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仅次于春节的重大传统节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普天同庆,共此团圆。

节日固然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相对于各种节日来说,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相对于节日来说更重要。

因为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农时的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和文化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因为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依据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而来,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个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源于天。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四时八节与《易经》《节卦》

天地节而四时成。春夏秋冬,分至启闭而有四时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春秋以分,冬夏以至。春夏以启(立),秋冬以闭(立)而成四时。

假设天地无节,四时无成,春夏不分,秋冬不立,天地将不成为天地。就像今年的酷暑炎热,有人预测说,今年将是未来十年最不热的一年。如果预测成为事实,是为天地将无节之象,想想都可怕。

天地有节而四时成,天地有节才有春夏秋冬,天地有节才能化育万物。天地尚且有节,人岂能无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有节,人岂能无节?

天地有节而四时成。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易经》有《节卦》,毫不为奇。因为节之为卦,源于天地有节之象,有节之事。

凡天地有象,天地有事,为人不可不察。凡《易经》之卦,为人不可不知,因为《易经》源于天地,源于自然。

人之道,除了效法天地、效法自然,别无它途,而《易经》以圣人之情,为后世之人,总结的是效法天地、效法自然的原则和办法。《易经》所言,为天下之至赜。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节卦》

节之为义,《杂卦传》为“止”义。《大学》之道,首在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有所得。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绵蛮黄鸟,止于丘隅,何以人而不如鸟乎?人之道,知上,知止,知正,知止为其一。

对于《杂卦传》中《节卦》的“止”义,是读《节卦》的第一个要注意理解的地方。假设天地无节,天地无止,春无止,夏无止,秋无止,冬无止,假设春夏秋冬皆无止,你能想象吗?《节卦》之义,首在“止”义。

但是《节卦》之 “止”,却不同于《艮卦》 之“止”。 《艮卦》 之“止”,如山之止,不动之象,不动之“止”。 《节卦》之 “止”,却是有“行”有“止”。 《节卦》之 “止”,行而有止,需要从卦象上理解。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卦象,上坎下兑,兑为泽,为湖泊,坎为水。《节卦》卦象合起来就是泽上之水之象。湖泊中的水,水满则溢,水满则流。泽上之水,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水满则溢,水满则流,水满则行。

从卦象的角度来理解《节卦》,节既有“止”义,又有“行”义,还有“度”义,未满则止,已满则行。泽之容量有“度”,不言自明。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对《节卦》行止有度之义。《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节谓之和。人而有情,情没有不及,也没有过分之情,谓之行止有度,谓之中《节》。

如果行止无度,情不知《节》,如水之泛滥,会怎么样呢?《节卦》卦象,外坎内兑,有坎在前,有险在前。坎为水,坎为险,兑为悦。

人之情,人之欲,有所悦而不知止,有所悦而不知《节》,小心坎在前,险在外。《节卦》以坎在上,险在外,以为告诫,圣人之情,由然可见。

人之当节,首当节心,节情,此为节于中。人之于节,存于内则为心、为情,发于外,则为言,则为行。谨言慎行,既有所行,又有所止,行止有度,则为中节。节之为节,有安节,有甘节,有苦节。节能亨,苦节不可贞。有待下文,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