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讼卦智慧6|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之道

书生弘毅 2022-08-28 15:00:04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天一生水,奈何成讼

天一生水,乾为天,坎为水,坎卦本是由乾卦而来,乾为父,坎为中男,为子,乾卦、坎卦父子一体。奈何坎卦在上,乾卦在下组成的就是父慈子孝、天经地义的《需卦》,而把坎卦、乾卦的位置掉换为乾卦在上,坎卦在下时,就变成父子相争的《讼卦》了呢?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父子相争而成讼,属于离经叛道的大逆不道。注意离经叛道和大逆不道这两个词语的后面两个字,一个是叛道,一个是不道,叛道的意思是为违背了道,不道是的意思是不合道、偏离了道,不道的意思包含了叛道。

所以,父子相争而成讼,罪名一般用的都是大逆不道四个字。因为大逆不道四个字包含了不合道、偏离了道、叛道的意思,含义更广泛一些。

所以,理解乾坎父子相争成《讼》,还得从一个“道”字着手,看看乾坎是怎么大逆不道的。

乾之天性为阳,其性上升,乾之道上升。坎之天性为阴,其性润下,坎之道下降。如果乾卦在下,坎卦在上,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相向而行,阴阳之情相遇能和而成《需》之用,

而把坎卦、乾卦的位置掉换为乾卦在上,坎卦在下时,就是阴阳背离而行,各自走各自的道,乾坎永远不能遇合而失其阴阳之情,成了天水违行之《讼》。

性为天生之心,情为先天之心旁长出的青苗,情为后天生心。性与情合则为合道,性与情不合则为不合道,则为不道。

乾卦在上,坎卦在下时,乾、坎皆失其阴阳之情,是为性与情不合,是为失道,是为不合道、偏离了道、叛道,是为不道,是为大逆不道的父子相争之《讼》。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讼》之所以成讼,皆因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情不合。先天之性为道之所生,为明德。后天之情为被后天习气所染的人心所生,后天之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发而皆中节,是为和,和则无讼。

按《中庸》的说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之未发,为先天之性。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之已发,为后天之情。后天之情唯有发而皆中节,才能谓之和。

得中而不过,谓之中节。节有止义。被后天习气所染的人心所生的后天之情能得中而不过,能节、能止则能和,和则无讼。

初读《大学》一文,读到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稀里哗啦的插上这么一句。

结合《易经》、《中庸》以及《大学》的原文来读,才知道孔老夫子所说的,必也使无讼的根本在于情能得中而不过,情能中节,情能知止则能和,和则无讼。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听讼,我和别人一样,我自己的后天之情就真的能知止吗?我自己的后天之情就真的能止于至善吗?我自己的后天之情就真的能在听讼、亲民的过程中止于明德,止于自己的天生之性吗?

只有我自己被后天习气所染的人心所生的后天之情能止于至善,止于明德,止于天生之性,才能让争讼之人止讼而和吧,才能使天下之人畏服,才能使天下无讼吧。

争讼的人也一样,自己的后天之情就真的知止吗?自己的后天之情真的能止于至善吗?自己的后天之情真的能止于明德,止于自己的天生之性吗?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只有争讼的人,被后天习气所染的人心所生的后天之情能止于至善,止于明德,止于天生之性,争讼之人才能止讼而和吧。

《讼》之所以成讼,皆因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情不合。唯有听讼的人和争讼的人,都能做到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情相合,才能合道,才能止大逆不道的父子相争之《讼》为和,才能止讼为吉吧。讼:中吉。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讼:中吉。唯有听讼的人和争讼的人,都能知情之所止,都能不为后天之情所迷,方能得大中之吉,方为天下无讼之道。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