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罕见的河北遵化影像资料,照片拍摄于1972年。拍摄者是外国摄影师Joseph William 。他走遍遵化的每一个角落,用相机记录下了老遵化人真实的生活瞬间。
这些带着胶片颗粒感的老照片,犹如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70年代,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几代遵化人的深切回忆。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72年,河北遵化城内的一条大街,两侧的建筑是典型的北方瓦房。天气十分寒冷,街道古色古香。路面上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热情。
街道上开过来几辆老解放牌大卡车。车上坐着劳动归来的年轻战士们,路边有不少人驻足观看。那时候的老解放卡车,启动时得用摇把。
这是河北遵化一个工厂大院里的景象,拍摄于生活区。墙壁上有块黑板,这里经常会展示一些公告和黑板报。
一条小路右侧,是职工居住的房舍。在路的尽头,能看到高耸的烟囱,那里应该是一个食堂。过去的工厂,生产区和生活区都离得很近。
1972年,河北遵化一所中学里,几名学生身穿工农兵服装,表演节目。
他们分别手拿步枪、锄头和锤子。当然,这些都不是真的,是他们为节目制作的道具。站在讲台上,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发出嘹亮的口号,斗志昂扬,精神面貌非同一般。
在遵化的一个工厂,看上去像是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成。一名年轻的女工微笑着从院子里走过,她梳着大辫子,身上穿着灰色的上衣,胸前佩戴着一枚像章。周身透着自然美。
厂区环境干净整洁,不远处的露天舞台墙壁上,红底白字写着时代标语。旁边有一间“科学试验馆”。
1972年,河北遵化工业展展览厅里,参观者正在了解各种先进的机床等设备。四周墙壁布置的又展板,用大幅图片详细展示了工厂的发展史。每个到这里参观的人,都赞叹于祖国工业的发展成就,心中洋溢着自豪感。
1972年的一个夏天,几名年轻的公社工人,站在厕所旁的柳树下纳凉。身后不远处,就是他们工作的厂房。
他们穿着具有那个年代特色的红背心。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推着三轮车。看到一名外国摄影师对着他们拍照,每个人都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这是河北遵化的一家工厂的车间,工人们正操作气锤,捶打铸造机器构件。不远处,炉膛里的火烧得正旺。
工人师傅用铁钳夹住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经过他的精雕细琢,最终成为合格的机器零件。从他们的工作状态看,每个人都充满了主人翁责任感和无限的热情。
在一间厂房外面,整齐地摆放着生产出来的农机设备。这种机械的名称叫“马拉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需要依靠马匹或牛,前面还设计了一个滚动轮。相对于传统的耧车等播种工具,播种效率要高很多。遵化县农具厂生产的设备,除了播种机,还有脱粒机、除草等先进农机设备。
1972年,在河北遵化一个村子里,一对老夫妻站在墙角。他们穿着蓝色的棉衣,朴实慈祥。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这张照片,忍不住说:这不就是咱爹咱娘吗!他们正站在路口,热切期盼着孩子们归来。仔细看,还有一只土狗正躺在墙根处晒太阳。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是遵化街边一间破旧的房子,墙壁上刷的白石灰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的青砖。
在门口一侧的墙壁上,书写有绿底黑字的标语。仔细读这些标语,里面带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在那个年代,很多建筑的明显位置,都会书写一些标语。这样的画面很有年代感。
1972年,河北遵化乡下一所幼儿园。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路边,欢迎到学校参观的外国代表团。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瞬间。
照片里的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精神面貌高涨。这名老师也很年轻,有二十出头。她梳着双辫,穿着朴素的衣服,给人一种自然美。
这张照片,看上去像是一个学校的宿舍。墙壁上刷着雪白的石灰。另一栋房子的墙壁上,能看到书写有巨大的标语。远处山峦起伏,山上开辟有梯田,看上去令人震撼。
1972年,河北遵化一个展销会上,产品琳琅满目。展架上摆放着一些食品类商品。有糖水罐头、糖水梨罐头、长城牌白干酒等。在那个年代,这些食品绝对是畅销品。
现在,也许已经见不到这些产品的影子了。你还记得吃糖水红果罐头、喝长城牌白干酒时,你记得多少钱吗?
在河北遵化一条大路旁的景观带里,一些青年男女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原来,他们正在召开共青团会议,与会人员正在小本子上记录会议的重要内容,回去之后再传达给青年团员。他们是共青团的青年骨干,在工作上每个人都尽心负责。
1972年,河北遵化一间工厂里,女工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她们穿戴着那时候纺织工人特有的服装和帽子。看上去很有年代感。
厂房的窗户上方,巨大的安全生产标语十分醒目。机器转动,洁白的的纱锭慢慢成型。女工们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外国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河北遵化的医院里,一名牙科医生正在给患者做检查。这名年轻的大夫,一身白大褂,仁者医心,处处为治愈患者病痛为己任。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在河北遵化的一条小河里,几名当地人正驾驶小船捕鱼,渔网里捕捞到不少淡水鱼。
仔细看,他们胸前都佩戴着像章。河岸的斜坡上,还种植有一些冬季的蔬菜。也有人说,这张照片拍的不是河北遵化,而是另外一个地方。不过,笔者也没有找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1972年,河北遵一所学校的几名教职员工,都穿着蓝色的中山装,正站在学校的操场里合影。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眼神中透露着睿智。
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有高大的教学楼,远处是篮球架等体育设施。看来这个学校的师资和教学环境都不错。
一群青春靓丽的女生,正在排演节目。她们身穿不同颜色的上衣,五颜六色,那时候叫“的确良”,穿上很洋气,是时髦的代名词。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对它再熟悉不过。
她们每个人头上都戴着柳条帽,摆出舞蹈动作。一招一式,给人以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有很好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有一些女生站在旁边观看。
1972年,河北遵化。一名木匠师傅在院子里搭起的简易遮阳棚下忙碌着。手中的锯子上下拉动,木条很快就一分为二。这名木工师傅的工具很多,有些悬挂在棚子上,有些庄子啊工具箱里。
在过去,木匠是一门很吃香的手艺,很多家庭的家具等,都是需要木匠师傅来做。很多木匠师傅的手艺,都是祖上传下来,有的不外传,所以一般人很难学到。
这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炼铁厂,几名工人正在钢炉前忙碌着,融化了的铁水,呈橘黄色,从炉子下方流淌出来。一名工人在出口处用勺子接着。
这中小型的炼钢炉里融化的铁水,主要是用来浇筑一些简单的农机具构件。厂房的墙壁上能看到“自力更生”字样的标语。
1972年,河北遵化一个村子的村民正在开会。在大会上,一名老农陈述自己过去苦难的遭遇。他的一只眼睛已经瞎了,听了他的故事,在场的人心情都很沉重,陷入了深思。
照片中最左侧,站着一名外国人,他是来到河北遵化的考察团成员之一。听到老农的发自内心的诉说,他脸上的表情也很严肃。
这张照片,拍摄于河北遵化一个小村落里。这是一间北方特有的草房。房子的墙壁是用泥坯和石头垒砌而成,屋顶是茅草或者麦秸秆覆盖。
这种草房冬暖夏凉,坚固难用。据说有的草房住了几十年,仍然完好,滴水不漏。不过,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
1972年,在河北遵化一户人家里,墙壁上有一个镜框。仔细看,里面夹的照片都是名人。有国外的,有国内的,都是一些名人。
看来,在那个年代,人们也追“星”。而那时候的明星,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照片里的明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的星。你说对吗?
这张照片,拍摄于河北遵化郊外的一条大路上。这是一条进出遵化的乡间公路,路两侧栽着一些界桩。从照片上看,那时候的天空,真的很蓝。道路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路两侧是田地,还能看到一些村庄的影子。
写在最后:1972年河北遵化,25张珍贵老照片,反映了当时遵化的城市和人文风貌。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有年代感,让人过目不忘。如果你是河北遵化人,你见过这些老照片中的场景吗?太真实了!饱含者几代老遵化人的深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