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版本“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的修行意图吗,再论南怀瑾

践行的瑜 2024-03-09 21:38:32

曾经看过当代佛家居士的南怀瑾,讲座时的一段小视频,画面中南怀瑾盘腿而坐,口中说着“入静到极致”,像似在做修行师范的样子……。

实在是不敢苟同南怀瑾“入静到极致”的观点,也怀疑南怀瑾本人是否能真正做到“入静到极致”的境界❓

南怀瑾的“入静到极致”,其实就是儒家版本《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不折不扣的翻版。

儒家编释的“致虚极,守静笃”,并没有准确地说出《道德经》作者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能以此文字的解读做为修行标志,南怀瑾修行的功力境界不得不叫人质疑❗

道家文始版本《道德经》中被编排“致虚极,守静笃”的原文是这样的:

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万物方作,凥,以须复也。天道圆圆,各复归其尽。归尽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恒也;知恒,明也;不知恒,盲作,凶。知恒谷,谷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

你不觉的这文始版本的“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与儒家版本的“致虚极,守静笃”,有点谐音吗❓让人不免有些鹦鹉学舌的质疑❗

南怀瑾如若真有静坐的境界,也不至于“以讹传讹”吹说什么“入静到极致”❗

老子的“至虚,恒也;兽中,竺也”是什么意思❓

古人把最亮的月亮叫做恒,月亮是阴的代表,阴达到至虚的状态,就是十五的望月;经历二十九天的时间,才能迎来一次最亮的望月。

古人将捕猎的野兽训化成家畜的方法是,将野兽放入深坑之内,上方用竹编的盖子罩住,这就是兽中竺也的本意。

老子“至虚,恒也;兽中,竺也”的意思是,经历一定时间的过滤才能达到完美。

真正的禅定是定而非极静,是一种在静中有觉而无分别心干扰的状态,如果南怀瑾真有禅定功力,就会有这种体感到的认知,也不至于说出“入静到极致”叫修行人笑话的话❗

1 阅读:64
评论列表
  • 2024-06-16 08:19

    迷信就是一堆骗术合集,目的就是打劫偷盗掠夺,主要类型有宗教迷信(如佛教圣经教)和教条迷信(如儒家儒教)。余下的就是心机。玩骗术心机的都特别擅长伪装,玩传统骗术的通常会打着玩传统文化的名义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