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说“即心是佛”,又说“非心非佛”,二者是矛盾的吗?

青云塾点墨人 2024-07-24 04:58:55

上接《禅宗人物志:南阳慧忠(七)勘验马祖法嗣》

因为南阳慧忠在世时间比较长,他在世时马祖道一的弟子大都要来参偈这位“师爷”,不仅仅是因为慧忠的辈分高,更重要是南阳慧忠的禅法是地道的曹溪顿教禅法。参偈慧忠国师无疑是最接近六祖慧能的所在了。

上回就说到南泉普愿、麻谷宝彻、丹霞天然等马祖道一的高徒都来找过南阳慧忠国师为自己印证。西堂智藏是马祖座下“三大士”之一,他这次来见南阳慧忠国师则是因为马祖道一的一封信。

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法时,虽然无暇分身去亲自拜偈自己的师伯,但仍然经常与南阳慧忠进行书信交流。这次,他要西堂智藏替自己去给慧忠送一封信。

国师问曰:“汝师说什么法?”师从东过西而立。国师曰:“只遮个,更别有?”师却过东边立。国师曰:“遮个是马师底,仁者作么生?”师曰:“早个呈似和尚了。”

一天,马祖道一叫西堂智藏去一趟长安,替自己给慧忠国师送一封信。信送到了,但慧忠并没有让西堂智藏立即回去,而是与他攀谈起来。

慧忠国师问:“你师父平时都给你们说什么法呢?”

什么是佛法、禅法呢?是成佛的方法、参禅的技巧吗?

假如有确切的方法可以成佛,那全天下没有一人不是佛;如果说有标准的参禅打坐技巧,那禅不需要悟,只需“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知识、学问是可以从自身以外学习、传承的,所以近一百年的知识爆炸,远远超过人类有史以来的知识与科技的总和。

遗憾的是,智慧却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逐步领悟,不可从自身以外的任何途径获得。所以,人类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寻找“来自哪里,将去何处”的答案,至今而不可得。

人类一直在犯同样错误,从远古直至今天,都丝毫没有改变过。对名利的贪婪、对权力的向往、对自心的执着,让人类陷入争斗、战争、杀戮,戴着虚伪的面具相互伤害......

古时先贤说“贪嗔痴”就是人类犯错的根源。没有任何人会否定这个说法,但大家就是知道而做不到。因为,这是智慧才能化解的问题,而不存在某种标准的“技巧”或方法去规避。

虽然大家都知道结局,但不自己去走一遭是不会相信的。当把“该犯的错犯了一遍”之后,回过头来才明了“哦,人生原来如此!”,这就是智慧。可惜的是这个“智慧”却留不下来。

然后,儿子把他的“智慧”当成耳边风,丝毫不会影响他把这些同样的错再犯一遍。从小贪睡、贪玩、贪安逸,长大了追逐名利、无限欲望,老了一身病痛、心力交瘁......

同样,孙子知道自己的父亲也没有说错,但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直到历尽沧桑才体悟到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充满“智慧”。人类就是这么沉沦于“贪嗔痴”而无限轮 回。

如果有来 生的话,相信这些错不会再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否则为什么那个终极话题一直在“老生常谈”呢?

人生有起有落,王朝兴衰更替,难道还缺少“前车之鉴”吗?可为什么总是会走在老路上?因为只有亲自走一遍,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原来如此。智慧,是任何人不可代劳的亲身证悟。

那就是佛法、禅法,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智慧。它没有标准、没有答案,人人皆有但却各有不同。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佛陀说自己住世四十九年不曾说一法、一字。因为他说的都是自己的体悟、自己的智慧,可不是什么标准答案。也可以说,没有标准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既然没有标准答案,岂可言中呢?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相对于标准答案而言的。但另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答案在,那就是当下所得。

因此,慧忠国师问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不管马祖道一给弟子们说了什么,都对又都不对。对,是对马祖自身而言的;不对,是对每一个弟子而言的。

西堂智藏面对这个问题时,也可以向慧忠国师“大喝一声”:“你这个老和尚问的什么话!”当然,这也太不礼貌了。同时,只知道“一说即不中”就害怕于说,那还是执于空了啊!

不能说马祖给弟子们说了什么“法”,因为一说即不中。但是,不可言说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啊!何况既然师爷问了,作为徒孙总要回应的嘛!

西堂智藏没有说话,而是来了个“行为艺术”,他从东边走到西边,然后站住不动了。慧忠国师说:“只有这个,还有别的吗?”

西堂智藏还是没有说话,而是从西边又走到了东边而立。慧忠国师说:“你刚才展示的是马祖道一的,你本人的呢?”

西堂智藏说:“我的,不早就呈现给您了吗?”

马祖道一主张道不用修,因此他的禅法可以总结为“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

西堂智藏深得马大师精髓,第一次“由东到西”在演绎“即心是佛”,当下即是心之展现;第二次“由西到东”又是“非心非佛”,虽然是当下之展现,但也应不执于当下的“西东”有别。所以,慧忠国师才问:“这个是马大师的,你自己的呢?”

当下即是!如果要说还有点什么,那就是不评判、不干涉,管它“从东到西,还是从西到东”,打破一切“二元对立”安住于自心,就是自在。

至于“我的”与马大师的又有何区别呢?早在把信呈递给你的时候,它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无独有偶,被马祖道一派来给慧忠国师送信的除了西堂智藏外,还有一位马祖的弟子,他叫做伏牛和尚。可见,马祖道一和慧忠国师的书信往来还是比较频繁的。

伏牛和尚与马大师送书到师处。师问:“马师说何法示人?”对曰:“即心即佛。”师曰:“是什摩语话!”又问:“更有什摩言说?”对曰:“非心非佛,亦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师笑曰:“犹较些子。”伏牛却问:“未审此间如何?”师曰:“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后有人举似仰山,仰山云:“水中半月现。”又曰:“三点长流水,身似鱼龙衣。”

伏牛和尚把信送给慧忠国师时,慧忠国师问了同样的问题:“马大师平时都给你们说什么法?”

伏牛和尚就说:“即心即佛。”

这不是佛法而是认知,自己的认知怎么能展示给别人呢?那不成说教了吗?所以慧忠国师说:“这是什么话!”

慧忠国师接着又问:“马祖道一还说过什么没有?”

伏牛和尚仍然直来直去:“非心非佛,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似一物即不中”是马祖道一的师父南岳怀让在慧能座下时的体悟。

其实对于西堂智藏和伏牛和尚,慧忠国师问的问题是一样的,两人回答的内涵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西堂智藏是“以实说虚”,伏牛和尚则以理论作答。

当下展现是“有”,不执于一物是“空”。“非空非有”既承担当下,又不执于当下。汇聚成慧能当初悟入的那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评判、不干涉、不拒不迎。但并不是“不应”、“不生”、“无念”。任何人应对外境必然生起,当对于生起之物不评判、不干涉时,自然就是真心显露了。

当伏牛和尚问慧忠国师:“师爷你这里又以何法示人你呢?”

“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水中半月现”、“三点长流水,身似鱼龙衣”都是从外形上来比拟“心”字。比如,对于“心”还有:“三星钩月”、“天外一钩斜月带三星”的说法。

慧忠国师只说了一个“心”字。一切当下展现,不过是“心”攀缘外境的产物罢了,这虽然不是外界的真相,但对于人而言已经是再真实不过的东西了。

“说真还假”、“说假亦真”,又何来真假之别呢?

禅宗人物志:南阳慧忠(八)三星钩月

未完待续......



2 阅读:27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