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自此确定了宋朝此后延续几百年的政策“重文轻武”,最终导致在面对外来入侵时不堪一击,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明朝以武定天下,朱元璋在征战时便发现了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在登基后,对待这些开国功臣更是大肆封赏,以公、侯、伯三等分封功臣外戚,所获殊荣,更福泽至妻子、子孙等。
武将官职是明朝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官职多样,等级分明,总督、经略、督师都掌管军政,那么你知道它们哪一个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吗?
首先,来看看明朝军事制度。洪武年间,胡惟庸一案让朱元璋废丞相制,将大都督府拆分,设立五军都督府,“掌军旅之事,各领其都司、卫所”,“以兵部掌兵权,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五军都督府。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与兵部互相牵制,互相协作。
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一方面进一步分散了中央组织的权力,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它也使兵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全国掌管军政的领导机构。
以文官抑制武将,加强对军权的控制。也可以说,在历届王朝中,明朝的兵部是权力最大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讲总督、经略、督师谁的权力更大。
一、总督
总督一般是指在一省或几个省负责军事、行政等的官员,官级为正二品。总督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战事发生时,如果涉及到多个省,就需要总督站出来协调军务。
他们负责领导地方军队、维护社会治安、管理民政事务、监督官员等职责。
总督在地方具有很高的权力,可以调集军队防御或平息叛乱,会对当地的经济、政治等产生影响。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
虽然总督管理的是地方事务,但却不是地方官,而是中央派遣而出,他们“因事而设,事毕即撤”。
二、经略
“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当朝廷出现重要军事任务时,就会设置经略,这一职务高于总督。
因为总督的管辖范围作战一般来说最多几个省,但如果战事规模升级,需要朝廷各部配合,总督权限不够,便出现了经略。
这一职位,最开始是宋应昌在朝鲜战争中担任的职务,经略朝鲜。
不过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女真的迅速崛起,万历年间就在“总督”之上,设置经略一职,调配资源,专门为辽东战事,设置“辽东经略”,熊廷弼、孙承宗等人,就曾任过此职位。
孙承宗曾经在天启、崇祯年间,两次经略辽东。在此期间,他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方针。
在他的领导下,宁远城等重要城池得到了修复和加固,明军战斗力也有所提高,形成了强大的宁锦防线,有效地抵御了敌军的进攻。
三、督师
这是一个战时临时设立的官职,主要负责指挥军队进行作战。这一职位的官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担任,明朝末期的督师,基本都是内阁大学士。
还会赐他们上方剑,遇到紧急情况时候可以先斩后奏,拥有全权指挥军队,如制定战略、部署军队和指挥战斗。
在战争中,督师的决策和指挥对战争的结果往往起着重要影响。袁崇焕、孙传庭等人,曾任过此职。
孙传庭在任督师时,在和李自成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不过却阵亡于潼关。在他死后不过五个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因此有“传庭死而明亡矣”之说。
总之,综合来看,督师的权力最大,经略次之,总督最小。
参考资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