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繁华热闹的广州街头,突然出现一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他带着相机,走遍了广州的每个角落。这个外国人,就是英国著名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37-1921年)。广州的繁华和独特的城市建筑以及人文风貌,深深地震撼到了他。
汤姆逊
汤姆逊用相机记录下了他在广州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拍摄了很多珍贵的老照片。
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见证100多年前广州的真实面貌,一定会惊讶到你。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进行了上色和清晰度处理。史海浩瀚,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870年,广州城大北门前的景象。广州有2200年的建城史。广州的城墙,是经过很多个朝代逐步建成的,规模宏大,内城和外城共有16座城门。
它们分别是:内城的正东门、正西门、正南门、正北门、归德门、小北门、小南门、文明门。外城的小东门、永兴门、永清门、五仙门、靖海门、油栏门、竹栏门、太平门。
1918年以后,广州开展大规模市政建设,城墙被全部夷平了如今只剩下西门。
清朝末年,广州珠江两岸停满了大小船只,几艘小舢板正从江面上驶过。不远处,江水中有一座小岛,那里就是海珠岛,岛上树木郁郁葱葱,有古建筑掩映其中。
当时的海珠岛上,有慈变寺和文溪祠。1931年,因广州城市不断发展,海珠岛被填埋,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如今的海珠岛位置,已经建起了高楼大厦。再难寻觅当年的小岛。
这座清秀挺拔的古塔,就是广州著名的花塔,塔下有六榕寺。史料记载,花塔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火灾。
照片里的花塔,塔身高度有57米,17层。外形犹如一根花柱,因此取名叫花塔。照片拍摄于1870年。
照片中这条街,就是当年的桨栏街,它是广州最有名的药铺街之一。岭南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的药店“宝芝林”,也就在桨栏街附近。街边店铺古色古香。
桨栏街一直以来都是老西关的代表。如今,桨栏街已变成了男装批发市场,原本的骑楼风格还保留着。
这座五层楼,就是位于广州越秀山小蟠龙冈上的镇海楼。镇海楼气宇非凡,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在古代更是"羊城八景"之一。是众多文人墨客心中向往之地。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广州的北城墙也修到了镇海楼下。镇海楼命运多舛,曾五毁五建。现在越秀山上的镇海楼,为1928年重修,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
清朝末年,广州一家制作糖果的手工作坊里,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这个作坊,主要制作的是当地一种叫“姜糖”的食品。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装罐,有的称量,各司其职。老板正坐在桌边查看账目。
这里就是清朝末的广州贡院内景象,广州贡院是清末中国四大贡院之一,是两广地区举行乡试的地方。始建设于康熙23年(1684年)。如今,这里只剩下了明远楼。
照片中,一条主干道两侧,分布着很多号舍。道路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层阁式建筑——明远楼,楼上悬挂有“天开文运”匾额。该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末年,广州一大户人家的客厅。房间内装饰十分豪华,金碧辉煌。四壁悬挂有名贵字画,家具都是红木制作。两名男子分坐桌子两侧,桌上摆着茶盏和水烟壶。自古以来,广州是著名的贸易之地,经济发达,像这样家境殷实的家庭也很普遍。
清朝末年,位于广州的车歪炮台,也叫大黄滘口炮台。该炮台位于珠江河面的沙洲岛上,是清代广州的护城炮台之一,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车歪炮台据守珠江,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照片中,轮船“关海号”,正拖着长长的黑烟从炮台边驶过。
这是当时位于广州的一座豪华舞厅的大堂,风格中西合璧。有欧式的吊灯、中式的宫灯、古老的钢琴和沙发。大堂四周布置着很多盆栽植物,有芭蕉、竹子等,看上去充满了生机。
清朝末年,广州大北门城门前景象。始建于明代,是将象岗山凿开个缺口建成的,是广州16座城门中地势最高的一座。
从这个角度看,城门外有座寺庙——双山寺。该寺是停放棺木的地方,直到上世纪50年代,双山寺仍然存在。
清朝末年,广州街头景象。路旁房屋古色古香,看上去像是寺庙或者是衙门,大路用石头铺就而成。
街边围着很多人,其中有一个戴着礼帽的外国人,正和一名卖小吃的流动小贩讨价还价。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围观。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瞬间。
这座古建筑,就是广州著名的南海神庙。从字面意思看,就知道是当地人祭海的场所。
广州的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
清朝末年,广州海山仙馆老照片。海山仙馆,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位于今广州荔枝湾,当时是一座私家大宅院。
从照片中看,园内亭台楼榭众多,荷花池碧叶连天,可以称得上是岭南园林艺术的典范。
照片中这座古塔,就是著名的琶州塔。该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位于海珠区琶洲(今新港东路)的山冈上,为古羊城八景之一。琶州塔八角形,外观9层,内17层,高50多米。史料记载,当时进入珠江口的船只,只要看到该塔,说明已经进入广州。
1870年,广州郊外农村景象。在一片水塘边,坐落着一个小村子,村子外面是大片的菜地和农田。小村又被四周的青山环抱,看上去十分宁静,充满了田园气息。
这是位于广州沙门岛和珠江北岸之间的一条狭窄水道,码头边停着不少船只。照片中这艘小舢板上,船工在船尾用力撑船,两名妇女在船头,好奇地看着摄影师。照片拍摄于1870年。
照片中是一座寺庙——长寿寺,该寺位于凤凰山上,原来叫“法空寺”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年-1063年),是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寺庙内殿宇大部分被毁,仅剩下天王宝殿留存。
1870年,广州漱珠涌景象。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河道之上,名曰“漱珠桥”。
史料记载,该桥为广州十三行总商潘振承主持修建。昔日的漱珠桥附近,风光旖旎船只来往穿梭。1928年,在修建南华路时,漱珠桥被彻底拆除。
清朝末年,位于广州沙面岛上的英国领事馆。位置大约在今沙面南街靠西一段,领事馆在沙面南街靠东一段。领事馆前建有花园,附近绿树成荫。
广州沙面岛上,一些英国人在打网球。有专门的网球场地,一些身穿长裙的英国贵族女子坐在场边观看。看到摄影师拍照,几名男子在草地上摆出了滑稽的造型。在他们身后的绿树丛中,有欧式的别墅建筑。
清朝末年,广州沙面岛风光。照片中,在岛边的码头上,停泊着不少船只。在林荫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欧式教堂,有高耸的尖顶塔楼,教堂四周建有围墙。
在广州一座欧式别墅前,站着一名身穿西服头戴礼帽的英国男子。在他身后,一名女子正坐在轿子上。两名受雇佣的中国轿夫,抬着轿子准备出门。照片拍摄于1870年。
清朝末年,广州将军府前景象。在过去,将军府是清朝驻广东的最高军事机关,也叫军署。该建筑面阔五间,很气派,大门两侧矗立有威武的石狮子。
1860年后,英国领事馆就在广州城里的将军府(今广东迎宾馆)。直至20世纪初,这里才成为实质上的领事办公馆。
摄影师站在高处向远处看,一座高大的教堂映入眼帘——圣心大教堂。该教堂位于今越秀区一德路,始建于1863年,历时25年始建成,因该教堂由花岗岩石建造,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石室”。广州圣心大教堂,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
清朝末年,位于广州黄埔的一处休闲庭院景象。房屋临水而建,门前有亲水平台。房屋四周遍植名贵花木。亲水平台木架上,写着“钓月”二字,很有意境。
写在最后:回看这些拍摄于100多年前的广州老照片,令人惊叹。广州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厚重的历史。时光如梭,百年一瞬间。如今的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座时尚、现代和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广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