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和决策链(3)

明驿说商业 2024-03-21 17:04:53
在投资决策中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人与人的判断也在这个处理过程中逐渐差异化。高质量的判断是更靠近事实的整体并能由已知信息推导出高价值未知信息。而低质量的判断正好相反,他们离事实越来越远,并且只能停留在信息的当前范围而无法对未来进行任何有效的指导。 互联网时代虽然为信息的传播建造了高效和高容量的载体,但是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方便性也导致大量信息真伪难辨甚至互相矛盾。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过程中,需要理性的思考以得出正确的判断。这需要我们了解信息产生偏差的主要问题所在: 1、利益与立场的干扰。 市场经济下,任何重要的信息都可能包含一定的潜在经济价值。特别是对证券市场,因为市场处在随时都在动态定价的状态,对于各种信息的反映往往是非常迅速的。这就给一些希望利用这种特性和信息的不对称的时间差来获取利益的人提供了机会。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发布变动更加便捷和成本低廉,而且对于主管制造非真实信息的处理难度非常大,这也在客观上进一步助长这种行为。 信息发布者的立场和利益对事实的真相造成了认知麻烦。这提醒我们要谨慎的采纳信息,并且对于信息与发布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一种敏感性。更重要的是,尽量确保一笔投资决策是建立在一个基本面的长期趋势上,而非碎片性信息的组合。这样就不容易被突发事件和不明信息所干扰。 2、保持信息的客观完整。 在投资决策中,如果我们的信息只是反映事物的部分情况,而遗漏了对于事物形成判断的其他部分,就可能形成一个“真实但片面”的判断。 一些人非常注重信息的收集,甚至努力去获取一些别人得不到的“内部信息”,这恐怕制造了新的麻烦。如果一个人对一个大厅里100个人说股评下周暴涨估计没人相信,但是如果这个人凑到你的耳边小声告诉你,之后又神秘的叮嘱你不要告诉其他人的时候,这个信息的可信度一下子就倍增了。这就是“内幕”的魔力。 对于内部信息不如没有,因为他的存在一方面非常不靠谱,另一方面在不靠谱的基础上还会给投资者一种特别靠谱的假象和心理暗示。 3、解读能力的天壤之别。 信息量和来源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人们仍会产生不同的解读,这完全来源于解读能力的不同。 投资中的信息按照获取的难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可知、未知。 已知。市面上可收集到的信息,包括新闻、研报、公司公告、定期报告、其他人的分析文章、财务数据。优秀的投资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信息收集充分掌握已知的重要内容和线索,对事实和状况了然于胸。失败的投资者:不重视基础的资料收集,缺乏持续性的信息积累,对于事实的掌握支离破碎甚至一知半解。 可知。优秀的投资者通过对已知信息有效的组合和分析,进而可根据商业及财务的一般规律掌握跟多的可知信息。失败的投资者无法对原始信息进行整理,更缺乏企业分析的基本技能,无法分析出有意义的内容。 未知。优秀的投资者在已知和可知的信息基础上,对于未知的重要信息进行高度逻辑性及谨慎性的推断和演算。失败的投资者对未知信息完全建立在情感和想当然额基础上,对于未来总是过分的夸张的演义和轻率的猜想。 4、从信息碎片到框架分析 克服认知偏差和决策链过程中信息扭曲的根本方法可能在于两点: 第一,搞清楚并且强化自己的能力圈,坚持再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 第二,建立一套有效评估企业的价值的方法体系,对生意、企业、投资建立起框架性的思维方法。 前者能够避免在陌生的地方犯重大且不必要的错误,受着可以帮助我们从纷繁的信息海洋中找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线索。 另外认知偏差有时很难避免,有时无论你怎么努力收集信息仍然有一些认知盲区,或者未能及时获取的信息,而导致投资失败。所以,还有两种方式避免认知偏差造成的投资失败: 1,适当分仓,避免重仓某一家公司,但是认知偏差导致重大亏损。 2,在市场低迷时买入便宜的股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股价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甚至是唯一公平的。通过巨大的价格补偿,可以避免认知失误后的巨大损失,这也是所谓的安全边际。便宜就是硬道理
0 阅读:0

明驿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