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主注: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所有拳种都是一样的,形意八卦太极都一样,这些是拳学的规矩,使用与每个拳种。
(一)对头的要求:顶头悬(上顶)具体做法:下颚向内含收,颈项向上竖直,做到头正项起,将喉头收回,意念从喉头上百会穴,这样,顶自然呈虚凌之状。
作用:头是人体至高清虚之地,脑在其中,脑为元神之府,故头正、顶虚悬,可引导气机上升以养脑营神,使神主宰全身活动之机能增强,而呈精神充实不致出现身形前俯后仰、左倾右斜之弊。
(二)对目的要求:目光尖锐,光芒直射,兼顾四射,前后左右目不转睛,目不旁视。具体做法:目与手合,随上中下之形而运用目光,向上则眼球上翻,神光升于印堂,中则平视直前,向下则神光照于气海,是精益添髓之妙术。
作用:目为心之先锋,五脏六腑之精皆注于目,目不旁视,足征心不二用,上中下随主要之手运行,使卫气散于外而强筋壮骨以迎地。
(三)对舌的要求:舌顶上颚具体做法:练拳时应唇齿轻轻闭拢,似合非合,臼齿如咬物,舌尖自然抵于上门齿内,中间与齿龈相交处(旧称搭桥),只稍用意念,切勿过于用力,否则舌即僵硬,日久而产生副作用。
作用:任脉起于会阴穴,沿腹中线上行,止于上唇之承浆穴,督脉起于会阴穴,沿脊椎上行至百会穴,下印堂止于人中上唇内之龈交,舌顶上颚有接通任督二脉之功,于是督脉之气化为津液随即咽下,此时舌即稍微一驰(旧称拆桥),再作下次顶舌,一张一弛循环不息。
(四)对项的要求:一般称为竖项。已在前面(一)头部详述,此不复赘。
(五)对胸背的要求:胸背刚柔相济。具体做法:含胸裹背,胸是项前正中凹陷下之骨与两乳之间地带,稍事内含,胸部自然放松;裹背是在含胸之时,两肩带动全背部极力向内贴住。含胸是内开(吸气),裹背时外合(呼气),两个动作是相辅相成的,决不可分开。
作用:心肺并居于胸中,心主神明,又主一身血脉之运行,肺主一身之气,有朝百脉之功能,含胸裹背胸部放松,能加强肺活量,可使血脉流通舒畅,利于任督二脉循行。在练功时含胸为柔,在运行时为化为防,练功时裹背,随着动作向前发劲,胸部微前突为开,劲路达于落点。周身合一是为合、为刚、为功,这样在运用时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的妙术。
(六)对肩的要求:松肩、沉肩、活肩、摧肩。具体做法:松肩是肩井穴胛骨的关节着意松开;沉肩是将肩骨正直落下;活肩是松沉的动作时,随着拳式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旋转;摧肩是在练拳时使后膀由背底骨向前膀送劲。
作用:肩一松开可使力自脐下发出,经六腑“膻中穴”转于臂手,然必须和沉肩相融合摧背能使肩活而顺,力贯臂手或拳,运用自如。形、名虽不同,实际是自然统一的。
(七)对肘的要求:肘坠具体做法:坠肘是练拳时小臂向里裹劲,肘尖自然呈下垂之式,但必须曲池穴放松,不可扒劲。
作用:统而言之,身似一张弓;分而言之,四肢各为一张弓(五弓),臂属五弓之一。在练拳时将沉肩形成的蓄力,经曲池穴达于掌或拳,停式时有如弓弩射箭快速直前的威力。
(八)对腰的要求:松腰、活腰。具体做法:1.俯身拱腰:身直,两脚并立,眼平视前方;两手上举高过头顶;两手十指交叉; 腰部下俯呈拱形,交叉之手由前向下缓缓按于脚前地面,掌心向下,头正眼向前平看。如此先正中,后左侧/右侧循环练习,次数多少不限,量力而行。2.牵缘手:身直,两脚并立,正视前方;左脚向左开立呈半马步,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曲肱由上向下、左、右、里、外作环形回绕;动作要领:含胸,髋与臀部随之转动,眼随手看,足趾抓地,次数多少不限,量力而行。
作用: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腰是人体之枢纽,是人体运动之关键所在。腰贵活,松腰能使腰部灵活转动,传导劲力。加大运动姿势的幅度,加速运动中身法变化,协调四肢,发挥周身合一的劲力。古人云:“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俗话说,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
(九)对胯的要求:松胯、裹胯、坚胯。具体做法:练拳时,胯放松,微向上体,两胯刻意向里裹劲,脚落地时,上下肢体肋骨与髋骨相挤融合。
作用:松胯、裹胯、坚胯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统一。松胯有利于肢体的灵活转动,裹胯能加速身体绕转及步法的敏捷,坚胯就是胯催膝、膝催足,使脚落地生根,发劲稳坚。
(十)对腹的要求:小腹内收,胸腹呈直线。具体做法:练拳时胸微上提,小腹自然向内收回,与命门部贴着,使胸腹呈一直线。
作用:练拳收腹,可使元气经丹田下至涌泉穴,加强内在压力使气复上升,经百会降至人中,接通任督二脉,周流无障碍。本功夫是以形导气,可防止练习者练成大腹便便之弊。
(十一)对裆的要求:裆圆。具体做法:两膝里扣,将肛门(也称谷道)收缩上提,会阴穴部两的大腿骨根极力向左右撑开,裆即自圆。
作用:此动作与坚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裆圆才能坚胯,这是练拳术的炼精化气的第一重要关键。
(十二)对膝的要求:扣膝、坚膝。具体做法:两胯跟着力向里裹劲,两脚尖向里扣,两脚后根向外扭劲,足趾抓地。
作用:扣膝能使下肢的内劲达于足底,同时又辅助圆裆,只有扣膝才能坚膝,以保持下肢的稳固。
(十三) 对臀的要求:臀逼。具体做法:肛门收紧,两臀向内极力贴住。在练拳时,臀向前催促,拳停时,臀微下垂,与脊背呈一直线。要随着拳式的角度,身体保持中正,不偏不倚。
作用:逼臀能使膝坚步稳,加强内在的蓄力,周身气力合一,发出刚柔相济的内劲,巩固下盘根基,使上体轻虚灵活,利于变化,是拳中的重要环节。
(十四)对足的要求:足坚而稳。具体做法:古人云,力发于足,又说真人呼吸以踵,练拳术更是以足为重要。每当前进落式时,脚跟先着地,小腿肚向下松力,然后脚的外沿徐徐落下,小趾、四趾、中趾、二趾、大脚趾依次落平着力,抓地踏实。涌泉穴(脚心)在脚趾抓地的同时上提。这样,脚跟和脚趾抓地为实,脚心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每逢向后退步时,大脚趾先着地,然后二至四趾与脚掌、脚跟再着地,如此达到步足稳坚。
作用:练习者唯有做好足步坚稳,才能达到上肢轻灵,足步稳如山岳,身法灵活似蛟龙之妙境。以上对身体十四部分的要求,只是简单地叙述了各部形态的动作要领,对其动作也作了粗浅的介绍。至于其内部细微的变化,如经穴等,以及各部动作相辅相成之密切关联,只有练习者在锻炼中细细体会,况且每个人的自身感受也不尽相同,故从略。
宋氏形意拳对身形的要求,具有密切连带关系。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做得合度,需经过长期锻炼,细心品味山西派形意拳入门先练柔劲之法凡练形意,入门首须站桩,或为混元桩,或为三体式不拘。唯初习三体式亦以双重为宜,盖因单重练时较为吃力,初学者习之较易憋气。一憋气,则气血必有失松和,此非练功养生之道。至于站桩之细则,方家所言甚多,不必我多言。先贤云:万法出于三体式,并非一句空话。笔者初拜师时听老师讲“站好了三体式要什么有什么”。六七年站下来,深感其言并非夸大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