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回忆录-37

江山如娇一大好 2024-02-21 06:05:33

反“围剿”胜利后,我适当集中部队整顿了一下,各团都武装起来了,莫说梭镖,就是土造五响枪也不要了。15团(原万泰独立团)最阔气,他们在拦截蒋鼎文部独立旅时,缴获三挺重机枪和两百余支步枪,四个连都武装得和主力红军一样。我像在红4军3纵队一样,对“带枪的农民”进行整训,想使部队迅速来个“铁军化”。

这次整训重点抓政治教育,办了一个党支部委员训练班,我亲自当教员,讲红4军“九大”决议以及苏区中央局和总政治部编印的时事教材等。“十月革命”到了,我们开纪念大会,我亲自讲话。参加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回来后,我又请他们传达大会精神。总之,那时有个责任感,觉得自己是师长又是师党委书记,没有参谋长,司令部的工作不能放松;没有政治部主任,政治工作更不能马虎。

经过一段教育,干部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也逐渐了解了他们。缺的干部慢慢配齐,部队也严整了,能做到“令行禁止”,可以集中,可以分散。

1932年1月底,红1方面军围攻赣州,我师奉令西渡赣江,在万安、泰和、遂川地区游击,配合主力攻赣州。两个月后,赣州撤围,我们又回河东,在永丰、乐安活动。

当时,乐安县城被敌人占领,但乡下大部分是我们的,只有一个叫万崇圩的大镇,我们没有控制住。本来,这一带是老根据地。1929年冬季,我曾到这里做群众工作,结识了一位叫邱汉杰的地下革命者。他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直在当地坚持斗争,我们走后,他干得很出色,把这一带的群众都发动起来了,建立了游击队,他当队长,还打出苏维埃的旗帜。

1931年5月以前,这块苏区已发展到两万多人,但邱汉杰与县委的一些同志搞不拢,“肃反”时,有人就怀疑他是“AB团”。邱汉杰知道后闹独立,当“山大王”。但他不投敌,不改变苏区时期的主要政策。乐安县委要求5师帮助恢复这一地区,我就带了一支小部队来到这里。当地老百姓中的壮年男人都走了,只剩下些老人、妇女和小孩。有的老人认识我,我就问:“邱汉杰哪里去了?”

妇女们说:“我们是妇道人家,哪里知这些事啊?”

老人们说:“我耳朵聋,听不清啊!”

我知道邱汉杰在当地搞了几年,在群众中有威信,我就想争取他。

我写了一封信,交给一位老人,说:“请你送给邱汉杰。”信送到了,邱还回了信,但他不敢与我见面。我与他通了两三次信,再三劝说,他就是不肯出来。

县委有的同志说:“不要对这种人存有幻想啦!”后来我离开那里,县委调动周围的游击队打他,他就投敌了。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教训。由于我们不能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本来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采取扩大化和简单化的方法处理,结果把一些人从革命的队伍逼走,甚至逼到敌人一边去。1928年的郴州事件,闽西的傅柏翠事件,就是这样做的结 果。虽然这些人本身有大缺点,缺乏坚定的革命性,但从党的领导思想来说,这种做法,只能削弱自己而增强敌人的力量,对革命没有一点好处。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1932年6月,驻乐安的敌人一个团出动,我率独5师去迎战。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我左胯穿到右腿根,这是我从军以来的第四次受伤,而且比前三次都重。天黑部队撤离战场,我被抬往设在兴国茶地的红军医院。

在医院一住就是三个月。这期间,在中央军委工作的张云逸到医院巡视。我们以前不认识,但一谈起来,都参加了北伐战争,又都是当时“铁军”即第4军的,就很投机。

张在粤军中有声望、地位,与张发奎也很接近,他给我讲了不少关于粤军的历史和4军上层的事, 又讲了卢德铭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长的经过等,他说:“警卫团建立时,叶挺想让共产党员卢德铭去当团长。但他想到自己色彩重(指共产党员色彩),就让我去说,因我年纪大,资格老,张发奎对我更信任。同张发奎一说,他果然同意,这样才有一个共产党员当团长。”我听了他的话,很佩服他善于在国共合作中工作。

住院期间,得知独立5师编入红22军,成为主力红军的一个师,还听说,中央局准备调我去当红22军军长。9月,我的伤基本好了,就从医院搬到驻兴国县城的江西军区司令部,那时,陈毅任江西军区司令员,李富春任政委,郭天民任参谋长,蔡会文任政治部主任。

记得刚从医院出来不久,一天蔡会文同我谈,说中央决定调他任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也调我去湘赣军区任红8军军长,政委由他兼任。

这个消息对我有点突然。我原准备去22军,陈毅司令员已同我谈了话,据说命令都下了,因我在医院治伤,未到职,现在又决定调我到湘赣任红8军军长,虽说都是当军长,但这中间却有很大不同。 红22军属红一方面军序列,在中央苏区活动,上有方面军和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红8军则不一样,它是一个独立战略区域的红军主力,担任这个军的军长,就意味着要担负起一个战略区域的主要军事领导责任,要独立自主地支撑起一个局面。

我感到担子很重。蔡会文对我说:“我们都是从井冈山下来的,也算是湘赣的'老人'了,对这个地区情况熟悉,你又有带农民军的经验,军事上有一套,我们好好配合,一定可以干好。”

这番话使我很受鼓舞。蔡会文是参加秋收起义的老同志,井冈山时期同在红四军。1930年6月汀州改编时,我任红4军3纵队司令员,他任红12军3纵队司令员,后来我到独立第5师当师长,他到黄公略的红3军,第三次反“围剿”后,调到江西军区任政治部主任。他政治坚定,有政治工作经验,也曾带过农民军,正像他说的,我俩对湘赣地区民情、地理都比较熟悉,我们密切合作,上有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靠苏区广大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支持,还怕搞不好?

大约在10月中旬,我同蔡会文一起去河西了。记得那天陈毅司令员为我们送行,送了很远。信任之情,期望之殷,尽在这相送之中。

0 阅读:9

江山如娇一大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