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李连杰艺德太差,我给他配音时,他看到我连个招呼都不打

陆凯看历史 2023-07-06 17:13:0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匹夫

编辑/匹夫

“我知道你武功很好,电影拍的也不错,但是你这个艺德……”

一句欲言又止的话,却向人们揭开了“配音王子”童自荣与李连杰的恩怨情仇。

回望中国译制电影的发展历程,大多数观众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个人——童自荣。

童自荣是那个时代赫赫有名的配音明星,从少年青葱到庞眉皓发,对于他热爱的配音梦想,始终心怀满腔热爱,在岗兢兢业业,恪守职业精神,为我国的译制电影事业立下“丰功伟绩”。

童自荣

关于他的传闻逸事并不少,但最为出名的当属功夫巨星李连杰与他的恩怨纠缠。

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是李连杰的错误,还是童自荣自身的问题?

这一切还要从一部《少林寺》说起。

耿耿于怀的开始

当时上海电影译制厂一举拿下电影《少林寺》的配音工作,童自荣作为厂里的金牌配音师,被委以负责由“武打巨星”李连杰在剧中扮演的“小和尚”的配音重任。

这对童自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若配得好,便能突破此前观众对他的“刻板印象”,因为他大部分作品都是为外国电影做配音;如若配不好,可能会从此前的事业高峰中下滑,口碑有所受损,而且他鲜少为本土电影做配音。

但童自荣从不是轻言放弃之人,尽管“小和尚”的嗓音与他自身高亢清亮、沉稳典雅的声音大相径庭。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悉心请教当地的武打师傅,练习武术的呼吸与气口,不难看出他为此次配音工作付出颇多。

1982年春节档,《少林寺》上映,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少林功夫电影,中国武术开始走上银幕。

当年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人们还需要解决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精神生活的追求欲望并不那么强烈,但在票价为一毛的情况下,《少林寺》在内地的票房高达一亿元人民币。

一部《少林寺》让彼时年仅17岁的李连杰声名大噪,成为香港远近闻名的功夫巨星。

在译制电影时代,一部影片能够大获全胜,除了银幕前光彩夺目的演员的演绎,更需要幕后配音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好的作品。

毫无疑问,《少林寺》的成功也有童自荣的很大一份功劳。

两人本该是友好的“商业联盟”关系,却因为李连杰的一个举动,让童自荣耿耿于怀二十多年。

当时李连杰和童自荣均受邀出席某个活动,这是两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第一次会面,童自荣对这位“功夫巨星”的到来无比期待,想要一睹其风采。

一旁的工作人员向李连杰介绍:“这是为你的电影《少林寺》配音的童自荣”。

童自荣万万没想到自己伸出去的手会落空,李连杰只是抬头朝他看了一眼,连招呼都没打便离开了,期待成空和不被尊重的感觉,让现场的童自荣颜面扫地。

以至于后来童自荣在上节目《星夜故事》中,公开批评李连杰待人接物的态度,表达对他的愤懑以及对艺人“艺德”缺失的不满。

他如是说:“我知道你武功很好,电影拍的也不错,但是你这个艺德……”

尽管童自荣在最后关头没有继续诉说,但他在镜头前欲言又止的神情和摇头作罢的态度,都不难看出李连杰的所作所为令他大失所望。

录制现场还有两位和童自荣一般的金牌配音师——涂松岩和孙大川。

为了给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的支持,童自荣当即指了指涂松岩询问他:如果梁朝伟遇到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主动跟他打招呼?

因为涂松岩给梁朝伟的多部电影做过配音。

此举也让涂松岩老师左右为难,毕竟事关娱乐明星的私德问题,回答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舆论风波。

涂松岩只能尴尬无措的点了点头,不过多发表言论。

童自荣对此事如此紧抓不放,与他的成才历程密切相关。

前路未卜

童自荣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文艺家庭,彼时正值中国电影的探索发展时期。

他家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相隔不远,童自荣从小受电影的熏陶,对影片制作兴致盎然。

若说对他影响最大的影片,那一定是《白夜》。

在不断的翻看过后,童自荣下定决心,立志成为一名配音员。

每每经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童自荣都会驻足踌躇许久,他无比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打开这扇大门,进入里面学习和工作。

只可惜事与愿违,上海电影译制厂从不对外招生,这使得他的愿望落空。

恰逢转机,1962年上海戏剧学院招生,童自荣在一片反对和质疑声中考取了这所学校,但他在无奈之下选择了“迂回战术”,在表演系就读。

童自荣本以为播音和表演不分家,都是为电影事业做贡献,学习表演可以更好的成为一名配音员,但事实与他所想始终存在偏差。

临近毕业之际,学校的分配问题令童自荣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童自荣的内心始终有一道声音在勉励他,他并不想站在舞台上成为一名表演人员,相比与此,他更渴望成为幕后的配音人员,为角色的声音赋予魂灵。

他选择了等待,等待一个让自己圆梦的机会,可童自荣没有预料到,这一等就是长达五年的光阴。

俗话说得好,“职场失意,情场得意”。

童自荣邂逅了他的“真命天女”——杨倩华,起初他还不愿意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但在看见杨倩华的那一刻就沦陷了,尤其在知道女方也沉迷艺术之后,更甚欢喜。

才子遇佳人,佳偶天成,两人在一起不久便互许终身,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

柳暗花明

正所谓双喜临门,刚结婚不久,上海电影译制厂便因为人手不足开始对外招人,童自荣的机会来了。

童自荣立马联系自己的老师李志舆,希望他可以帮助自己争取一个入职名额。

有时候生活中的某些机缘巧合,可能连剧本都写不出来,李志舆的嫂子——张英,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相知有素。

而且张英为人豪爽仗义,她看到了童自荣对于配音梦想的执着,不忍看着大好青年错失际遇,虚以度日。

她直接将童自荣带到厂长的家里,要求必须收下这个学生。老厂长与张英多年的交情,知悉她的品性为人,无需多加思考,便连连答应。

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童自荣免去了面试,通过“走捷径”直接进入上海译制厂。

当童自荣真正步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时,就发现成为配音员比自己想象的要难上加难。

他的配音生涯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也没有平步青云。

在工作伊始的五年里,他并没有得到重用,他高亢清丽的嗓音与本土电影格格不入,录音棚里充斥着忙碌的身影,但没有一个是属于他的。

他时常负责端茶倒水,零碎散落的工作,有时也会负责一些角色的配音,但大多是边缘的群众人物。

属于他的伯乐迟迟没有出现,能让他发挥自己音色的角色也难以寻觅,但童自荣始终没有气馁。

他为此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充实自身,练习配音技能扎实基础,只要有空就跑到录音棚观摩别的配音师配音,找寻其中的技巧。

在这五年里,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配音的学习当中,是因为有来自妻子的支持和幸福家庭的底气。

为了配音梦想,妻子的两次生产“鬼门关”童自荣都无法陪伴在旁,后来童自荣每每回想起往事,都觉得妻子是他成名路上亏欠最多的人。

杨倩华出生于富裕家庭,从小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生活,但为了更好的成就童自荣。

她开始洗手做羹汤,处理家长里短,悉心教育孩子,还要应对来自婆婆的苛刻要求,但她无怨无悔,理解并且支持丈夫对于梦想从一而终的追求。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童自荣的事业迎来了转机,他没有辜负妻子一直以来对他的期望与付出。

1978年,一部《未来世界》让童子荣敲开了配音事业的大门,沐浴着属于自己事业的光辉。

同年,童自荣为电影《佐罗》中法国著名男演员阿兰·德龙出演的角色配音。

童自荣用醇厚高昂的声线,拖着长尾调,如大提琴般低回婉转,沉如磐石,仿佛是天生的贵族。

影片一经上映就在全国范围内大受好评,观众们都震惊于童自荣老师嗓音与佐罗的契合度,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童自荣平时是多么地刻苦。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能力,质疑他的水平,他赢得了唏嘘过后的掌声与赞美。

踌躇满志

《佐罗》在当年可谓风靡一时,使阿兰·德龙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潜在消费市场。

1989年,阿兰·德龙带领他的团队从法国前来,考察中国的电影发展状况,但他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特地前来拜访童自荣。

恰逢阿兰· 德龙52岁的生日,他设宴在中国举行,还特地邀请童自荣前来赴宴。

这让曾经历过无人问津时期的童自荣倍感荣幸,这是第一次有国际大明星如此重视和尊重配音员,他欣然答应。

童自荣一身得体的中国红西装,神采奕奕的走进晚会现场。

阿兰·德龙作为主人公没有“独占风头”,反而与现场嘉宾一起提议,让童自荣上台即兴来一段配音。

耳边热烈的掌声和尽收眼底的欢愉,让童自荣感到作为一名配音员是无上的光荣,他由衷地为自己感到自豪。

他从容不迫地走上台,为大家口播了一段《佐罗》的台词。

童自荣说话的声音磁性、温柔,清明婉扬,像重力一般吸引着在场的观众,其中便有阿兰·德龙。

晚会结束以后,阿兰· 德龙盛情邀请童自荣为其以后在中国的所有电影进行配音,希望童自荣可以成为他在中国的专属配音演员。

毫无疑问,这是童自荣人生又一个高光时刻,面对大明星的请求,他不禁动容答应。

这一刻,被童自荣载入他的个人史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比阿兰·德龙与李连杰接待他的方式,仿若“云泥之别”,这可能也是童自荣20多年也难以忘却的原因。

不忘初心

童自荣在职业生涯中配音作品多达数百部,有许许多多无人知晓的小人物,也有很多远近闻名的大角色。

对于“配音”他始终心怀热忱,仿若初生的孩童一般,对配音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探索未知的渴求。

科技发展推动着中国电影的前进,电影译制厂在时代洪流中逐渐被取代,属于一个时代的光辉正慢慢走向“夕阳”。

都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童自荣老师从来没有忘记来时的路,他也坚定地朝着未知的终点走去。

2015年,已是古稀之年的童自荣老师还为《西游记大圣归来》中的“混沌”做配音工作,昆曲唱腔一出,仿佛还是那个年轻的他,仿佛他从未老去,收获了满满一批年轻的观众群体。

声带功能会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而逐渐衰退,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再好的配音员都有“谢幕”的一天。

现在的童自荣老师已近权杖之年,生活重心回归家庭,不再活跃于配音行业,但这个领域始终有他的一席之地。

曾经的过往恩怨,李连杰不礼貌的行为或许已经在时间流逝中被冲淡释怀。

结语

网络媒体的发展催生出大批享受时代红利的艺术工作者,但并不是每一个“吃了螃蟹”的人都懂得回报。

近年来,失德艺人偷税、漏税、出轨等娱乐圈负面新闻层出不断,不知从何时起,艺术工作变得“乌烟瘴气”。

抛开明星的责任与义务来说,品德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做人的品德;二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德,就是有能力也有品德。

一个真正“德艺双馨”的艺人可以为他的粉丝树立榜样,鼓舞他们找到前行的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在赞美与唏嘘中迷失自己的公众人物,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管束,终有一天会作茧自缚,走进自己打造的“牢笼”。

我认为往事终如云烟消散,那时,逾越底线的人早已被遗忘,唯有坚守“艺德”的艺术家,永远不朽。

0 阅读:0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