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李清照向新婚丈夫示爱,写下一首撩人宋词,句句诉说相思意

史婉君 2023-02-14 11:08:24

谈到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李清照绝对是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

作为北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不仅靠着脍炙人口的词作名垂千古,她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同样广为流传,千百年后仍令众人津津乐道。

而二人的感情生活是否真的如民间讲的那般琴瑟和鸣、心心相印呢?这份感情是否经受住了时间和人性的考验?也许回到李清照写给丈夫的词作中,我们便能窥探一二。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生于北宋末年,少女时期在繁华的汴京城度过。

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朝廷官员,且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年轻时还做过苏轼的门生,颇受器重。

在这样一个显赫体面的家庭中,李清照耳濡目染,饱读诗书,度过了惬意安乐的少女时代,年纪轻轻便已显现出了不俗的文学天赋。

在李清照的早期词作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而在这首作品里,李清照重温了自己那段纯真而愉悦的玩耍回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让一位贪恋藕花荷塘风光的少女形象跃然于纸上,充满了天真快活的意趣,也侧面印证了她年轻时的确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难忘光阴。

这样一位富有才情又心思细腻的少女,大概也曾在嬉戏过后坐在深深的庭院中畅想未来,甚至是幻想自己未来的情郎该是何等才貌吧。

很快,在李清照18岁那年,便遇到了她此生的命定之人——赵明诚。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婚姻是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李清照家这样的高门大户,更是不可能给予女儿任意选择夫婿的权力。

因包办婚姻而衍生出的婚姻悲剧和悲情话本数不胜数,可李清照无疑是幸运的,在这场婚姻大事全凭他人做主的豪赌中,被选中成为她丈夫的男人,恰好是一个同她般配的人。

赵明诚出身士大夫之家,父亲是官至左仆射的赵挺之。

作为当时有名的书香门第,赵明诚自幼也培养起了相当的文化素养和底蕴,虽然才情造诣远不及妻子李清照,不过赵明诚仍旧非常尊重、喜欢她,婚前就已拜读过她的作品,婚后两人更是在诗词上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于此同时,赵明诚还是一位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李清照也乐于同丈夫一起研究、收藏与整理。

二人生活的和谐,不仅仅体现在门当户对与物质基础上,更体现在二人精神上的互相吸引、彼此共鸣。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这并没有冲淡二人的感情,李清照的作品也还并未充斥着满腔愁苦。

相反,由于爱情和文学理想的滋润与支撑,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和生活还是保持着一个乐观又充斥着生活情趣的状态。

这也和赵明诚的性格脱不开干系,要知道,能够俘获才女李清照的芳心,必不可能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书呆子。

赵明诚虽然出自书香门第,但却在读书之余,也是一个温情浪漫的男人。

我们所要讲的这首李清照的撩人词作,也正是在二人这番生活情趣的催化之下诞生的。

事情发生在二人成婚的第二年,赵明诚此时仍然在北宋最高学府太学求学读书,十分刻苦忙碌,且与妻子分居。

饱受思念之苦的赵明诚只能苦苦地看着妻子的词作和书信来纾解心中郁结,而终于忍耐不下去的时候,他当即决定要回家探望妻子。

赵明诚走的那一日汴京的天气十分阴郁,可这并未影响他欣喜的心情,甚至还思忖着先去街市上买一份礼物。

好巧不巧,赵明诚当时身上并没有带很多钱,眼看着要空手而归,他当即洒脱地决定卖掉自己身上的一件衣服!

就这样,拿着卖掉外衣换来的钱,赵明诚买了一块金石碑文,兴奋地准备拿回家同妻子一起欣赏研究。而路过街边商贩时,也不忘再顺带买一些点心瓜果。

赵明诚的突然出现让李清照几乎要喜极而泣,古人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二人可是已经有许多日没有相见了,两人就这样紧紧执手,深情地依偎对望许久。

随后便烹好新茶,二人在书房相对而坐,灯火可亲。

强风吹得窗子沙沙作响,天空已呈风雨欲来的狂躁之势,可屋内昏黄的灯光下,二人笑盈盈地望着对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他们闲侃金石文物,漫谈唐诗宋词,对外面的一切喧嚣都置若罔闻,他们之间只氤氲着温情而缱绻的空气。

终于聊完积攒了这么多时日的心声,赵明诚这才迟迟从怀里掏出白日里买的碑文,夫妻二人兴致盎然地凑在一起在烛光下细细地研究着,时不时悄声细语地品评或者调笑。

时间悄悄流逝,雨声渐起,乃至雨点越来越大,“噼里啪啦”打在窗棂和屋檐上,二人才恍惚间抬头,原来夜已深了。

这样近的距离,昏黄的烛火在赵明诚白净温文的面庞上影影绰绰地摇曳着,他们的目光轻轻碰在一起,李清照忽然觉得心漏跳一拍。

她仿佛已经听不见窗外的雨声风声,也将手边的金石文物抛在脑后,心中只有眼前人,而眼前人也正是心上人。

回到房间静坐片刻,仍旧难耐心中起起伏伏的心绪,望着铜镜中自己仍旧青春姣好的容颜,李清照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百年的撩人而动情的作品《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晚间时分风雨来,将白日里的燥热清除掉。我放下手里的乐器,对镜上了淡妆。寸寸肌肤在红色的纱衣的映衬下白嫩如雪,似有清香。随后便转身对夫君笑道:今晚纱帐中的枕席会十分清凉。”

整首作品被一股缠绵而暧昧的气息裹挟着,深情而含蓄,夫妻之间的情和爱被几行温温柔柔的文字不声不响地点出,而那缥缈的言外之意自是不必多说。

想必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幸福而享受的。

这一年,李清照不过是年方十九岁,在人生岁月里初尝夫妻间的情爱滋味,却敢于坦坦荡荡地将这样一种情思与情趣写在纸上。

也许不仅仅是来自性格里的洒脱,潜意识里也许是想要留住同赵明诚的恩爱时光。

这样的词作在宋代少见,更何况还是出自女词人之手,不可不谓是当时的惊人之作。只是后来,李清照再也没有写出类似的作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大观元年(1107年),由于官场的斗争倾轧等政治因素,赵氏一族许多人被迫前往乡间隐居。而赵明诚父亲赵挺之的去世,更是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赵明诚和李清照也顺势来到青州,从显贵一下子跌落为平头百姓,可李清照并未计较这些,二人的夫妻关系此时仍然和谐。

生活和仕途的不如人意,架不住赵明诚和李清照之间情感甚笃,相濡以沫。

为了给日益清贫的生活增添一些生趣,二人逐渐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面,沉浸在研究之中。

每当他们在民间寻得难遇的奇书,便也要共同勘校一番,整理题签。

靖康二年(1127年),赵明诚因丧母而南下奔赴金陵,随后在南方任江宁知府。

李清照遂整理家中的金石文物,预备前往南方同他汇合,哪怕经过了几轮的精挑细选,仍然装了足足十五车!

而留在青州家中带不走的文物,都不幸在战火中被毁,令李清照痛心良久。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两年后,御营统治官王亦企图叛乱,尽管下属及时报告,可赵明诚似乎并未将此事重视起来,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果不其然,王亦在某天夜间起兵造反,被赵明诚的下属们及时发现后击败,所幸未酿成不可挽回的大祸。

可是就当下属前去向赵明诚报告时,却发现他早已利用绳子爬上城墙逃跑了!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赵明诚被朝廷革职,也让出身名门的赵明诚声名扫地,颜面尽失。

李清照同样为此事感到震惊、羞愧和耻辱,曾经意气风发、温文尔雅的丈夫如今却成了昏庸懦弱的逃兵,李清照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

二人虽然并未因此分道扬镳,可是他们心里都清楚,曾经如胶似漆的感情已经开始变质了。

不久后赵明诚又接到了去湖州继任的命令,这次分离却让他们心中更加不安,因为此时的局势已经越来越不稳定了。

在那个交通与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兵荒马乱时候的分离,很有可能会变成天人永隔。

李清照忧愁地望着家中满满当当的珍贵文物,想起在青州被焚毁的大量文物,她更加生怕自己一个人无法保护全部物品周全,于是问赵明诚:倘若此地动荡,真的面临不测,该如何是好?

赵明诚回答: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最重要的是,夫妇二人最为珍重的《赵氏神妙帖》绝对不能失去,这是二人的心血,也是二人感情的见证。

那一刻,李清照在赵明诚的身上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爱的那个少年郎的影子,可恍惚片刻后也只剩苦笑,在这个动荡的时局中,人心和底线都是易变的。

当年那个纯粹而温存的雨夜,仿佛是遥远的青春时候做过的一场轻盈的梦……

1129年,在疟疾与抑郁情绪的双重折磨之下,赵明诚于建康病逝。

李清照成了孤身一人,家与国的不幸让这个曾经天真灵动的才女心中布满了累累的伤痕。

在那些急转直下的岁月里,她迥然写下了大量满载愁绪的词句:“薄雾浓云愁永昼”“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雨夜从此也不再浪漫,成了凄风苦雨。

倘若回忆自己的一生和词作,也许她最怀念的还是初为人妇时的欢喜和确幸,会缅怀当初尚未消弭的那份热忱和爱情。

可也正是这些不同时期的经历际遇带给她不同的情思和阅历,才最终成就了这位中国词史上最伟大的女性词人。

1 阅读:574
评论列表
  • 2023-03-20 17:02

    比翼连枝当日愿,载将离恨过江南。

  • 2023-03-13 19:15

    [点赞]

  • 2023-03-23 15:09

    常忆校园日暮,酒醉不知厕路,厕罢晕回舍,误入草丛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处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九五年在校园里偷偷喝酒,喝吐了,去上厕所,经过荒芜茂密的草地…[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