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VS食物不耐受,你能分清楚吗?

张淋琳小张 2024-09-11 19:37:43

一、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人体对某些食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这种反应源于个体的过敏体质,当过敏体质者首次接触过敏原后,体内会发生致敏过程;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便会触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这些特定环境可能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情绪波动或健康状况下降等。

常见的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大豆、花生、虾、蟹和小麦等,这些食物之所以成为常见的过敏原,是因为它们含有较强的致敏蛋白。

食物过敏的症状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和皮肤黏膜反应,如嘴部发麻、喉咙痒、舌头不适、皮肤瘙痒及出现风团(荨麻疹)等,食物过敏还可能会影响呼吸道、神经系统等。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过敏与摄入量有关,可以表现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速发型过敏即便接触微量过敏原也可能迅速引发严重症状,而迟发型则需要摄入一定量后才会出现。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仅仅是闻到过敏原的气味也可能诱发症状。

二、食物不耐受

与食物过敏不同,食物不耐受并没有免疫机制的参与,主要是由于消化道中缺乏某种酶引起的。以牛奶为例,如果人体缺乏乳糖酶,就无法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单糖,从而导致乳糖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食物不耐受的症状通常发生得比较慢,症状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晚,这是因为食物不耐受是由于身体无法消化或吸收某种食物成分而引起的,而不是因为免疫系统将食物视为有害物质。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广泛且多样,除了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泻、腹痛外,还可能伴随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摄入不耐受食物可能引发慢性疲劳、情绪波动等,因此,食物不耐受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但长期摄入不耐受的食物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0 阅读:4

张淋琳小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