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养过蚕的人生,不完整

夏天陈小舒 2024-05-31 01:56:16

小舒说

一篇养蚕的文章,竟然把我感动哭了。

想到前阵子酒酒滑雪,不少朋友问我,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我觉得天赋并不意味着孩子有出类拔萃的能力、得第一、能拿奖,发现天赋,就是支持孩子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把喜欢并擅长的事做好,就是兑现天赋了。人只能跟自己比,过好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幸福❤️

文:大白

上个月,孩子告诉我想养蚕,拉着我跑到校门口的小卖部赖着不走。小摊黄金C位上的叶罗丽卡片和辣条已经被老板用一个个蚕套盒取代,一群小孩围着老板兴奋地东挑西拣。

我条件反射地回答:“不行”。养蚕,想想都觉得麻烦,每天喂食清理不说,哪里去找那么多桑叶。而且更(真)要命的是,就孩子养宠物(活物)的经历来看,两年不到,至少养死4盆花,5条金鱼,2只白玉蜗牛,1只乌龟,并且就算万幸养活,最后变成扑棱蛾子到处飞,我的妈,瞬间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

孩子失望至极,没想到一周后,孩子在学校的科学课竟然给孩子发了蚕卵,还要求写观察日记,这躲不掉的缘分。

没办法,硬着头皮养。刚拿到时,只有几个小黑点一样的卵和几条刚孵化出的小黑“线头”。

孩子像个宝一样的拿回家,小心翼翼把桑叶剪成细丝喂给蚕宝宝,看着这些“黑线”蠕动都能看半天。

自从养了蚕,早上他就没有再赖过床,边刷牙边冲下楼去给蚕换桑叶,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他的爱宠“黑白线头”待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孩子对蚕宝宝更无微不至的照料,严禁其他人私自打开蚕盒,因为老师说蚕宝宝不能见光。回家第一件事,洗手,然后洗桑叶,擦干桑叶,投喂……

然后便捧着盒子安静地看着,时不时溜到我身边告诉我他的一些发现:蚕头上两个大棕斑并不是眼睛,那是用来吓唬敌人的;蚕背部有一段皮肤是透明的,蚕在吃桑叶的时候,能看到绿色的液体在体内流动。

我正要接话,他嘘了我一声,让我静静地听,“沙沙沙沙”,它们的小嘴一刻不停地在桑叶上切出圆弧形,孩子说,他看了好久,蚕只会从叶片的边缘开始吃,它们胃口可太好了,终于明白了什么叫“鲸吞蚕食”。

不一会,一截深绿色的蚕粑粑就从它的“三瓣”屁股中挤出来,孩子边用镊子把粑粑捡出来,一边煞有介事的告诉我,老师说蚕屎其实是中药,叫蚕砂,不脏的……

渐渐的,“黑线头”变成“白线头”,然后是“小白”,“小白”蜕了两次皮,慢慢变成“大白”,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叫嚷着,“大白(我的网名),我来给你捡屎啦~~”,嗯,几十年后你要能这么开心的说出这句话,证明我可能不是一个太糟糕的母亲。

我突然觉得,养蚕似乎也挺好。

平时我总觉得孩子做事急躁,啥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当看到他能入迷地盯着蚕看上十多二十分钟,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节,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蚕原来是下腹部才有毛,不是每节身体都有脚,蚕的尾部原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尖角,蚕背上有一对褐色的标记,好像蛾子的翅膀……

与此同时,也提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这些蚕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背部标记是褐色,有的是黄色,明明都是同一批蚕;为什么蚕只吃桑叶,吃别的叶子他们会死还是怎样?以前的人究竟是怎么想到要用蚕丝做衣服的啊,为啥不用蜘蛛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那个蚕丛是不是就是养蚕的……

对学校课本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对蚕的问题倒是如滔滔江水。

随着蚕一天天长大,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些蠕动的小家伙,迷上了时不时去听听它们沙沙沙的声音。蚕摸起来特别上瘾,柔柔的,凉凉的,并且只要动作轻柔一些,蚕不会抗拒抚摸,随时都在埋头干饭。趁孩子不在,我还喜欢偷偷把蚕放在手心“把玩”(孩子把蚕当个宝,平时只准我看……),小吸盘吸住掌心,麻麻的,痒痒的,非常治愈。

此前担心的清理和桑叶的麻烦,也统统没有。完全不占地方,蚕粑粑一点不臭甚至还带一点桑叶的“清香”。桑叶是网购的,小小一包冻冰箱可以吃一周,我和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一早一晚放几片桑叶,不用担心多放被撑死,一两次喂少了也不会怎样,除此以外还有精力的话,可以每天给它们倒一次蚕屎。

在蚕身上,我和孩子第一次看到生命可以是如此纯粹,它们的一生只专注一件事,就是吃桑叶,从生到死就一个多月:破卵、蜕皮、结茧、化蛾……从容不迫,又速战速决,亿万年进化的奇迹仿佛开了个超快镜头在眼前一闪而过,几乎不给你失手把它们养死的机会。

除开一点不麻烦和好养活,养蚕可以说是非常美好的体验了。孩子一直是把蚕放在他的书桌上养,作业就像抽水机,写着写着孩子就蔫了,没有猫狗可以吸,撸撸蚕,精神头又回来一点。

其实孩子之前也把乌龟和蜗牛放在书桌上养过,但这些小家伙“太懒“了,盯半天可能一动也不动,略显无聊。而蚕不一样,它们随时都在“沙沙沙”,生命力是如此鲜活,但又不像养猫狗那样需要更多的精力。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 苏霍姆林斯基

其实一开始被迫接受养蚕时,还有点功利心,特别是看到网上小朋友做的各种思维导图、图文搭配的日志,不禁心存幻想,自家娃也能搞个漂亮的观察日志,结果不出所料,孩子一个字没写。但真正养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一份被强迫书写,流于形式的日志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他是如此投入地观察、陪伴了一个生命,思考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答案,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他通过养蚕获得了难得的自信,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养啥啥送命的“小笨蛋”了。

抛开亲妈滤镜,我家孩子在其他人眼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普娃。成绩就不提了,各种兴趣班试过不下十种,但凡他稍微有点兴趣的,都雄心勃勃地找了周围最好的老师,最后都无疾而终……从小到大,他唯一真正喜欢的可能就是宠物了,毕竟孩子会说的第一个词不是妈妈爸爸,而是汪汪。奈何他似乎在这个爱好上也仅有兴趣而已,养死了那么多东西,他也越来越不敢给我提要养其他宠物,没想到小小的蚕又重新点燃了他内心的小火花。最近,他开始问我能不能给他买一些养狗的书,还自我反思,之前养不好就是因为没有提前学怎么养,这次问了老师很多养蚕的诀窍,所以他成功了。

书,马上安排。

看了几天,她悻悻地告诉我,养狗太难了,能不能买本养猫的,猫看起来简单一些。

看完猫,还是觉得有点难,要换我之前,可能又会忍不住说教,但这次我闭嘴了,没关系,那要不要试试仓鼠。

终于,几天后孩子带着书给我说,妈妈,61节可以送我一只仓鼠吗……

就在当下,我突然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教育孩子,一定不要贪,一定要从小入手。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很难不焦虑,总想要让孩子多学一点,学的更难一点,尽量往前去学,如果你家里也是个“普娃”,一旦有了这种妄念,可能就会发现养孩子根本不是“牵着蜗牛散步”,而更像是试图拉一头倔牛往反方向奔跑。

“从小处入手又绝不停止,这永远是关键”

——魏书生

冷静想想,孩子的起点千差万别,有的孩子一开始就能跑,有的能走,再不济还能爬,要是摊上了个爬都不想爬的孩子咋办,极小部分干脆躺平,大部分却还是妄想把孩子推起来、骂起来走,甚至还有异想天开地想让孩子立马跑起来。但正如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讲,连爬都不想,也行,那就蹭吧,但凡能每天往前蹭一截,绝不停止,一点一滴的积累。父母和家庭的意义,就在于对他“往前蹭的那一截”给到肯定,在关键节点给到资源或支持,多让他积累成功的经验,而不是让他们一路狂奔,一路摔无数跟头。

自信不是自我催眠,也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的堆砌,而正是这些无数的小成功,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只有认为“我能行”,自驱力、以及其他一切向上的成长才是水到渠成。

养蚕,比起其他宠物,在其他人眼中看起来就是一道送分题,但这道送分题就是我家孩子的起点,很幸运,他答对了。

如果你此时也在拽着孩子艰难往前走,不妨陪孩子一起养几只蚕吧,放下对那道题的执念,放下不超前学就会落后的焦虑,听听蚕一刻不停的沙沙声,也许就会发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不能变成蝴蝶又怎样,我们抚摸过他们丝绸般的皮肤,聆听过他们美妙的声音,享受过他们的陪伴,我们因他们在心中生长了无限的爱,多了无数好的、不好的体验,我们短暂的生命因为他们被扩展出了广博的宽度……

感谢在我的生命里,有这么一只扑棱蛾子,挺好。

养蚕小tips:

虽然养蚕可以说是比养乌龟蜗牛还容易的事,但是还是有些注意事项:

1、 蚕宝宝不能在太阳下直晒,需要给它们阴凉的环境;

2、 一次不要养太多,5只以内最好,这样可以不用频繁买桑叶;

3、 摸蚕之前,最好洗手,特别是在用了香水、驱蚊水的情况下;

4、养蚕的家庭不能抽烟、喷香水、点蚊香;

5、路边的桑叶最好不要采,可能会有农药;

6、桑叶喂之前最好洗一洗,但是一定要擦干,不然蚕会拉肚子……

0 阅读:1

夏天陈小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