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来胆囊息肉,很多人不当一回事儿,因为不痛也不痒,感觉对身体没什么影响。
其实,有些息肉存在恶变风险,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临床上许多肿瘤都是由小小的息肉发展而来的。
胆囊息肉都没有症状吗?会恶变吗?
胆囊息肉大多数没有症状,只有极个别的会出现症状,比如息肉长在胆囊出口的位置,胆汁往上流的时候,息肉可能会把出口堵住,吃油腻食物后就会出现右上腹疼痛。
如果息肉同时合并有结石,吃油腻食物后也有可能引起胆囊炎发作,引起右上腹疼痛。
胆囊息肉多数是不会自己消失的,因为它是胆囊壁上长出的一个实质性的肿物。当然在临床上也见过有极个别的胆固醇息肉,在观察过程中自己消失了,可能是胆固醇结晶,是小结石,不是真正的息肉,有可能顺着胆管就排出去了。
胆囊息肉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就是恶变,这是胆囊息肉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现在98%以上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通过B超都可以发现,腹部B超诊断、发现率非常高。但至于是哪种类型的息肉,通过B超来鉴别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增强CT或者增强核磁来鉴别,进而判断息肉的良恶性及恶变几率。
从息肉类型判断恶变风险
胆囊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其实是胆囊癌的一种,非肿瘤性息肉大概分为四大类。
非肿瘤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息肉一般是多发的,不容易长大,五六个毫米大小,几乎不会发生癌变。
第二种常见的类型是腺瘤样息肉,多数都是单发,一般会逐渐长大,长大后有癌变风险。
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样息肉,大概占胆囊息肉的90%以上。做增强CT或增强核磁时,息肉里边如果有药物聚集,叫强化,说明息肉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腺瘤样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大;胆固醇息肉则缺乏血供,因为里边的血管非常少。
另外两种比较少见的类型,一种是炎性息肉,主要和胆囊炎、胆囊结石有密切的关系,炎症、结石刺激后,胆囊壁出现炎性增生,最后形成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另一种是胆囊腺肌症,胆囊壁中有一些腺体,可以分泌一些液体,这些腺体如果出现了异常增生,局部就会形成一个肿物,我们把它叫做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症以前认为是不会癌变的,随着病例数逐渐增多,发现有一部分可能会癌变。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从类型上来看,非肿瘤性息肉中腺瘤样息肉和胆囊腺肌症有癌变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
从息肉大小、形态、生长速度判断恶变风险
临床发现,息肉大小在1厘米以内,很少会发生癌变;超过1厘米,癌变几率增加10%以上。
息肉基底比较宽、血液供应丰富,增长速度可能也会比较快,这种情况要高度警惕恶变的可能。
第一次检查发现胆囊息肉,息肉并不大,复查时发现生长速度比较快,3-6个月内息肉直径翻倍,就认为生长速度较快,需要格外警惕。
另外,也要看胆囊息肉是否合并有胆结石。息肉合并结石发现发生癌变的机会也是非常高的。
容易癌变的胆囊息肉,一旦发现建议尽早手术。可以观察的胆囊息肉,建议每3-6个月做一次B超复查,复查期间大小、形态没发生什么变化,可暂时不用处理,密切观察就可以。
胆囊息肉切除胆囊是微创手术吗?
以前切除胆囊都要开腹,现在都是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属于微创手术。随着仪器、技术的进步,有的只在腹部打一个眼儿就可以完成手术。
如果胆囊炎症比较重的情况下,胆囊和胃、十二指肠粘连在一起,出血量可能会大一些,术后恢复也会慢一些。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先消炎,控制炎症,等炎症吸收后再手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要在全麻下完成,只要能够耐受全麻,手术基本都能顺利完成。
根据临床观察,85%-90%的患者切除胆囊后在生活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大概10%左右的患者,术后早期吃太多油腻食物时会有一些腹胀,有的还会腹泻。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3-6个月,大多数一年以后这些症状都能够改善,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饮食。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 - 栗光明 主任医师《胆囊息肉》
本文版权归医学微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ID:yixueweishi),谢绝直接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