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祖送给朱元璋一块地安葬父母,明朝建立后,他得到了什么回报

醉波看过去 2024-07-21 20:22:46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这句话用在朱元璋和刘继祖身上就十分合适。

刘继祖,朱元璋的同乡,他祖上曾在元朝当官,后来因为无法忍受元朝的腐朽统治,愤而辞官归乡,当起了富家翁。

元朝末年的时候,各地战火四起,刘继祖被推举为村民自卫组织的首领,带领村民守护家园的安全,因其人慷慨大方、乐善好施,在当地很有声望。

与刘继祖不同的是,他的哥哥刘德虽说也是个大地主,但为人尖酸刻薄、为富不仁,在当地的名声非常差。

那时候,朱元璋家与刘继祖家是邻居,他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刘氏兄弟的巨大差距。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被史书形容为“赤贫”,他家里既没有田地,也没有牛羊等牲畜,全家人都只能给别人当佃户。

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到刘德家放牛,有一次他把牛给弄丢了,结果被刘德知道了,刘德将他吊起来毒打,差点没把他打死。

除此之外,刘德还对朱元璋特别苛刻,经常克扣他的伙食和工钱,导致他连饭都吃不饱,要不是他的二姐朱佛女经常给他送饭,他恐怕就饿死了。

时间来到1343年,濠州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第二年,又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无数百姓死去,整个濠州都沉浸在恐怖的气氛当中。

那时候,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家里过得还算是富裕,在李贞的接济下,村里人几乎都有饭吃,也有药物治疗疾病,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十之七八的人死在了瘟疫当中。

而朱元璋所在村子,情况则要更加严重,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他的父亲、大哥及母亲就先后因为瘟疫和饥饿死去,家里只剩下他和大嫂、侄子朱文正,以及二哥朱重六。

可以说,朱元璋家的遭遇是极其悲惨的,然而在他父母及大哥去世的时候,他自己也差点饿死了,而且他当时在刘德家做苦力,根本不知道父母去世的事情。

后来,朱重六跑去给朱元璋报信,他这才得知这件事,就连忙跑回家查看情况,当他看到父母及大哥尸体的时候,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流。

要知道,那一年朱元璋不过16岁,还是个孩子,却遭遇这么巨大的家庭变故,实在是让人同情不已。

由于朱元璋家很穷,没有田地,所以她根本找不到埋葬父母及大哥的地方,他甚至连口棺材都买不起。

正所谓“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为了安葬父母,朱元璋只得去找雇主刘德,希望刘德给他一小块地,让他把父母及大哥安葬以尽孝道,却遭到了刘德的无情拒绝。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回家,守在父母及大哥的尸体旁。

这个时候,邻居刘继祖无意中看到了朱元璋家的惨况,他感到非常同情,就赠送给刘继祖一块坟地。

得了坟地之后,朱元璋及二哥用几块草席将父母及大哥裹住,然后草草下葬了。

据说,朱元璋在安葬父母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下起来倾盆大雨,还将他父母的遗体冲到了事先挖好的坑内,并形成了一个高约半丈的小土包。

当时就有人说,朱元璋父母的坟地不简单,风水很好,将来肯定要出大人物。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所说的大人物,会是一个国家的皇帝。

在安葬好父母之后,朱元璋为了谋求生计,就跟大嫂和二哥告别了,后来他的二哥在四处漂泊的途中去世,他就只剩下大嫂和侄子朱文正等为数不多的亲人了。

起初,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数年之后他意外加入红巾军,并娶了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以红巾军作为舞台,朱元璋展示出了超强的政治和军事素养,很快就成为红巾军元帅,并在数年之内平定南北,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在1368年,这一年他刚好四十岁,离开濠州也已经二十多年了。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朱元璋的老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他的大恩人刘继祖,也早已在1353年去世了。

回想起往事的点点滴滴,朱元璋很是感慨,他知道,如果没有刘继祖给他一块坟地用于安葬父母,他或许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所以,在朱元璋内心当中,他是很感激刘继祖的。实际上,不光是刘继祖,对于那些曾帮助过他的人,他都非常感激。

比如说,朱元璋的二姐和二姐夫李贞,他就非常感激,前文说活到他小时候很穷,是李贞接济了他。

后来,朱元璋参军,有一次他遭元朝官府追杀,他先是跑到大姐家,大姐不敢收留,后来又跑到二姐家,在二姐和二姐夫的帮助下,他这才活了下来。

等到朱元璋在红巾军站稳脚跟之后,他就收留了落难的李贞及外甥李文忠,那时候他的二姐已经去世。

朱元璋对李贞很好,就像对长辈那样看待,而李文忠也被他收为义子,并将其培养为一员得力干将。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李贞就更好了,不但将李贞和李文忠同时封为曹国公,还特许李贞穿龙袍,可以住在皇城,而赏赐给李贞的金银财宝就更不可计数了。

总之,因为帮助过朱元璋,李贞得到的回报大大超出了他所做的贡献,而他也是明朝为数不多没有立过战功,却被封为公爵的人物之一。

以李贞作为参考,我们可想而知,朱元璋会怎么对待刘继祖。实际上,朱元璋对于刘继祖的报答,其实早就开始了。

当初,朱元璋投奔红巾军,因为战功而被升为将领,成为郭子兴的左膀右臂。

然而,郭子兴与其他继位元帅有很深的矛盾,经常进行火拼,这让朱元璋很不爽,便告别郭子兴,到家乡招募兵勇。

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小有名气了,当他回到家乡之后,他小时候的玩伴徐达、周德兴和郭英等人先后投奔他,队伍很快就发展到700多人。

正当朱元璋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一个年轻男子找到他,说是他的故人,他让人将那人带进来,才发现那人竟然是刘继祖的儿子刘英。

原来,刘继祖去世之后,留下一个独子刘英,由于饱受战火摧残,家里财产丢失了大半, 刘英无法在家乡立足,又听说邻居朱元璋当上了将军,便决心投奔。

见到刘英那一刻,朱元璋激动万分,当即答应留下刘英,但并未让其上前线,而是留在身边当护卫,也算是一种保护吧。

后来,朱元璋在第二次出走的时候,带的四十二个人当中,就有刘英,可见他对刘英还是十分照顾的,也拿他当亲信来看待。

随着时间流逝,朱元璋的兵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高,他手下许多人都加官进爵了,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军,唯有刘英因为没有战功,而一直无法得到升迁。

于是,刘英向朱元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还说自己要上前线打仗,朱元璋告诉他,他是担心刘家绝后,所以才故意不让他上前线的。

但是,刘英立功心切,坚持要上前线,朱元璋拗不过,只得同意。

后来,刘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确实立了不少战功,官职也得到了提升,虽然无法跟那些老乡相比,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1366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王,此时他手下兵强马壮,并占据了金陵城,称得上是一方诸侯了。

那时候,朱元璋的家人大多死去,而且都没有得到厚葬,这让他十分不安,于是下令在老家凤阳修建陵园,从而将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坟墓都迁进去。

这件事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是他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对外宣传孝道从而收拢人心的一种手段。

因此,派什么人去修建皇陵,朱元璋深思熟虑了一番,最终他选定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汪文。

汪文是何许人也?

汪文是汪母的儿子,而汪母也是朱元璋的恩人。

当初,朱元璋离开家乡,准备外出寻找活路,正当他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是汪母给他指了条道,让他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因为当时寺庙是少数可以吃饱饭的地方。

为了让皇觉寺高僧高彬收朱元璋为徒,汪母还为其准备了不少礼物,最终成功让朱元璋成为了高彬的徒弟。

如果不是汪母给朱元璋指路,朱元璋恐怕早就饿死了,因此朱元璋对她十分感激,后来朱元璋在红巾军站稳脚跟,就派人将汪母的儿子接来,担任自己的近臣。

经过朱元璋数年调教,汪文成为一个忠诚可靠之人,是他十分信任的一个人,因此他才让汪文替自己回乡修建皇陵。

两年之后,明朝建立了,凤阳皇陵的主体也修建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便将父母及家人的坟墓都迁了进去。

同年,朱元璋还带着刘英、汪文回了趟凤阳,他看到明皇陵的金碧辉煌之后,又回想起父母去世时的模样,以及刘继祖、汪母对他的帮助,于是十分感慨地对刘英、汪文说:

乡里亲戚爱厚者,惟足下二人。

朱元璋的意思是,乡里乡亲当中,对他有厚恩的,只有刘英和汪文两家,由此可见在他心中,刘继祖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做了一个决策,他下旨赏赐给刘、汪两家大量金银财宝,同永久免除两家的赋税和徭役。

同时,朱元璋还还下令设置皇陵祠祭署,以汪文为署令,刘英为署丞,专门负责祭祀事宜。

以汪文为署令,刘英为署丞,专典祀事。

表面上看,署令和署丞都不是什么大官,但大家要知道的是,这两个官职是可以子孙世袭的,而且凤阳皇陵的经费很充足,四时祭祀也很旺盛,所以油水是很足的。

也就是说,汪文和刘英的子孙后代,得到了一个可以永远吃皇粮的机会,这可是份泼天的大富贵。

在做完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就返回南京了,之后明廷为了修建凤凰皇陵,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作为皇陵主管的汪文和刘英,自然是得了不少好处的。

1378年,朱元璋有感于刘继祖对自己的大恩,自己报答得还不够,于是下令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追封刘继祖之妻为义惠侯夫人,并连续下发了多篇敕诰和祭文。

在其中一篇祭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介绍了刘继祖对他的大恩,以及他对刘继祖的感激之情: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按照明朝的制度,爵位是可以由后代继承的,因此刘继祖的侯爵,自然就被刘英继承了。

在洪武时期的大屠杀当中,大量功臣死于非命,但汪文和刘英却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且他们在凤阳过得非常滋润,就如同世外桃源一样。

事实上,朱元璋当时对汪文和刘英的安排,也是煞费苦心的,他知道朝堂凶险,一不小心就会费神碎骨,与其让二人冒这种风险,不如让他们在凤阳平稳生活。

而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终明朝一世,无论外界如何血雨腥风,刘英和汪文的子孙后代都安全地生活在凤阳。

据记载,刘英的子孙在凤阳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是当地首屈一指的豪门世家,生活非常优渥,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刘继祖不会想到,自己生前一个善意的举动,当时根本没被他放在心上,却为家族带来了近三百年富贵。

而朱元璋对待刘继祖的方式,则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故事也被后世传为美谈。

最后交代一下刘德的下场,当初他虐待朱元璋,还拒绝帮助朱元璋,朱元璋却没有惩罚他。

有一次,朱元璋回凤阳老家,见到了老东家刘德,刘德本以为自己会被杀掉,就跪在地上不停哆嗦,哪知道朱元璋非但不怪罪他,还说当初刘德也不知道他日后会当皇帝,所以不是刘德的错。

并且,朱元璋还赏赐给刘德大量田地,同时免除刘德的赋税和徭役,让刘德感动得就快哭出来了。

我认为,朱元璋之所以不报复刘德,一是因为他身份跟以前不一样了,当了皇帝之后再去报复一个普通百姓,岂不让人笑话;而是他看在刘继祖的面子上,就不为难刘德了,毕竟刘德也是刘家人。

2 阅读:65
评论列表
  • 2024-08-10 09:43

    可惜這也是朱明為什麼亡得如此慘的致命傷:過分重宗親[得瑟]

醉波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