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宜重心阳

从蓉谈健康 2024-01-23 16:51:14

冠心病治疗宜重心阳

作者/李振华

简介:李振华(1924年11月—2017年5月23日),男,汉族,河南洛宁人。毕业于河南济汴中学,出身中医世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评选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病范畴。现发病之广,死亡率之高,仍然是当前世界上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严重病之一。

近年来,我国对此病研制了很多有效的中西药品和手术疗法。诸如西药的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罂粟碱等,外科如心脏搭桥、支架手术;中药的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胶囊、心宝丸、心脉宁、心脑通等。

这些中西药品和手术疗法,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脏供血,缓解冠心病发作时各种症状,都有明显效果,应予以肯定,所以不少患者多用此药,甚至长期服用。

冠心病是心脏血管和心脏功能同时失常的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管血行不畅,心脏供血不足,必导致心功能减弱;心功能衰弱,心脏动力不足,又会促使血管血行不畅。因而在治疗上应双方并治,尤其病情出现危重,甚至死亡,首先出现在心功能衰竭,所以重视维护心功能之药尤显重要。

以上这些中西药物,都偏重于心血管的治疗,缺乏心脏功能增强的有效药物。特别是这些中成药,多芳香理气活血之品,缺乏气血等扶正之药,久服易耗气血,使人少气乏力,精神疲倦,致使心脏功能更弱之弊,药虽见效快,但易反复,长服宜慎用。

心脏之功能,中医称之为心阳或心气。中医学认为心脏为人体五脏六腑及全身之主宰。

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痿论篇》说:“心主身之血脉”。

这说明心脏之功能,主要主全身之血液循环和神明。

心脏是全身血脉循环无端之枢纽,血脉是血液运行之道路。血脉通过心脏将气血运送于全身。血液在血脉内能够运行不止,长久不息,主要靠心气的作用,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心藏血脉之气也”。故心气之强弱,对心脏供血之多寡,对血液运行之通塞,血脉的盈虚以及脉象之变化,都起着决定作用。

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体现。心脏阴平阳秘,则精神饱满,精力充盛,思维清晰,情志安定,声音洪亮。如心脏阳气不足,则会出现精神萎靡,少气懒言,怠惰嗜卧,思维迟钝等神明不足之象。

心气即心阳,气阳质同,均为无形之功能。中医学非常重视阳气在人生命中之重要性。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这说明阳气在人之生命中如日光一样,阳气不足,则寿命不能长久。同时人体生生之机,主要依靠阳气之充足,即阳生阴长。如阳气衰败,则会阴阳离决,生命将不存在。

心脏为人生命之本,中医学更加重视心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心者生之本……如阳中之太阳”。历代医家不论治疗什么病,都非常重视心阳之盛衰。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伤寒病危重时,在药物抢救方面,根据心阳衰败程度不同,分别制定了不少方药,诸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参附汤”等,药虽不同,但无一不是急救回阳,可见心脏阳气对生命之重要。

冠心病为心脏之重病,心脏阳气之盛衰,关乎生命之根本,时刻注意维护心脏阳气之盛衰,防止阳气之暴脱,更显得其必要。

张仲景在治疗胸痹病时,通阳宣痹,时刻重视心脏之阳气。根据病情,所运用的方药,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虽不同,药有区别,但其中薤白、白酒、桂枝均具有增强心脏阳气之作用。其它药宽胸理气化痰,也有助阳气之恢复。

近年来据报道,山西省名老中医李可先生,善用附子挽救冠心病阳气暴脱、心脏功能衰竭垂危之病人多例。附子用量多达100~300g(附子水煎3小时,以祛乌头碱之毒,并徐徐温服),是值得参考的。

冠心病患者,一般都有畏寒怕冷,夏季轻,冬季重,这都是心之阳气不足,抗拒外寒之功能较弱的表现。尤其每年12月至次年1~2月之间,冠心病患者,易于犯病,特别是夜间12点以后到天明,不仅易犯病,重者且多于这时死亡,这时正是冬季阴极之时,心脏阳气无力适应阴寒之气,阳气暴脱。

我在临床治疗慢性冠心病,认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是以调理心脏之阴阳平衡,尤其重视心脏阳气之不足。祛邪是以疏通血管,促使血液流行通畅为主。

祛邪要通过四诊,综合分析,血管有无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湿阻滞血瘀等,辨证施治,方药因人而异。现将常用的助心阳药物和辨证施治的处方整理如下:

常用的益气助心阳药

红参(即人参)

味甘,气温,色微黄,功能补气益血生津,尤其补心脾之气,可提高心脏之收缩力,有回阳急救之力,亦为补五脏阳气之君药。

附子

附子大辛大热,其纯阳之性,功专助阳气,上助心阳,下补命门之火,内温脾土,外固卫阳,辟群阴,逐风寒湿邪,为张仲景急救回阳之要药。

桂枝

桂枝辛、甘,气温。主要可温经通阳,并有发汗解肌之功。可振心阳,醒脾阳,助膀胱之气化,为治冠心病助心阳、祛痰湿,利小便之常用药。

薤白

薤白辛、温,微苦,温中通阳,行气散结,为治胸痹之要药。薤白善通胸中之阳。故张仲景治胸痹病之方中均用薤白,可见薤白为治胸痹之要药。

辨证施治用药

阳脱证

本证多见于突然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或逐渐心衰之危证。证见心绞痛不止,胸闷气短,甚至倚息不得卧,大汗出,四肢厥冷,语言无力,甚至神志视力不清,脉沉细欲绝,舌质淡等危象。

本证即西医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之垂危病,但均属于中医之厥证。《素问·厥论篇》说:“阳气衰于下者则为寒厥”,厥可暴死。

对此心阳暴脱,血不能达于四肢,周围循环衰竭之危证。可急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之“急救回阳汤”。药物有人参24g,制附子24g,干姜10g,白术12g,桃仁6g,红花6g,甘草10g。

本证为心脏阳气衰竭,血行失畅,血瘀气闭,气血难以温煦四肢,阴阳离决之证。急以峻补阳气,并加活血通脉,促使气通血活为先务。本方取张仲景之四逆汤加人参、白术温阳补气,佐桃仁、红花活血,可谓王清任治疗本证之一大发明创新。

气阴双虚证

本证为冠心病之常见证,临床所见约80%左右。治宜生脉饮为主方,加丹参、茯神、远志、酸枣仁、节菖蒲,以活血养心安神。

偏心阳虚,证见胸闷气短,不时心绞痛,可酌加黄芪、桂枝、薤白、元胡、檀香,以通阳宽胸理气活血;

偏阳虚者可酌加附子;

偏阴虚者可加龙齿、杞果、黄精、山茱萸等,偏阴虚舌红脉数者可加元参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一般可同用生脉饮针剂。

气虚血瘀证

可用归脾汤酌加桂枝、薤白、丹参、红花等以通阳活血。自汗多者可加浮小麦、麻黄根、牡蛎以止汗。阳虚甚者可酌加附子。

气滞血瘀证

可用逍遥散酌加香附、枳壳、檀香、丹参、元胡以行气活血。加节菖蒲、酸枣仁、远志、龙齿以强心安神。肝郁化热可改用丹栀逍遥散。

痰湿阻滞证

本证宜心脾胃同治。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即减去熟地、五味子,酌加桂枝、薤白、丹参、川芎、苍白术、厚朴等以通阳、活血、健脾、豁痰、利湿。一般可同用参脉饮针剂。

冠心病因血瘀、血行不畅,可见于诸证之中,活血化瘀之药,可酌加于各证之中。

6 阅读:503
评论列表

从蓉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